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冤屈和平反
作者: 李文西

書評

更新於︰2019-04-20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在集美的日子(三)

全國僑聯副主席方方的牛皮

這牛皮當然不是方方有意吹的,但在那全國上下一片「吹牛皮」風中,誰不吹牛皮,便要被認為思想「右傾保守」,要遭到掃地出門的命運。

在那個年月,為了宣揚毛澤東的神話,便不斷進行所謂「思想教育」、「務虛」,訂規劃,定指標,什麼「三年改變面貌」;什麼「五年計劃」、「十二年發展綱要」……羅列各種「宏偉目標」,說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盡是些不顧實際和根本不能實現的空話! 

全國僑聯副主席方方此時來校作報告,說到我們家鄉的宏大目標,說共產主義很快就要到來;到了那個時候,每一個人每天將會有多少肉多少蛋多少魚多少菜吃;鄉里要建大學,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共產主義設施;農民生活會如何如何地好,……等等等等。

方方與我同鄉,是粵東普寧縣洪陽鎮人,原名方思瓊,1904年生。1919年五四運動時他才15歲,就被選為普寧縣學生聯合會會長。他1925年加入共青團,1926年便參加共產黨。

由於方思瓊思想激進,方姓在洪陽又是大族,士紳們便決議把他開除出方氏家族,不准他姓「方」。這對於當年滿腦子「革命思想」的方思瓊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刺激。為了表示他的反抗,他不但要姓「方」,而且更要名「方」,看你們對我有什麼辦法。方方在自傳裏這樣寫道:「不准姓『方』我偏姓『方』,今後連我的名字也要改稱『方』,我這輩子就是要為共產主義而奮鬥。」1930年方方在閩西時,他正式改名「方方」。

這個時候,全國大搞「人民公社」,各地競相實行所謂「共產主義按需分配」,農村宣佈包這包那,包吃飯不要錢,包讀書不要錢,包生活,包養老,包醫療,包理髮,包殮葬……從三包四包躍進到十幾包,包生包死。農民真是太「幸福」了!一個人的一生都由國家包起來,真的是「要餓死也難」!

這種「亂七八包」本來是下面的人根據上頭的意思所作的回應,後來出了問題便批評他們亂颳「共產風」搞「一平二調」。本來是毛澤東自己頭腦發熱胡亂搞,卻要下層幹部來負擔失敗的責任。       

在北京,說是人民思想水平已大大提高,開始試點設「無人售貨處」,卻禁不住人們偷拿而很快關門大吉。毛澤東想爬頭做共產主義的領袖人物,宣稱世界革命重心已從

莫斯科轉移到北京,引起赫魯曉夫的不滿,逐步激發起中蘇爭端。

方方受冤屈和被平反昭雪

1949年10月方方被任命為廣東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和廣東省土地改革委員會主任。但是不到三年,廣東便被中央指為「地方主義」,許多黨政領導成為批判對象,包括古大存、馮白駒等,方方更成為批判的核心,而葉劍英則被指為廣東「地方主義」的後台。

1951年陶鑄從廣西省委代理書記調任華南分局第四書記,接替方方主管「土改運動」,大力反對廣東的「地方主義」,先後進行36次大規模「整肅」,令廣東人心中十分不滿,敢怒而不敢言。所以當陶鑄1966年被調北京害死後,我聽在廣州的表哥說廣州人對他的死不但沒有絲毫同情,反而拍手稱慶!這正是人們調侃理髮匠所說的「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在極權制度下,你不「整」人便要被人「整」,你不害人便要被人害,這是個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

至於方方呢?網上有一篇宋鳳英的文章《華南分局重要領導人方方蒙冤始末》,在結尾處只輕描淡寫地說:「1971年9月21日,方方含冤去世。1979年3月28日,中共中央舉行隆重的追悼會,為方方在『文革』中所受冤屈平反昭雪。」

究竟方方在「文革」中受到什麼樣的「冤屈」,他是怎麼樣「含冤去世」的,語焉不詳。這大概是一種不成文規定,對當年被迫害死的人只能用「含冤去世」四個字來概括。方方是怎麼死的?自殺?被鬥死打死?被打傷打殘後病死?或被關後死於監獄?……不能說也不敢說。我看到一長串「文革」中被弄死的高官及知名人士的名字,他們在「平反昭雪」時也都用的「含冤去世」四個字。方方1904年生,1971年死,才活了67歲。他不是說「我這輩子就是要為共產主義而奮鬥」麼?最終他得到了什麼?是生前的痛苦?還是身後的「平反昭雪」?

我常常想,咱們有很多國人實在是很殘酷殘忍的,單是殺人虐待人的方法就有幾十種之多,不但方式複雜,而且花樣繁多。古代皇帝最殘酷的殺人方法要算「凌遲」,是用小刀把犯人的肉一片片割下來,受刑者往往要忍受幾個鐘頭的痛楚後才氣絕;據載明朝武宗時宦官劉瑾被凌遲,割了三天三夜才死。有「點天燈」,是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進油缸裏浸泡,入夜後,將他頭下腳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桿上,從腳上點燃。毛澤東詞《漁家傲》上闋末句所寫「前頭捉了張輝瓚」的國民黨師長張輝瓚,就是被點天燈燒死後再把頭割下,以木盒盛著放於河裏,使它順流漂到國民黨區,藉以警告國民黨軍隊。有「梳洗」,是用鐵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有「車裂」,即俗說的「五馬分屍」。有「砍頭」、「腰斬」、「剝皮」、「烹煮」、「活理」、「縊首」(類似絞刑)、「鴆毒」(用鴆毒毒死)。還有「鋸割」、「斷椎」、「灌鉛」、「刖刑」(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至於「宮刑」(即閹割,史說司馬遷因受宮刑而寫史記)、「黥刑」(在面上或額上刺字)、「割耳」、「挖眼」「割手」、「棍刑」、「插針」(用針插進手指甲縫)……用現代的話說,便算是「小兒科」的刑罰了!一個仁慈及與人為善的民族,能想出眾多如此別出心裁的酷刑麼?

我第一次回家鄉時,就聽親人們說過當年鬥地主時,用繩索綁住他們的兩個拇指懸空吊起,逼迫他們交出錢財。鬥地主採用的酷刑也是五花八門,就不多說了。倒是想起「文革」鬥人時的兩大發明,一是「向人民低頭認罪」,一是「端正態度」。

所謂「向人民低頭認罪」,是說在鬥爭一個人時,主持鬥爭的人會要求被鬥爭者「老實向人民交待,向人民低頭認罪」。為了表示鬥爭者的大義凜然,主持者會不時向參加鬥爭會的群眾發問:「他不老實交代,你們說怎麼辦?」為了表示自己對黨的忠誠,群眾便會大聲吶喊:「老實交代,向人民低頭認罪」。於是眾「積極份子」們便會蜂擁而上,大力按下被鬥爭者的頭,一直按到九十度彎腰,叫做「坐噴氣式」。一按幾個小時,許多人便要扒下去起不來了。

「端正態度」其實是打人的代名詞。當主持者說被鬥爭者的「端度不端正」而要求人們「端正他的態度」時,便是暗示大家可以對被鬥爭者拳打腳踢,為所欲為了!

荀子認為「人性惡」,因而必須加強道德教育,導之向善。可是幾十年來,統治者不但沒有導人向善,反導之向惡,通過一個接一個的「運動」來鬥爭人,使人變得愈來愈惡。觀之今天國人,起閧鼓勵他人跳樓自殺者有之;見死不救反落井下石者有之;為了利益誣衊搆陷他人者有之;利用權勢貪污腐化竊取國家財產者有之……。全國都在造假,什麼都可以假,人的道德底線已不知滑落到什麼地方去了?

什麼時候,國人才會重樹道德,培養起對弱者的同情心? 

誇稱「世界第一」的集美海潮發電站

1958年冬,不知受到誰的攛掇,陳嘉庚先生接受了在杏林灣興建海潮發電站的建議。當時說建成後將是世界第一座海潮發電站——集美太古海潮發電站。

那個時候,世界一些國家正在大力研究如何利用潮汐的漲落來發電,而集美原來用煤作燃料的小火力發電站技術陳舊而落後,發電量遠不能滿足各個學校用電的需要,晚上自習時總是燈光暗淡,因而陳嘉庚先生說:既然要學生們搞什麼勤工儉學和大煉鋼鐵,不如在集美建一個海潮發電站,讓學生既可參加勞動,也將解決學校照明不足的問題。

利用潮汐發電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潮汐漲落的幅度要够大,至少要有幾米;二是海岸地形必須能夠進行土建工程,以便築出一條攔海大壩來儲存大量海水,作驅動水輪機發電之用。我不知道杏林灣是否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們學生只是有一股勁,大家都積極投入這項工作,希望這個「世界第一」早日到來。

我們在杏林灣的海灘向深海開掘一條引水道,全用人力,工具是鋤頭和畚箕。開掘工作十分辛苦,因為海灘是爛泥灘,且滿佈鋒利的蠔殼,經常把我們的腳割傷。工作進度很慢,今天挖走的爛泥,第二天又被海水沖來的爛泥填滿。腳踩在爛泥上,一下子被吸住了,用力一拔,只拔出一隻光腳板,球鞋再也找不著了。不穿鞋嘛,腳板要被蠔殼割得傷痕累累。可是誰也不叫一聲苦,因為大家都有熱情要拿下這個「世界第一」!

挖渠必須等潮水退去才行。潮汐的漲退有一定規律,隨著月亮的升起而上漲,因而我們必須輪班趁退潮的時候開掘。有時退潮剛好在三更半夜,我們便得在溫暖的被窩裏爬起來,挑燈夜戰。加夜班時,陳老先生叫伙房給每個人蒸兩個饅頭果腹。

海潮發電站於1961年宣告失敗,陳嘉庚先生也於這一年8月逝世,而我們也早於1959年秋高中畢業後離開了集美。

中學生不准談戀愛

中學生不准談戀愛,這是當時國家規定的「大道理」。全心全意做學問的我,自然認為這很對,所以也沒有想到這上面去。我既然是團支部書記,當然也應在這方面以身作則,不談戀愛。

但僑生中卻有幾對是已經山盟海誓的了。他們有的是從南洋聯袜回國,關係早已確定,如林文勇和白素銀、蕭再鳴和江雪筠;有的是在此命令宣佈前便已確立了關係,如莊士學和盧志玲。對於這些既成的事實,便不能干涉他們。

在當年,每一個人都必須聽黨的話,按黨的指示辦事,不能有所違背。如有違背,輕者受批評,重者挨鬥爭,這是鐵的規律!

集美學校校歌和校訓

    過去在國民政府時候,每個學校都有校歌和校訓,但我們在集美讀書時從來沒有聽說過集美學校有校歌和校訓。直到我到了香港,1990年代回母校進行校友活動時,才第一次聽說集美有校歌和校訓。當奏起校歌的時候,我們好像鴨子聽雷一樣,一句也不懂。

  為什麼我們在集美讀書時不讓知道集美學校原來有校歌和校訓呢?問題很簡單,就是共產黨絕對不能繼承過去國民政府遺留下來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壞。幸好後來毛澤東死了,鄧小平被迫改革開放,人們才慢慢敢於把過去的東西拿出來,不會冒被批判為留戀「舊社會」的危險。

  根據網上的資料,集美學校校歌全稱是「福建私立集美學校校歌」。它與集美師範中學教職員服務簡章以及「誠毅」校訓都是在1918年2月確定,3月2日公佈的。校歌最後確定的歌詞如下:

閩海之濱,有我集美鄉;山明兮水秀,勝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與黌;英才樂育,蔚為國光。

全國士聚一堂,師中實小共提倡。 

春風吹和煦,桃李盡成行。

樹人需百年,美哉教澤長。

「誠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