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最後的名媛——鄭念
作者: 網絡文摘

人物

更新於︰2019-04-26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一個沒有犯過任何罪的犯罪分子

鄭念和她的女兒

文革期間,上海第一看守所關押著這樣一個女犯,她美麗端莊,舉止文靜,雖然衣衫已破舊不堪,但是談吐間所透露出的高雅氣質,足以說明她受到過非常好的教育和因此造就了極高的修養。
  
在被關押的近7年時間裡,她經歷了無數次的拷打和審問,但是她始終拒絕承認被指控的罪行,並且每次都在審訊筆錄上寫上這樣的簽名:一個沒有犯過任何罪的犯罪分子。——這在當時的中國絕無僅有。
  
1973年,看守所宣布對她寬大處理,釋放出獄。然而她非但沒有像很多人那樣對此感激涕零,反而高昂著頭,要求獄方宣布她無罪,並且在北京和上海的報紙上向她公開道歉,否則她就拒絕出獄。獄方覺得她不識抬舉、荒唐可笑,派兩個人將她強行架出監獄扔到大街上。——她這樣的舉動,在中國也是絕無僅有。
  
她,就是被譽為大陸最後的名媛的女人,鄭念。

鄭念原名姚念媛,出身名門,為清末赴日留學生、回國後擔任北洋政府高官的姚秋武之女。早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的少女時代,她就曾4次榮登《北洋畫報》的封面,而上一次獲此榮耀的是後來和張學良私奔的趙一荻趙四小姐,姚念媛的美艷由此可見一斑。儘管追求者如雲,但是和趙四小姐不同的是,她沒有選擇依靠嬌美的容顏吃飯,而是走上了一條豐富自己頭腦的求學之路。她畢業於北平燕京大學,隨後出國深造,獲得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碩士學位。留學期間,她和同在英國留學的鄭康琪相戀並結婚。
  
抗日戰爭爆發後,兩人毅然決然從英國飛赴重慶,為國效力。鄭康琪被分配到外交部駐澳大利亞使館,姚念媛隨行。駐澳期間,他們的女兒鄭梅萍出生。
  
1949年,鄭康琪夫婦做出了一生中最為重大的決定:不去台灣,留住上海。
  
起初一切還算正常。鄭康琪被聘為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的外交顧問,隨後出任英國殼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殼牌是1949後唯一特批留在大陸的西方石油公司,為石油工業非常薄弱的​​大陸做出了重要貢獻。
  
那段時間,百廢待興,雖然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下降,而且灰黑的中山裝、列寧裝成為風靡全國的時尚,但姚念媛始終保持自我,工作出行依然一襲旗袍,這使得她風姿綽約如鶴立雞群,也使得她成為某些人眼裡的小資產階級的代表。
  
1957年,鄭康琪患癌去世。失去丈夫的姚念媛悲痛萬分,為了紀念他們純潔美好的愛情和婚姻,她改為夫姓,取名鄭念,並且進入丈夫曾經就職的殼牌石油公司,擔任接替丈夫職位的英籍總經理的顧問。
  
1966年,革文化命漸行漸近。殼牌上海分公司被勒令關閉。鄭念被調往香港就職。可是,她沒有走,因為女兒鄭梅萍不願離開大陸。
  
那時鄭梅萍22歲,繼承了父母優秀基因的她漂亮聰穎,已經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演員,並且是非常積極的共青團員。她要留在大陸為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祖國出力。鄭念放心不下女兒,只好放棄了去香港的機會。
  
這次放棄,等待母女倆的將是滅頂之災。

“五一六”通知下發,標誌著文革狂飆的開始。
  
一天清晨,幾個不速之客闖進鄭念的家,“以革命的名義”肆意砸毀她家中收藏的珍貴瓷器,抄走所有看起來值錢的東西,甚至把她的床都搬走了。她那時已經年過半百,無力阻止那些強盜行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原本溫馨典雅的家被洗劫一空。從那時起,她就被軟禁在家中,日夜有人看守,女兒回來了,兩人也不准說話。沒有床,她只能睡在地板上。
  
她不明白,自己什麼壞事也沒有做過,怎麼就成“敵人”了呢?這個時刻,她非常想念去世的丈夫,不過,她在後來出版的《上海生死劫》一書中寫到:“自他逝世後,我這還是第一次,不為他的去世惋惜。謝天謝地,他不在了。否則,他必然難逃一場凌辱和迫害。”她為她深愛的丈夫慶幸,慶幸這場災難是由她一人承受。
  
1966年9月27日,鄭念被關進上海第一看守所,而女兒鄭梅萍,在這之前已經被關進“牛棚”。
  
雖然莫名其妙地身陷囹圄,並且在沒有任何審判的情況下一關就是將近7年,但是這個“大陸最後的名媛”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依然保持高貴的人格和品行。
  
她的衣服被褥雖然已經非常破舊,但卻始終乾淨整潔;她憎惡陰森潮濕的牢房,但依然每天都要打掃得乾乾淨淨;手被反銬在背後,解手時非常困難,但即使冒著手部致殘的風險,解完手她也要拼盡全力把褲子的拉鍊拉上,因為敞開拉鍊“有失體面,不文明”;雖然她背負著巨大的冤屈,但她從未嚎哭過,更沒有向獄方和審問她的人乞求過任何事情,因為她的修養告訴她,那樣是“不禮貌的”;每次審問過後,她不顧毆打和辱罵,總是倔強而高傲地在審問筆錄上簽名:“沒有犯過任何罪的犯罪分子”,因為她把這個簽名當做捍衛自己尊嚴的一種方式。
  
1973年,鄭念被莫名其妙地關押近7年之後,又被莫名其妙地釋放。而她拒絕所謂的釋放決議,要求宣布她無罪並且向她登報導歉,也是基於她所堅守的信念和價值觀,那就是:一個人的尊嚴、自由和權利,決不能被隨意剝奪!
  
出獄後,鄭念才得知,她日夜牽掛的女兒梅萍在她入獄第二年就已經離開了人世。官方給她的說法是“跳樓自殺”。
  
不!不!她不相信那樣活潑、那樣熱愛生活的女兒會選擇自殺!
  
傷心欲絕的鄭念發誓要查清女兒的死因。當年,一個過路人在南京路一幢樓下看到了梅萍的屍體並將屍體送到醫院。鄭念找到那家醫院和當時值班的醫生,醫生告訴她,梅萍的身體傷痕累累,而跳樓的人身上是不會有傷的,很顯然,梅萍是被人活活打死的。
  
鄭念憤怒到了極點!她找到當局要求解釋。在證據面前,官方只好改口說梅萍是被“迫害致死”。

這片土地,給了這個坦蕩高貴的女人太多的傷心。
  
1980年,雖然鄭念已經平反並且作為統戰對像被調入政協工作,因此擁有優厚的待遇,但她還是選擇了離開。那年,她65歲。
  
去美國途中轉道香港時,她在《大公報》上看到了上海召開公審大會,宣判打死梅萍的兇手胡永年(當年的造反派小頭目,那天他和手下打死了包括梅萍在內的6個年輕人)死緩的消息。

到美國後,她孤居一室,專心寫作。她要把自己的苦難經歷告訴世人、警醒世人。1987年,她的回憶錄《上海生死劫》在英美出版,立刻引起轟動,並且很快被翻譯成中文在大陸發行。
  
她用著書得到的豐厚稿酬成立了“梅萍基金會”,專門資助中國大陸赴美留學生。
  
在一次接受中國大陸記者訪談時,她說:“我深愛著我的祖國。我寧可死在中國。我有足夠的錢,回去還可以做好些事情。我現在已經幫助了很多中國學生,幫他們在這裡唸書。可是,假如……我不會回去!”

2009年11月2日,鄭念,這個“大陸最後的名媛”走完了自己苦難、輝煌的一生,在美國華盛頓去世,享年94歲。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