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順應民主潮流大改革
作者: 許 行

熱點新聞

更新於︰2012-01-06 Print Friendly and PDF

● 有軍政府背景的吳登盛總統,開放媒體自由、釋放政治犯、反對黨重新活動,不怕得罪中國,顯示政改的誠意,贏得國內外一致肯定。


●美國看好、支持緬甸新政府的政治開放政策。國務卿希拉莉(左)訪問仰光,和解除軟禁的昂山素姬喜相逢。(AFP)

 

  世界民主大潮似乎從阿拉伯世界吹向東方,首先吹到緬甸,現在緬甸新總統吳登盛已脫下軍裝,擺出民主改革的姿勢,作出一系列有關民主改革的實際措施,雖然這些措施同他過去的軍人背景相乖離,引起猜疑,但所有這些改革措施本身倒是實實在在的,值得肯定,只是我們尚難揣測,他作為前軍事獨裁丹瑞將軍的親信,怎會在丹瑞退出政壇之後馬上實行民主改革,到底他是真心還是假意?若是真心,那又是甚麼力量或甚麼原因促使他這樣做?關於這類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推敲。但不管如何,直至目前,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民主措施,其意義是應該值得肯定的。

吳登盛會是緬甸的戈巴喬夫嗎?

  中國《南方都市週報》今年十一月廿三日發表一篇文章,題為 《緬甸總統吳登盛:昂山素姬眼中的戈巴喬夫》。如果吳登盛會是緬甸的戈巴喬夫,那末,緬甸人民有福了。誰又能說得清楚,戈巴喬夫當年在蘇聯所推行的改革是出於甚麼力量推使,令他將七十多年老牌的共產帝國於頃刻間送進墳墓,而贏得名垂千古的歷史聲譽。

  近年來,緬甸演變的發展過程是:二○○八年五月,緬甸軍政府舉行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定於二○一○年十月舉行民主選舉,成立新政府;二○一○年十一月七日緬甸舉行全國大選,有三十七個政黨參加選舉,選出聯邦和省及各邦議會代表,再由聯邦議會選出正副總統,組成新政府;二○一一年二月四日,聯邦議會選出吳登盛為總統;三月三十日,軍政府最高首長丹瑞宣佈退位,解散他的最高權力機關「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即軍政府),將政權移交給新政府;四月四日,吳登盛正式行使總統職權。

  吳登盛曾任緬甸金三角軍區司令、軍政府秘書長、總理,又是軍人執政黨「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黨」主席,所以他出任總統,一般人都認為他是丹瑞的傀儡,是脫掉軍裝的軍人。

  但就是這位脫掉軍裝的總統,於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解除被軍政府折磨廿多年、期間軟禁十五年的昂山素姬,使她獲得自由。二○一一年八月,吳登盛更邀請昂山素姬到他家中作客,熱情招待。事後昂山素姬說:「我發現吳登盛很真誠,確實有改革的意圖。」

緬甸民主改革的進程

  二○一一年 九月十六日,緬甸新政府宣佈開放網禁,撤銷對YouTube 、Twitter 以及流亡異議人士主辦的「緬甸民主之聲」網站的管制,並解除對「美國之音」、英國廣播公司和自由亞洲電台的封鎖。

  九月三十日宣佈停止伊洛瓦底江密松水壩工程,這個工程由中國投資興建,已於二○○九年十二月開工,佔地七百六十六平方公里,比新加坡面積還大,建成後百分之九十電力輸往中國,五十年後歸還緬甸運營。但這個工程破壞自然生態,破壞民營橡膠種植和莊稼,影響水壩周圍和下遊人民生計,民憤極大。吳登盛為了順應民情,寧可得罪中共。

  新政府放寬對媒體管制,允許批評和辯論,允許採訪異議人士。十月八日,原來主管新聞檢查的局長對亞洲自由電台表示,政府要開放新聞自由,解散新聞檢查及登記局。

  十月十一日吳登盛宣佈大赦,準備釋放六千名囚犯。次日,從緬甸永盛監獄釋放了一百多名政治犯,其中包括一些相當有名的活動人士,如喜劇演員素拉等。素拉因指責緬甸軍政府處理仰光○八年納爾吉斯風暴不當,被判五十九年徒刑。此後又釋放了一批政治犯,總共已釋放約二百八十名。估計尚有六百至一千名政治犯仍在關押中。

  緬甸政府又通過一項法律,允許工人組織工會,有罷工權。     

  十一月上旬修改選舉法,取消被判入獄者不能參加政黨的「昂山素姬條款」。因此,由昂山素姬領導的被視為非法的「全國民主聯盟」,現在重新登記,獲得批准。昂山素姬已宣佈參加二○一一年年底舉行的議員補選。

  十一月十七日,東盟峰會同意緬甸擔任二○一四年的東盟輪值主席國。

  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二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莉訪問緬甸,開啟美緬斷絕五十多年的交往。希拉莉在與吳登盛會晤中特別強調對緬甸民主改革的支持,她允諾若緬甸繼續推行民主改革,美國將與緬甸建立新的外交關係,設立大使館。目前美國同意緬甸加入湄公河國家組織,支持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幫助緬甸改善經濟,並放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對緬甸開發項目的限制,直至緬甸實施更大程度的民主改革後,美國將會解除對緬甸的制裁。

    希拉莉同時會晤了昂山素姬,到昂山素姬寓所共晉晚餐,向她表達奧巴馬和美國國會會對她永遠的支持。昂山素姬除了感謝外,表示自己對緬甸民主改革具有信心,但她提醒美國不可掉以輕心,若再有政治活躍人士遭到拘捕,美國應該出來明確表達意見。

  十二月二日,新政府頒佈新法令,允許人民和平示威。同時,與內戰已久的撣邦武裝組織協議停火。

改革會否反覆尚待觀察

    所有這一連串事實表明,吳登盛確己初步進行民主改革,其進步還不算太小,但畢竟他有過去軍政府的背景;畢竟新憲法規定由三軍總司令提名的非選舉軍人議席在各級議會中仍佔有四分之一席位。因此,無論希拉莉或昂山素姬,都採取有保留的支持態度,推使緬甸民主改革繼續往前走。

  一般人都看到,緬甸過去因長期軍人統治,受到美國經濟制裁和東盟孤立,經濟陷於困境。而中國對它的支持則是自私的,而且帶有掠奪性,主要看重緬甸石油、天然氣和水電對中國的供應。中國已開始修建一條中緬輸油管和輸氣管,連接昆明與緬甸孟加拉灣港口,以便減少中國對馬六甲海運的依賴。中國是緬甸外國投資的最大國家,超過泰國,但最大投資的項目就是密松水壩,對於緬甸經濟的發展並無實質幫助。因此緬甸經濟長期陷於停滯狀態,以致原本富庶的佛教國家,並淪落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民生凋敝。二○○七年爆發一次比一九八八年暴動規模更大的「袈裟革命」。雖然革命被鎮壓下去了,但人民對政府不信任的程度只有增加,官民對立狀況緊繃。形勢逼使執政者需要尋求社會和解,並向西方修好,走出國際孤立環境。

  二○○九年十一月,吳登盛以緬甸將軍身份踏上美國國土並會見奧巴馬,這是他希望向西方尋求修好的開始;而中國崛起對遠東國家日益強勢的威脅,也促使他改變對中國的依賴。

  但吳登盛的民主改革能夠走多遠,始終是一個尚待觀察的問題。穩重的人仍擔心緬甸會發生像九○年昂山素姬大選勝利後被軟禁的反覆,樂觀者則認為民主改革如同高速行車,會產生自我運行慣性,不易受人為控制,一旦起步,便要順勢繼續走下去,此所以中國當局根本不讓民主起步,將任何可能起步的因素都扼殺在萌芽狀態的道理。

  我們在中國,樂於見到緬甸民主改革起步,這對中共構成了除阿拉伯之春外另一股東方的民主壓力,況且緬甸原是中共親密盟友,連盟友都要開啟民主改革,中國的民主改革還要拖到幾時?!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