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技術落後決策專制
作者: 申 淵

中國崛起透視

更新於︰2011-10-05 Print Friendly and PDF

● 編者按:作者八月份造訪中國幾位鐵道技術專家,深入瞭解溫州撞車事件的技術及管理方面的原因。揭露鐵道王國專制體制的嚴重問題,值得中共當局深刻反省。


●中國發展高速火車的兩種模式:高鐵(左頁)和磁懸浮列車。(網上圖片)

八月底國務院溫州動車事故調查組在溫州召開記者招待會,公佈初步調查結果,承認為「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重大人為責任事故。」在溫州動車事故以前,京滬高鐵就已在五天之內出現五次低級人為事故,如電線接觸不良等。旅客買了價同機票的火車票興沖沖登上高鐵,卻發現「開開停停,高鐵變低鐵」,「行李堆得到處都是,一片抱怨、謾罵、混亂」,受影響人群高達一萬多人。舉國傾力的京滬高鐵剛上路便撤下一地雞毛。可是在六月十三日新聞發佈會上,鐵道部發言人大言不慚地說:「京滬高鐵技術世界領先,質量達世界第一流。」京滬高鐵董事長在《鳳凰衛視》吹牛:「......可以保證工程質量一百年沒問題」。

  《華夏時報》也發表《京滬高鐵歷險記》。可見在溫州事故之前,高鐵已經險象環生,鐵道部早已陷入混亂。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周翊民斷言,中國高鐵「用外方賣給我們最高運營時速三百公里的車,跑三百五十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話音未落,全國鐵路於七月一日起,規定高鐵除京津、京滬外,運行時速降至三百公里以下,與二百五十公里列車混用。新任部長盛光祖自我解嘲說:「這樣會有更高的安全餘量,也有利於降低高鐵票價。」

  八月十五日作者電話採訪磁浮交通公司、軌道交通研究所和鐵道科研院幾位著名軌道交通專家,此後在八月十五中秋節,又親自拜訪他們。他們認為高鐵事故頻發有其必然性。溫州動車及其他高鐵事故基因是好大喜功,漠視客觀科學規律和專制腐敗的強權決策機制。即「無視科學,野蠻決策」八個大字。

高鐵運營超速度      違反科學規律

  在物理學上,軌道交通有兩種車輛與軌道之間的接觸方式,即有接觸滾動摩擦和無接觸滑動摩擦(無輪滑動)。高鐵代表前者,磁懸浮代表後者。從理論上講,滾動摩擦速度是有限的,滑動摩擦的速度則是無限制的。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培爾(Herman Kenbel)在一九二二年應用磁極具有吸引力和排斥力特性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原理,發明了常導型磁懸浮列車,採用的便是無輪滑動摩擦模式。一九八七年德國建成三十一公里磁浮半試驗路段,時速四百公里。日本磁浮在二○○九年時速達五百八十一公里(下坡衝速)。德國預測二○一四年磁浮可達超音速一千公里時速以上。但是這些瞬間時速都是試驗性質的,若用於運營時速,必須解決許多技術難題。

  中國高鐵全部使用有接觸滾動摩擦方式。超過時速二百公里時,列車會產生強大的空氣阻力。即把列車壓向軌道的壓向力和飄離軌道的飄浮力(風力);車輪經高速摩擦在溫度應力作用下會變形產生不圓度,降低車輪與軌道間的粘著力,容易出軌;高速列車會對地基發生巨大影響,甚至引發地震。

  一九九八年六月三日德國慕尼黑至漢堡高鐵出軌死一百零一人、傷一百九十四人特大事故,就是因車輪設計不良引致車輪爆裂、列車出軌。此外軌道長期運行後導致的不平整度會使列車產生一股騰空力。

  因此歐、美、日本經過長期研究試驗,一致確定在現有科技水平下,高鐵的經濟運行速度應限於二百七十公里或以下時速為宜。歐盟、聯合國歐經會、國際鐵聯均規定了「新建高速鐵路容許速度可達到二百七十公里及以下時速」的標準。舊鐵路改造標準更低:「既有線路或經升級改造的高速鐵路,運行速度可以達到二百公里及以下時速」。

  有史以來,人類一直在為克服距離障礙作鬥爭,發明交通工具。馬車的時速是十五公里,自行車二十公里,高速公路汽車行車速度一般不超過二百八十公里時速。自行車速度可以達到時速四十公里以上,那是裝上變速器的賽車。螺旋槳飛機時速在四百五十到八百公里,若要快,則要用噴氣式。高鐵也一樣,要突破三百公里時速應該用磁懸浮。

  朱鎔基當總理時,考察過德國高鐵和磁懸浮。他認為中國應當越過高鐵時代,直接發展磁懸浮,為鐵道部所拒絕;一九九九年國家發改委審批京滬高速預可行性研究報告時,有的專家提出磁懸浮方案,認為二百七十以上時速時,高速力求迴避有接觸滾動摩擦,宜採用無接觸滑動摩擦。況且磁懸浮建設造價雖然比傳統高鐵貴百分之十到二十,但運行成本低百分之三十。路軌使用壽命高鐵一般為二十到二十五年,磁浮可達八十年以上。因此在安全效益、運行成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各個方面,磁浮均優於傳統高鐵。

  鐵道部官老爺非但拒絕總理的意見,而且圍攻高鐵反對派,甚至剝奪他們闡述意見的機會。這樣粗暴的決策機制完全是專制獨裁的必然衍生物。鐵道部的一言堂,在北京政壇遐邇聞名,不僅打壓部外反對聲音,而且封殺部內不同意見。為了維護鐵路王國的一己私利,不讓其他部門插手否決了磁浮,肯定普通高鐵可以達到時速三百七十公里以上。

中國高鐵拒絕西方成熟的經驗

  鐵道部具有當高鐵霸主的野心和蠻氣,卻不具備當霸主的實力和底氣。首先在時速區段的劃分上,國外積累多年經驗,按運營速度劃分為磁浮、高鐵、普鐵三個時速區段,沒有動車這個區段。中國鐵道部異想天開,改成高鐵(G字頭,三百五十公里時速)、動車(D字頭,二百五十公里時速)、特快(T)、快客(K)四個區段。莫名其妙硬插進「動車」區段,用相對低速的高鐵取代更高速的磁浮。

  溫州撞車的D301實際上是高鐵。英語中沒有「動車」這個詞組。御用文人用中式英語(Chinglish)生搬硬造了洋涇濱式「動車」英文字Train Set with Power Car。即「帶有動力車的列車組」, 使人誤以為每節車廂各有動力。

  高鐵比之傳統常規鐵路,有一個「質」的飛躍,其技術難度不亞於航空母艦和大型客機。鐵道部在大幹快上以前,沒有做過大量科學實驗和技術攻關工作。專家以為鐵道部在路基和自動控制系統方面,使用不成熟的純國產技術,列車卻引進德、法、日、加。其關鍵核心技術,人家不會賣給你。不賣沒關係,硬拆卸四台四國引進的不同車型,照貓畫虎,生搬硬套,囫圇吞棗,拼湊成中國雜拌CRH型(China Railway High-speed)。這種大雜拌在技術上「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非出大事故不可。

  對於高鐵,歐美、日本已經在路基、路軌、克服浮力等關鍵技術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教訓,人家也告訴了中方。可惜鐵道部對中外專家意見置若罔聞,一概拒之門外。一意孤行,急於求成。人為地忽略了軌道、列車和控制系統之間的技術結合部以及若干技術細節。這種人為的「忽略」,無異於「假冒偽劣」:

  滾動摩擦時速達到三百七十公里時,車輪和軌道會產生乳化現象,滾動摩擦無法克服,所以高鐵時速不是無限止的;

  德國作過路基試驗,認為「有碴整體道軌」比中國使用的「無碴整體道軌」優越,更適合於時速二百七十公里的高鐵。中國道軌採用剛性聯接,無法吸收運行時的巨大前衝力;

  在車頂應安裝風翼,將風力壓向地面,以克服列車運行時的飄浮力,增加抓地力;

  地基處理用化學灌漿,並預留有足夠保養期,以克服地基沉降;國內外專家一再提出,地基沉降是高鐵最大隱患,應當用自然方法解決,即鐵路修好後暫不使用,經過幾年自然沉降後再使用。國外大都採用這種方式,因而高鐵建設週期較長。高鐵必須要有一個運營磨合期,可是鐵道部急於爭世界第一,等不及。

日本規勸不要操之過急一步登天

  中國若干高鐵線路經過地震帶,必須研究高鐵對地質構造的影響。高鐵容易觸發地震;京滬高鐵南京段已出現地基沉降和大面積滲水現象。高鐵和磁浮的規劃,還有個運營三小時經濟圈問題。根據科學分析,高鐵適用於八百到一千公里運行距離,一千公里以上,則應使用磁浮更具有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有鑒於此,外方專家對中方提出了多次忠告,鐵道部都當作耳邊風。諸如上述問題,暫時不易暴露,長久必成隱患。德國專家要求中方簽字承認,高鐵時速不得超過三百公里。超過三百公里時速出了事故,德方概不負責;日本川崎重工提供時速二百、二百七十五公里的機車,中方要求提升為三百五十公里。為此日方要求中方立下字據,超過安全時速出了事故,日方概不負責。

  川崎重工大橋忠晴總裁規勸中方,不要操之過急,先用八年時間掌握二百公里時速技術,再用八年掌握三百五十公里時速的技術。而中國只用二年,一步登天,把高鐵運營時速標準定為三百五十公里或以上。

  京津高鐵一百一十五公里,自二○○七年起六次提速,時速從二百公里提升到三百五十公里。運行時間節約十五分鐘,多化投資九十二億。曾創造時速四百公里的「世界記錄」,其實是玩命記錄。

  鐵道部聘用德國專家擔任監理工程師,他一再要求現場管理人員和工人放慢速度,控制質量。但無人理會,憤而辭職;德國專家邁克斯連連搖頭,「贊嘆」中國司機僅十天掌握世界最先進複雜的高鐵技術,誇為世界奇跡。六百七十頁德文技術資料德國人十天也看不完。

仍是大躍進式的決策,貪腐遍佈

  每一個建設項目上馬,必須履行一定的決策和審批程序。從項目建議書開始,經過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勘測、設計(概念設計、初步設計、施工設計)、招標投標、項目監理、施工等各階段。待竣工驗收後方可投入運營。採用新技術,尚須插入中間試驗階段。

  依照經驗,每道程序缺一不可,均需一定週期。京滬高鐵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審批預可,二○○八年一月動工,工期五年,應在二○一三年竣工通車。但是為了向中共九十週年黨慶獻禮,提前二年在二○一一年六月通車。這不是又回到上世紀大躍進時代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了嗎?三邊工程粗製濫造搶進度,是豆腐渣工程的溫床。

  鐵道部外國專家預先警告說:「歐洲時速三百公里的高鐵要十年才能修成,中國僅用二年完成,趕工問題嚴重,會帶來設備、質量一系列問題。」鐵道部領導認為,這是右傾保守。

  民主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互相獨立,相互監督。在一黨專政國家,甚麼事情都由一個老闆統吃。在建設項目中同樣如此,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運營應當也必須相互獨立,互相監督。可是在中國,高鐵從立項到運營,甲方、乙方、丙方,業主、發包方、承包戶全都是同一個人。錢在鐵道部一個衙門內流轉,由這個口袋掏到那個口袋。

  以上建設程序中,招標投標是產生腐敗主要環節。中國高鐵的業主,同時又是決標人和接標人,三位一體。高鐵造價高達每公里三億,是高速公路的三倍。高速公路建設每公里出一個大貪污犯,小貪不計其數。高鐵每公里至少出三個大貪,無數小貪。

  鐵路獨立王國由來已久,是中共一黨專政體制的產物。中共建政前,林彪四野設立鐵道兵縱隊,後劃歸中央軍委直屬升級為鐵道兵團,即為鐵道部前身。從滕代遠、呂正操、王震到鄧小平牌友丁關根、大貪劉志軍,把鐵道部經營成水潑不進、針插不進的獨立王國,連公檢法都自成一體。長期處在一個完全封閉的「自我生態循環」系統中,高鐵事故勢必是鐵路獨立王國崩潰的前兆。

崛起卻沒有關鍵技術的自主品牌

  中共一心追求「大國崛起」, 超英趕日追美,要當二十一世紀高速科技時代的霸主。找到高鐵作為稱霸世界的突破口。

  殊不知一個大國的崛起,要看你擁有多少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二○○六年中國宣佈到二○二○年建成創新型國家,把技術對外依存度從百分之七十降至百分之三十。六年多過去了,自主創新、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更加不足,反而倒退。

  光纖設備製造百分之百依賴進口,集成電路芯片製造設備百分之八十五,石化設備和高鐵技術百分之八十,轎車工業設備、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百分之七十需要進口。中國汽車擁有量已接近世界第一,可是滿街跑的汽車幾乎都是外國品牌,沒有自主知識產權。中國關鍵技術要靠間諜特工去偷取。大到殲二十隱形戰機的隱形塗料,小到橋樑鉚接的溫度應力控制,無一不靠剽竊抄襲。中國至今不擁有奔馳、寶馬、豐田、索尼、三星、通用、波音、諾基亞那樣的自主品牌。中國不如歐洲小國芬蘭(通訊、電信)和瑞士(手錶)。

  七月十二日官方《中國國防報》披露,中國主戰機「殲  」的發動機不能用國產「渦扇-  型」,而要用俄羅斯進口的「AL-31型」。中國的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非但不如西方,甚至還不及台灣。中國處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靠土地資源、廉價勞力、破壞環境以及假冒偽劣而「崛起」,而人家的崛起靠的是人權、創新、科技和產業。

  根據有關法律明文規定,具有決定產品品質的核心技術,並佔有產品成本百分之五十以上,才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號稱世界第一的中國高鐵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僅有百分之二十,還有甚麼臉面自吹自擂呢?居然還要出口佔領世界高鐵市場。

二○一一年九月十八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