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 VS. 一個國家
作者: 聯合新聞網

文化走廊

更新於︰2018-02-09 Print Friendly and PDF

聯合報新聞網 2018年2月6日報道, 台北書展出現劉曉波紀念展位 與大陸簡體館竟然就在隔壁。詩人孟浪說,他也是到了會場才赫然發現,象徵大陸出版品的紅色「簡體館」和「劉曉波紀念展位」比鄰。他翻開「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裡頭就有一首詩名為「一個人 VS. 一個國家」,「不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

大陸人權鬥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去年辭世。今天開幕的台北國際書展,出現一個以「劉曉波紀念展位」為名的攤位,旁邊還掛上「中國不能出版的好書」招牌。不知是巧合還是諷刺,「劉曉波紀念展位」隔壁,便是專門展售大陸書籍的「簡體館」,形成強烈對比。

自由多元、百花齊放一向是台北國際書展獨步華人世界的特色。今年台北國際書展首創迷你展位區,供小型出版社或個人設攤。詩人貝嶺創辦的傾向文學、自由文化,打著「中國不能出版的好書」招牌在此設攤,展出幾十本遭大陸查禁的中文禁書。其中一個展位還以「劉曉波紀念展位」為名,擺滿「解讀劉曉波」、「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劉霞詩選」等相關著作。

詩人孟浪策畫了「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將在書展最後一天(11日)的最後一個活動時段,於文學沙龍舉辦新書發表會,並將播放劉曉波生前最後專訪紀錄片。孟浪說,原本還要在書展舉辦「劉曉波詩集」新書發表會,但最後趕不及在書展期間出版。

孟浪指出,過去在香港有不少可找到大陸禁書的書店,「一間間消失了」。台北國際書展強調出版的自由多元,因此他和貝嶺決定策畫一系列的「中國不能出版的好書」,透過書展向外界發聲。

望著隔壁的「簡體館」,孟浪說,他也是到了會場才赫然發現,象徵大陸出版品的紅色「簡體館」和「劉曉波紀念展位」比鄰。他翻開「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裡頭就有一首詩名為「個人VS.國家」,「不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

貝嶺表示,這次展示的是大陸中文禁書,他打算明年還要在書展設攤,推介在大陸遭禁的英文、德文書。

台北國際書展強調出版的自由多元,詩人貝嶺(左)、孟浪於書展設置「劉曉波紀念展位」...

台北國際書展強調出版的自由多元,詩人貝嶺(左)、孟浪於書展設置「劉曉波紀念展位」,
不遠處卻是專門展售大陸出版書籍的紅色「簡體館」。記者陳宛茜/攝影

台北國際書展「劉曉波紀念展位」中,擺滿「解讀劉曉波」、「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

台北國際書展「劉曉波紀念展位」中,擺滿「解讀劉曉波」、
「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劉霞詩選」等相關著作。記者陳宛茜/攝影

台北國際書展首創迷你展位區,供小型出版社或個人設攤。詩人貝嶺創辦的傾向文學、自由...

台北國際書展首創迷你展位區,供小型出版社或個人設攤。
詩人貝嶺創辦的傾向文學、自由文化,打著「中國不能出版的好書」招牌在此設攤。
記者陳宛茜/攝影

致敬偉大殉道者 劉曉波紀念朗誦會2/11舉行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去年7月13日逝世,2月11日臺北國際書展閉幕當天,一館「文學沙龍」將舉行「一位偉大的殉道者:劉曉波紀念詩歌朗誦會」,發起人、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會長貝嶺說,朗誦會是書展期間該場地最後一場活動,在經過6天眾聲喧嘩後,用這種舒緩的方式告別,同時向劉曉波致敬,是相當適合的安排。

當天將播出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穆勒朗讀劉曉波妻子劉霞詩作《給曉波》的影片,以及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芙烈‧葉利尼克特別錄製的朗誦;然而,相較桂冠文學家力挺,包括這場朗誦會和展示相關著作的「劉曉波紀念展位」(S012),卻在僅由貝嶺和幾位劉曉波老友、尊敬他的文化人集資的情形下,以相當拮据的方式推動,貝嶺說:「因為劉曉波是我們的同代人,我們有責任讓他的事蹟和他的著述在國際性的中文書展上呈現。」

受限於財力,「劉曉波紀念展位」並不大,展出書籍數十種,來自超過10家出版社,還有幾本1993年在美國波士頓創辦、現已停刊的《傾向》文學人文雜誌,是貝嶺的私人收藏。最重要的書籍,是孟浪主編,月初在台灣、香港同步發行的《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

《同時代人》收錄約400首詩作,絕大部分寫於去年6月26日劉曉波罹患末期肝癌的消息傳出後,191位作者中7成現居中國,其他則居住在台、港、澳及東南亞、日本、北美、歐洲、澳紐,幾乎包含了所有使用華語的國家和地區。

孟浪用「澎拜而至」、「還將繼續發生」形容這股為劉曉波、為劉曉波之死寫作新詩的文學浪潮,認為這些詩篇本身的動能,是成就這本華語圈奇特出版物最主要的原因,「華語文學史、詩歌史上很少有類似的例子,最接近的,大概是29年前湧現、至今仍未結束的『六四詩』寫作潮。」

孟浪表示,《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新書發表會將於2月10日下午在「劉曉波紀念展位」舉行,他會介紹該書一波三折的發行經過,也邀讀者一起來朗讀、分享心得。

(孟浪 供稿2018-2-9)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