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余程萬血戰常德死於香港
作者: 網絡文摘

歷史話題

更新於︰2018-07-09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余程萬是蔣介石欽點赴常德守城的國軍57師師長,字石堅,廣東台山人,生於1902年。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在軍校期間,曾加入“孫文主義學會”,與鄧悌、胡宗南為該會活躍分子,後參加第一次東征,表現英勇。參加北伐後晉級極快,任海軍局政治部少將主任,是繼李之龍後,最早進入少將官階的黃埔生第二人。之後進入陸軍大學九期學習,畢業後任南京警備司令部少將軍官。

余程萬中將

1940年余程萬升任57師師長。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上高會戰等多次會戰中,他一次次地顯示出自己的才華,得到將軍們的賞識。特別是上高會戰中,他指揮57師堅守下陂橋陣地,冒著熾烈的砲火與日軍第34師團浴血奮戰,為57師贏得了“虎賁”的榮譽稱號。“虎賁”一詞來源於《書經》中的《牧誓(上)》篇:“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此後,“虎賁”稱號成為歷代英勇無敵的軍隊的最高榮譽。

與常德城共存亡

余程萬在2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以堅定沉著和善於固守著稱,治軍尤其嚴明。據當時參加過常德城巷戰的警察回憶:“57師之所以能使常德的百姓這樣繫念,作戰還在其次,平時的紀律好才是最大的因素。”

常德市民,76歲的陳臘芝前段時間在報紙上看到余程萬的照片,覺得心裡“不好受”,因為深感“他在常德吃了大虧”。她清楚記得日軍進犯,余程萬的隊伍疏散居民的情景。她說57師“很正規,紀律嚴得很”。有一天,有個軍官在她家門口避雨,“我媽媽喊他到屋裡坐,軍官直擺手,說有女眷的家不能進,進了就要處分。”

余程萬率57師於1943年5月奉命趕往常德抗日,隨即留駐常德接替防務,一面整訓部隊,一面構築工事。當蔣介石令其“固守常德”時,余程萬當即復電:“奉電寄重,保衛常德,本師官兵,極感光榮,均抱與常德共存亡之決心,達成任務,以副期望之殷。”

余程萬常訓誡部屬“軍人之職為國守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備戰前夕,他發表57師保衛常德文告,“各級官兵應有堅定的決心,應該認清生與死的界限。假如我們是為了保衛常德,爭取國家民族獨立自由而死,這死比生更有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就是我們父母、妻子,也同樣沾到光榮……總之,有虎賁存在,常德一定存在。”

為了示範犧牲的決心和準備,余程萬臨戰前給妻子寫了絕筆書:“程萬此次奉命保衛常德,任務固甚重大,但我以擔負這個任務為光榮……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此訣別的時候,我謹將後句改為'留取光芒照武陵',吾妻以為如何?但念余從軍二十余載,不治家產,景況蕭條,高堂年老,以戎馬倥傯,欠欠侍奉,但望吾妻艱苦支撐,以贖吾過……倘余果有不測,九泉之下再作孿濤。”遺囑發出後,他即率領全師官兵宣誓:“非將敵寇驅退,決不生離常德”,並指囑常德城一處高地為戰死後的葬身之地。

在保衛常德城最後關頭,日軍採取攻心戰,向城內居民散發招降傳單,“日軍愛護汝等,宜速反對抗戰,與57師將兵揚起白旗。”余程萬在傳單上批語,“黃埔軍事教育,無懸起白旗之一語。”

劫後險槍決

常德城內經過日軍14天的飛機轟炸、炮轟、毒氣彈、燃燒彈,無數次的攻防戰和白刃衝鋒,生存下來的官兵已不足百人。後來余程萬在常德城血戰中寫道,“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槍使一槍,無槍則使刀矛或磚石木棒,與敵人死拼。直至彈盡糧絕。”而援軍遲遲未到,派出去接引的人都失敗而回或音訊全無。12月2日晚上,余程萬宣布決定突圍,以圖與增援友軍會合。

12月3日凌晨,余程萬率領著曠文清等8名衛士,用木梯翻過南門城牆,分乘三條日軍遺下的小木船,橫渡沅江向南突圍。上岸時,遭到日軍的手榴彈和機槍轟擊,其他人都跑散了,只有曠文清跟著余程萬一起被逼向西北方逃跑。因余程萬帶兵突圍,其他城內的官兵也突圍出城,等到把散兵集合起來,點算共有83人。

一周後,常德复克。當剩下的將士回到常德,斷垣殘梁中奇蹟般走出300余名57師官兵。官兵望著國旗再度招展於殘缺的中央銀行大樓上,不禁失聲痛哭。僅數日,軍委會認為余程萬遺棄部屬放棄守土,下令將其拘押至重慶。曠文清回憶,所有突圍退卻的將校官長,一律按革命軍連坐法處置,但在戰後真正遭到懲處的僅余程萬將軍一人。

第74軍邱維達將軍在回憶錄中提到,蔣介石下令槍決余程萬。後經74軍前軍長俞濟時和軍長王耀武求情,又得常德百姓簽名和縣長戴九峰聯名求情,稱常德會戰時全城已被日軍炮火夷為平地,57師官兵守城為國捐軀,彈盡糧絕,實已盡全力。余程萬被囚4個月後,離開重慶南岸土橋監獄無罪釋放。隨即任命為74軍副軍長之職。

張恨水寫《虎賁萬歲》

為了紀念常德會戰,當時在重慶土橋監獄坐牢的余程萬,覺得有責任把常德會戰中的事蹟記錄下來,而名作家張恨水噹時也住在重慶南岸土橋附近山中的一處草蘆。

“余師長就派我和李嶽山參謀去找張恨水,希望他能夠寫下'虎賁'軍的感人故事。”曠文清找到張恨水,親手交給他兩包剪報、行軍日記、地圖、筆記和照片。在張恨水《虎賁萬歲》的序言中,就寫到這個故事,不過他略去了姓名。直到曠文清從歷史深處走出來現身說法,這些歷史疑團才得以揭開。

愛國將士的事蹟使張恨水很激動,但他還沒想以此來寫一部小說。張以沒上過戰場,不懂得軍事婉拒。曠文清說,“我為57師陣亡將士請命,張先生不能拒絕。”他一邊照料坐牢的余程萬,一邊去土橋探訪張恨水,送他日用品,也口述一些在戰爭中的見聞。張恨水也不再說拒絕的話了,只說先研究材料,等有時間再寫。二年之後,張恨水就寫出“人是真人,事是真事,時間是真時間,地點是真地點”的《虎賁萬歲》。

抗日勝利後,1948年,余程萬被調往雲南,擔任26軍軍長兼滇東“剿匪”指揮官,重建受創的26軍。

1949年底,盧漢在雲南起義,假借召開會議將余程萬、李彌等扣押,余程萬將26軍改編為第13軍向盧漢投誠。後來,在第8軍和第26軍的軍事壓力下,盧漢釋放了李彌和余程萬。當時台灣方面已下令解除余程萬26軍軍長職務。

之後,余程萬和湯堯、李彌乘搭空軍總司令王叔銘駕駛的總統專機“美齡號”,由海南三亞機場飛往台灣。跟蔣介石會談後,余程萬意識到不再被信任。蔣介石疑其意志不堅,“其實當時他是左右為難,投共怕被囚,歸蔣則恐其疑,最後就選擇輾轉去到當時的英國屬地香港。”曠文清說:“本想在香港呆一段時間就回大陸,結果一直沒能回去。”余程萬在香港新界鄉間辦了個農場種菜養雞,交由曠文清打理,隱居安度晚年。

慘遭橫禍

1955年8月27日深夜,三個匪徒進入到余程萬屏山寓所。二夫人和傭人全被捆縛。余程萬剛巧乘坐司機駕駛的私家車回家,亦為匪徒所擒。住在鄰屋閣樓的表弟甄銘鈺,悄悄從後門跑到二里外的警署報警,警察到後與劫匪發生槍戰,一生經歷無數槍林彈雨的余程萬在黑暗中被亂槍打死。劫匪一人被擊斃,兩人逃脫。警方公佈說,余程萬是被盜匪打死的。但據曠文清後來檢查遺體,發現其胸腹被一排子彈打中。他判斷是衝鋒槍或輕機槍所為,當時劫匪沒有這種裝備。

余程萬的女兒上世紀70年代香港艷星余莎莉

將軍百戰身名裂,晚年竟這般被迫了此殘生,淒惶無比。其元配鄺瓊華移居美國,育有二子二女,二夫人吳冰育有一子二女,其中女兒余華芳是上世紀70年代香港著名艷星,藝名余莎莉。余程萬去世後,他們家道中落,只能溫飽度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