專制不除,創新無望
作者: 余 杰

專題

更新於︰2012-08-04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中國科教部門,政府撥款越多,腐敗就越嚴重。在專制體制下,所有官員都在瘋狂斂財、家屬移民,教育科研部門又豈能出淤泥而不染?科技創新成果只是一個肥皂泡。
美國的對手永遠贏得不了未來,因為當他們的油井乾涸時,他們的社會就會如貧瘠的沙漠一樣荒蕪;而吸納了全世界人才的美國之井卻仍將汩汩湧動,美國一直都是吸引全世界人才的最大磁石。
——弗里德曼


●胡錦濤退位在即,也想製造點什麼理論,名留青史。

新華社北京二○一二年七月七日電,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引人注目的是,中共政治局九名常委悉數出席。「科技創新」一向不是中共施政的核心和重點所在,此類會議一般不會如此興師動眾。在中共的權力格局中,主管「教科文衛」這幾個處於邊緣位置的衙門的,通常是一名排名靠後的副總理,科技部部長也讓非中共黨員出任。所以,這樣的會議,若在平時召開,最多由總理出面,此次胡錦濤卻親自率眾常委出席,顯然別有深意在。十八大前夕,關於中共派系鬥爭的傳聞滿天飛舞,胡錦濤故意以此顯示九人同舟共濟,胡鞍鋼所謂的「集體總統制」仍然運行無礙。

胡錦濤描繪八年後的宏圖

會議由李克強主持,胡錦濤首先照本宣科地作了一篇冗長的「重要講話」,然後是溫家寶講話,最後是劉延東作總結發言。胡錦濤的講話形同嚼蠟,惟一的「亮點」是提出二○二○年將中國建設成「創新型大國」。胡錦濤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到二○二○年,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是:基本建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科技發展規律的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原始創新能力明顯提高,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大幅增強,關鍵領域科學研究實現原創性重大突破,戰略性高技術領域技術研發實現跨越式發展,若干領域創新成果進入世界前列;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創新效益大幅提高,創新人才競相湧現,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大幅提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胡錦濤描繪的圖畫實在是激動人心。但是,這個遠大的目標究竟有沒有如期實現的可能呢?從盜竊到原創,可以華麗轉身嗎?

此前,胡錦濤高調宣揚中國要建設成一個文化大國、提升「軟實力」,卻始終「雷聲大,雨點小」——沒有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關押在監獄中,這樣的國家哪會有文化的繁榮?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胡錦濤轉而號召建設「科技創新型大國」。他心想,科技沒有多少意識形態色彩,專制政治與科技發展大約可以兼容。

有人列舉神九升天為例,說明中國離「創新型大國」只有一步之遙。其實,神九的關鍵技術,美蘇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就掌握了,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科技比較發達的國家若要上馬類似項目,亦在彈指之間,只是因為勞民傷財、得不償失,故而放棄。神九升天,並不能改變中國的科技在整體上缺乏創新能力的事實,正如海外輿論所論:「這些技術屬於保密的,開發是不計成本的,沒有市場和知識產權約束與檢驗,因此也難以在中國整體的科技創新上複製。」

中國新科技都是拷貝、盜竊而來

中國的新科技很多都是拷貝甚至盜竊歐美各國而來的。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七日,《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由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防部高級官員撰寫的文章,明確指出「中國政府有一項在網絡空間從事經濟間諜行為的國策」。這篇文章開門見山地寫道:「中國人是當今世界上最積極和最執著的網絡間諜行為的踐行者。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正在對美國公司進行有經濟破壞力的專利技術和其他知識產權盜竊。」

作者指出,創新和知識產權是發達經濟體的「源代碼」,中國卻另走捷徑:「對中國人來講,竊取創新成果和知識產權比投入成本和時間來自我創新的效率要高得多。中國人把偷來的點子直接投入生產,用比美國和其他國家更快的速度製造出更廉價的產品。」在保護知識產權越來越成為全球共識和國際法準則的今天,這種不勞而獲的做法,不僅害人,而且害己——它使得自主研發不受重視,貪婪之心盛行,並極大地敗壞中國的國際形象。

在此背景下,胡錦濤轉而倡導自我的科技創新。那麼,胡錦濤為甚麼非要設定二○二○這個時間節點呢?這一時間限制本身就不符合科學發展的一般規律,是胡錦濤一拍腦袋想出來的「科技大躍進」的計劃,是以政治任務凌駕於科技發展之上。當年,毛澤東發起大躍進給中國帶來恆古未有之「人禍」,餓死三千多萬無辜百姓;今天,胡錦濤閉門造車之狂想,對中國科技的發展來說亦是禍非福。難道在未來短短八年時間裡,中國的科技水平就能發生一日千里、翻天覆地之改變嗎?胡錦濤本人也意識到,「不到十年的時間,形勢非常緊迫,任務十分艱巨。」但是,他真敢於「破除一切束縛創新的思想觀念桎梏和體制機制障礙」嗎?他難道不知道,共產黨一黨獨裁的政治體制才是國民創新的最大桎梏和障礙嗎?

中國教育的功利主義和官僚化

一個創新型的大國,首先要有創新型的教育。然而,胡錦濤當政十年,中國教育表面上看大興土木、紅紅火火,實際上卻千瘡百孔、日漸沉淪。

「爸爸,對不起,我北大畢業,但我沒能掙大錢、當大官。」北京大學未名BBS的匿名板塊上發出一個帖子,題為「你們的父母也這麼想嗎」。帖子作者寫道:「本人,今年碩士畢業,找了份每月起薪八千多元、年底會有些獎金的工作。未來會有些許上升空間。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本來對物質沒有太多期望。但是我爸爸早就在親戚面前誇下海口,大約是我每年賺上百萬毫無壓力之類……道我的工作狀況之後,更是對我惡語相加,認為我給他丟了臉……打了好多電話騷擾我……他還說北大的學生應該去當市長、省長……」

這個帖子引發北大學生和廣大網友的熱議。很多人表示「原來北大人也壓力山大啊!」其實,這不僅是北大的問題,也不僅是教育界的問題,更是一個相當嚴重的社會問題。功利主義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信仰,只看權勢、有權通吃,不問是非、不顧善惡,是中國民眾普遍接受的「潛規則」。昔日,西南聯大在抗戰硝煙中弦歌不輟,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學術水準已經趨於世界一流;今日,雖然政府的教育投入不斷增加,大學中大樓林立,就連邊陲地區的三流大學中都有錢修建五星級豪華酒店,卻不見一個大師誕生。難怪錢學森去世前不久向前來探望的溫家寶提出疑問:「為甚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溫家寶對錢學森提出的問題啞口無言。中科院院士朱清時的回答是:「甚麼是大學精神?就是大學裡的人崇尚甚麼,追求甚麼,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學院去看,你去的時候發現大家崇尚的就是學術卓越,都憋了勁去競爭做到最好。現在中國大學最大的毛病,就是現在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為在大學裡你只要是官位高了甚麼東西都有了。大家時間都花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這就是學術界的衰退,這種狀況還談甚麼諾貝爾獎呢?」朱清時企圖打破教育行政化、官僚化的現狀,從頭創建一所「以學術為志業」的大學,卻舉步維艱。因為,在整個政治體制沒有變動的情況下,想在某一領域「單兵突破」難於上青天。

中國的學校培養不出一流人才,更不可能出現比爾.蓋茨、喬布斯這樣以科技創新帶來一個產業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革的創新型人物。對此,《世界日報》在社論中指出,在西方國家,批判性思維的開發和培養,不單是教育的首要任務,更被上升到公民的基本素質範疇,而眾所周知,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關係密不可分。但在中國,最流行的思維方式就是「揣摩領導意圖」,從眾心理普遍,國家和體制都不鼓勵批判性思維。在一個高度奉行「一言堂」的地方,要出創新思維談何容易?就拿胡錦濤來說,從小就是嚴重匱乏創新型思維的「聽黨的話的乖孩子」,身邊的智囊也全是除了溜鬚拍馬之外一無所長的奴才。

錢多就能消除大學嚴重的腐敗嗎?

在胡錦濤充斥著空話和套話的講話中,有一句倒是吸引了不少「身在廬山中人」的眼球。胡錦濤說,要發揮政府在科技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實現二○二○年全社會研發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二點五以上的目標。二○二○年中國能否成為真正的創新型國家姑且不論,那時倒是有可能實現胡錦濤鎖定的科技方面的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之百分之二點五的數字。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政府在科教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所以出現了「製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之類的順口溜,反映知識分子清貧生活的小說和電影《人到中年》也感動了無數人。知識分子待遇惡劣,是八九民運發生的誘因之一。九十年代以後,當局加大了教科領域的投入,特別是以重金收買名牌大學裡的高級知識分子,吸納部分知識精英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的一部分。知識界接受招安,此策略奏效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教育和科技的重視。

胡錦濤這次開出的價碼,也是此種思路的延續。這確實是一筆龐大的經費,單單在現有數字基礎上增加的部分就十分驚人。在欠賬頗多的「教科文衛」領域,這筆投入若在此後八年內實現,堪稱「黃河之水天上來」。但是,有錢就能堆砌出「創新型大國」的名頭來嗎?

錢多了,反倒成為各大利益集團「虎視眈眈」的肥肉,加速本來已經極度腐敗的教育和科研部門的腐敗程度。近年來,教育和科研部門的腐敗變本加厲,使得中國社會失去了最後一塊淨土。漢芯項目公然造假,陳進騙取高達十一億元的科研基金,這是上海交大的殊榮;院長帶頭嫖妓,百般抵賴、拒不認錯,這是復旦大學的傑作;挑選十名校花,陪伴來視察的教育部長周濟跳舞,這是南京師範大學的妙計。同濟大學副校長吳世明因受賄罪被判刑十年、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劉代寧被控受賄一百六十多萬、湖北大學原副校長李金和應聲落馬、陝西近三年查處八十多宗大學腐敗案……大學腐爛,表明這個社會徹底爛透了。

很多大學甚至發生「集體腐敗案」。比如,武漢大學的腐敗案震撼教育界:二○○九年九月,武漢大學常務副校長陳昭方、黨委常務副書記龍小樂,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額受賄被捕。有當地網民稱陳昭方是「武大有史以來最大蛀蟲」。陳昭方和龍小樂是武大的第三號、第四號人物,涉嫌受賄的金額至少有數百萬元,主要案情不僅包括基建工程,還涉及武大和兩家私企投資近十億合辦的武大東湖分校。案涉多名商人,亦可能還牽涉更高層人士。

再比如,深圳大學的腐敗案牽涉人員更廣:二○○九年三月,深圳大學被揭出五宗工程腐敗案,至少六人因涉案被捕,包括多名主管處長、學院院長等人。「深大出大事了!」《南方都市報》引述深圳司法系統的消息報道,個別學院連續兩周都不見主要負責人,導致學院工作幾乎陷入癱瘓狀態。

以目前中國科教部門的現狀來看,必然是政府撥款越多,腐敗就越嚴重,科技創新成果則如同色彩斑斕的肥皂泡般華而不實。在專制體制下,所有掌握實權的官員都在瘋狂斂財、家屬移民,教育科研部門又豈能出淤泥而不染?所以,治標不如治本,中國要成為可以同美國競爭的創新型大國,首要的工作不是增加政府撥款,而是啟動政治體制改革,建造一個自由、民主、公平、正義的社會機制。否則,胡錦濤的豪言壯語,永遠只是海市蜃樓。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