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十二歲的最小右派
作者: 網絡文摘

網海拾貝

更新於︰2018-08-2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十二歲,中國最小的「右派」 。可以說是一件千古奇案。就我所知,當時最小的右派是15歲。此事是趙文滔先生的回憶錄《傷害》一書所記,當時有個15歲的右派,他叫佟信順,是北京冶金中專的學生。划他右派的原因,是因為他1957年整風運動中,給艾森豪威爾寫了一封信,問美國的民主是怎麼搞的。寫好後他把信丟到郵筒里了。不知怎麼,後來到了黨委書記那裡,就把他定為極右分子,送到勞教農場與趙先生一起勞教,1960年在大飢餓中活活餓死,時年18歲。

今天我看到網上有鐵流先生的一篇文章,轉發於此,以饗網友:

十二歲,中國最小的「右派」(節錄) 鐵流

……七天後的今天—2009年2月9日下午4點,我終於收到了(葉明給我寄來的)2009,2(總第230期)的《龍門陣》,在32頁上醒目加黑標題《中國最小的「右派」》作者叫李可剛。

現我一字不改不漏,照錄於後:

「反『右』運動初期,各單位號召大鳴大放,給黨員提意見。當時,四川達縣(現已改為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一家帽鞋生產合作社的職工冉某,給縣城關鎮的某領導提了意見,並請人畫了一幅漫畫。冉某因此被划為「右派」,不久跳大橋自殺身亡。至於漫畫,最後查出是小學5年級學生、年僅12歲的張克錦所畫。」當時,12歲的張克錦對於‘大鳴大放’之類,完全不知道是咋回事。張並不認識這位鎮領導,他的家人也與該領導沒有任何瓜葛和恩怨。因他很小就表現出了繪畫天賦,曾獲得過少兒繪畫大獎,有了一些名氣,鄰居冉某就請他幫忙畫了一幅題為《一手遮天的×××》的漫畫,諷刺該領導,這就闖了大禍。不過張克錦畢竟只是個12歲的孩子,「右派分子其名於他似不合適。有關領導經過認真研究,最後確定冠以「右童分子」之名。

「張克錦這頂「右童分子」的帽子,一直戴至21年後的1979年,中共中央決定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之時才被摘了下來。當時,張克錦的《平反通知書》由有關方面送交到他原來讀書的那所小學,即現今的達州市通川區第一小學。

」當年划為「右派分子」的人,並沒有都抓進監獄,但張克錦不知為何卻被關了7年。那是1958年4月里的一天,張克錦正在教室里上課,突然看見窗外有人向他招手。他一看,是街道居民委員會分管治保工作的一個阿姨,很熟的。老師看見了,就讓張克錦到教室外面去。

「在教室外面,阿姨對張克錦說:『你跟我一起到城關鎮去一下。』我在上課,到那裡去做啥子?’張克錦不解地問。

阿姨說:『領啥子獎嘛。』

「『領吆麻雀的獎。』」1958年春天,全國人民響應毛主席「除四害」的號召,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包括消滅麻雀在內的運動。人們在街送巷尾、田間地角各個地方,或拼命揮動竹竿,或使勁敲擊臉盆,聲嘶力竭地吶喊著四處追攆,讓麻雀得不到片刻停歇而累得從空中掉落下來,毀滅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張克錦疑惑地對阿姨說:『那幾天吆麻雀,我只是跟著大人們在山上東奔西跑地跑了一天,連一隻麻雀也沒有吆下來!』」阿姨有些生氣地說:『娃娃家哪來那麼多的話,叫你去你就跟著一起走嘛!』

「張克錦只好閉上嘴巴埋著頭跟阿姨來到城關鎮。一到那裡,便見禮堂里人山人海,還沒有等張克錦回過神來,已經被人雙手反剪著推到台上。一片震耳欲聾的口號聲中,張克錦嚇得大哭起來。」一個12歲的孩子,就這樣被抓進了監獄!當時既沒有向他出示逮捕證,也沒有讓他簽字畫押。正是在監獄之中,張克錦被戴上了「右童分子」的帽子。」張克錦平反落實政策後被安排了工作,退休前為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總工會工人文化宮美術專業幹部,活得還算不賴。那麼小就被關了7年,出獄後又一直戴著帽子受到常人難以想象的精神折磨,歷盡艱辛,稜角理應磨禿了吧?不!張克錦完全不是那種低頭哈腰、謹小慎微、反應遲鈍、一臉晦氣之人。他長髮披肩,打扮入時,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得多。他愛好廣泛,徐繪畫書法以外,尤喜讀書集郵,也喜歡與京劇票友們相聚,拉琴吊嗓,自娛自樂。因為讀書較多,常常喜歡評估(古)論今。講話時神采飛揚,口若懸河,乃至於手舞足蹈。他家的住房比較寬敞,還開設了少兒美術書法培訓班,許多朋友都把孩子送到他這裡來,利人也利己。

「我是張克錦的老熟人。他對我說,當年被划為「右童分子」,全國「獲此殊榮」的大概只有他一人。我說,真是委屈你了。他卻說,已經過來了,也就無所謂了。歷史只不過和我開了一個玩笑,給了我一個「吉尼斯」金牌!

「葉永烈先生所著《反右派始末》一書中,曾說四川雅安的李天德是中國年齡最小的「右派」,時年19歲。但我在四川東北某地的一位朋友,划「右」時年僅17歲。跟划「右「時年僅12歲的張克錦比起來,他們只能退居其次了。」

讀完此文,我掩卷沈思,在荒唐的年代竟有如此荒唐的事!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