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如一座城市的波音飛機工廠
作者: BBC中文網

新科技探索

更新於︰2018-12-30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波音747客機之大全世界聞名,因此被稱為「巨無霸客機」。當波音公司決定生產747時,他們必須得先建一間能夠同時生產多架客機的廠房。

Illustration: Boeing In Seattle, United States In April, 1998 - Seattle Everett: B-747-400 Assembly Line. (Photo by Etienne DE MALGLAIVE/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客機,需要一棟比客機還要大的巨型建築。

如果你曾近距離看過747,就知道這架巨無霸飛機有多大。所以,生產747的廠房再巨大也不足為奇。

那麼到底有多大呢?讓我們來看看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封閉建築。

1967年,波音747客機項目剛剛起步之時,波音公司的埃弗雷特工廠投入使用。那時,波音公司魅力十足的掌門人艾倫(Bill Allen)意識到,如果要生產能容納400人的的大客機必須得有很大的空間。他們看中了西雅圖以北35公里的一片森林。森林附近有座機場曾是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基地。

埃弗雷特當地報紙《赫勒爾德日報》上的一篇文章回憶了這座機場是多麼的人跡罕至。主持747項目的工程師蘇特(Joe Sutter)說,廠房與最近的高速公路只有一條小路相連,不通火車。森林中還時常迴蕩著野熊的嚎叫聲。

該工廠現在生產新一代的波音客機。

波音公司在建造世界最大型客機模型的同時,還需要建造裝得下客機的工廠。

如今,世界上任何建築的容納量與埃弗雷特工廠一比都會相形見絀。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整個工廠佔地472百萬立方英尺(約1330萬立方米)。

負責運營埃弗雷特工廠觀光旅行的瑞斯(David Reese)說:「埃弗雷特工廠可以裝下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些地標建築,比如說凡爾賽宮、梵蒂岡和迪斯尼。」

「幾年前我接受了英國廣播公司的一個採訪,我當時在想'溫布利球場到底有多大?'後來我發現我們的工廠可以裝下13個溫布利球場。」

埃弗雷特工廠目前仍在生產747客機,但數量不斷減少,現在的重心主要放在體積較小的767、777和787。想要打造客機機隊需要很大的生產空間。埃弗雷特工廠的主建築佔地97.8英畝(約39公頃),有30個倫敦特拉法加廣場那麼大。

波音公司在設計747客機的同時還要建造新廠房。

工廠每次輪班涉及1萬名員工,每天三班倒。工廠一天二十四小時生產在線的員工數量與澳大利亞城市愛麗絲泉相差無幾。

雖然瑞斯已經在波音公司工作了38年(其中11年負責運營工廠觀光),但是第一次看到工廠的那一幕仍歷歷在目。「初次見到工廠時,我簡直驚呆了。可以說此後我每天還是感到十分震撼。埃弗雷特工廠一直都在改變,每天都能看見一些新東西。」

埃弗雷特工廠到底大到什麼程度呢?為了減少通勤時間,廠房內共有1300輛自行車供工人使用。工廠還配備了消防站、醫療點、許多咖啡廳和餐廳,以滿足成千上萬員工的需求。飛機進入組裝階段時,廠房頂有許多起重機在起吊重型飛機部件。瑞斯說:「起重機操作員是工廠裏工資最高、最具技術含量的職位。」

在工廠工作或者參觀工廠都要遵守一些規章制度。「必須穿合適的鞋子,不能穿露腳趾的鞋子,女士不能穿高跟鞋,任何東西都可能傷到腳或者讓你摔倒。除此之外,在工廠必須時時刻刻佩戴安全眼鏡。有些觀光遊客可能會不願意,會說『我都帶了看書的眼鏡了,應該夠了吧?』那當然不行。」

這座工廠的一些特色之處會讓人相當意外。比如說,廠房雖然有通風裝置,但卻沒有空調。瑞斯說:「到了夏天,如果實在太熱,他們只需打開巨大的大門讓風吹進來就行了。到了冬天,廠房裏有100多萬盞燈,有數量巨大的電動裝置,再加上1萬多名員工的人體發熱,匯聚的熱量能夠使廠房內溫暖宜人。冬天我只穿一件毛衣或者薄夾克就夠了。」

關於這棟巨無霸建築,一直以來都有這樣一個「都市傳說」。傳說,因廠房又高又大,廠房頂端會形成雲霧。瑞斯說:「其實不是這樣的。生產第一架飛機的時候廠房還在建,還有一面牆沒封起來。因而外面的霧氣進到廠房集聚多了,看起來有些雲霧繚繞的樣子。」

完工的飛機通過一道路橋拖運到附近的機場。

「如果附近發生山火,工廠裏也會煙霧繚繞。」

瑞斯說:「工廠經歷了起起落落,隨著時代進步不斷改變生產任務。其中第二個轉變是增加了起重機數量、減少了人力。」

「我們都是經高速公路把完成的飛機運到附近的機場。為了縮短運輸時間,一般都是晚上運走飛機。」

埃弗雷特工廠,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建築,也是充滿驚奇的巨無霸工廠。

 

請訪問 BBC Future 閲讀 英文原文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