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勞動價值學說邏輯證非之七:貨幣
作者: 徐澤榮

專題

更新於︰2018-02-02 Print Friendly and PDF

【開放網按: 徐澤榮博士是深具中西文化素養的社會學者。2000年入冤獄11年,獄中筆耕不綴,苦研馬學,心得盈筪。自稱「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州監獄遭遇了滑鐵盧!」作者改稱馬克思主義為馬學,而馬學之核心乃是勞動價值學說,本書即力證其說之非。以此見證馬學入中100年。系列共20章,本刊將予連載。】

【馬學勞動價值學說邏輯證非之七:貨幣

貨幣(乃為)金屬論貨幣(乃為)名目論之間,馬氏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因為他是客觀價值論者,而非主觀價值論者。

14世紀至17世紀,在歐洲,由於人的對於以金銀為主的金屬貨幣的追求達到了高峰,貨幣金屬論就四下流行起來。其主要代表人物認為,貨幣必須是有著固定價值的商品,而它的價值就是作為貨幣材料的金銀的價值。尋找、挖掘、淘揀、冶煉金銀所耗勞動時數較多,所以單位金銀具有較高的價值;加之金銀比重大、顏色鮮、易分割、耐久藏,所以貨幣必然選擇金銀為其材料。如果貨幣材質沒有勞動時數收凝在內,馬學奠基公理當然就會遭遇釜底抽薪,所以馬氏必然是貨幣金屬論的信徒。他曾說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貨幣金屬論,或者稱金屬主義,解釋不了為什麼貝殼、美石等物曾在遠古時期曾被用作貨幣,以及為什麼香煙、罐頭等物可在監獄之中常被用作貨幣。貝殼、美石等既非由人製造,也少經人加工,本不含有許多勞動時數;它們由海濱流入山區,或者由山區流向海濱,可能耗費了一些運輸勞動,但貝殼在海濱部落充當貨幣,美石在山區部落充當貨幣,本不耗費什麼運輸勞動;而香煙不耐久藏,罐頭不易分割,等等。看吧:馬氏信奉的貨幣金銀論和勞動價值說,遇上區區貝殼、美石、香煙、罐頭之類,就變得啞口無言!

與貨幣金屬論對立的貨幣名目論的歷史十分悠久,且以古代希臘的亞里斯多德為其鼻祖。亞氏認為貨幣並非天生,而是人類意願和法律的產物。中世紀的法學家曾經以此充作鑄造成色不足貨幣的理由。至18世紀,又產生了現代名目主義,其主要代表人物認為,貨幣不是商品,沒有價值,僅是價值的符號,即價值單位的名目;貨幣與金銀無關,正宗的貨幣乃是紙幣;貨幣是國家法令的產物,由國家予其一定的名目價值。

作者認為,貨幣若是名目,便屬觀念產品,精神產品。貨幣作為一種使用價值或曰效用,在證非第一義所述的效用分類之中,應被列在財富名下。它貌似人工效用,實為天設效用,屬於後者之一的信用。而信用是像權力、地位、名望、順悅等一樣的社會關係,是一種向人際關係的安全。因此金銀貨幣僅有部分屬於財富,並非全部屬於財富,乃是邏輯必然的。更確切的說,貨幣乃是財務信用的不斷複製。貨幣的效用依然=社會關係屬性+心理滿足程度。貨幣既然具有效用,哪怕是投射效用,當然就是有價值,並不是沒有價值,這就像上節談到的精神產品具有價值一樣。貨幣效用序數指數,表面上看,已異化為有零等距基數。貨幣肯定先於國家產生,但它必須經過部落威權,至少是鄉規民約的承認。國家產生之後,貨幣才變成國家法令的產物。

在銀本位制,金本位制業已退出歷史舞臺,票證貨幣、電子錢搶佔交易空間,無現金無支票社會已見雛形的當今世界,有誰還能守住金屬主義的陣地?可能有人會說,金銀仍然具有貨幣儲存功能,其實那是價值儲存功能,石油、糧食、土地、珠寶等等,不也具有價值儲存功能嗎?不過金銀的此種功能是觀念上的——牢不可破的觀念,而其他各項的此種功能,則未必可升觀念形態。

如果貨幣名目論能夠得到公認,那麼效用決定價值說就必然能夠得到公認,反之亦然。在這種情境之下,效用就不但有可能是價值,而且被證明是價值。

勞動時數是有零等距絕對數種,習稱基數,存在于理智之中,可適用於四則運算。效用序數是有零異距相對數種,又名序列,存在於直覺之中,不適用於四則運算。不過作為價值本數的效用序數,在轉化成為作為價值末數的貨幣價格之後,便乃可以間接地,變形地適用於四則運算,將直覺與理智掛鉤。這一轉化過程,仍然有待實證科學層層揭秘。

作者曾經認為,這一轉化過程,內中許有某種天造地設的個別的和社會的轉換模存在。大腦神經科學和各門社會科學似應傾注全力,儘快找出這一轉換模來。作者後來生出另外一種想法:同一貨幣價格,對於需求程度、支付能力、還本潛力、增值前景彼此不盡相同的個體或者群體來說,仍然反映著他們心目之中的不同的交換價值。有部《中國古代白話商賈小說精選》載一故事,說一賣餅人家嫁女與一賣鹽徽商,欲索禮金三百——這連媒婆都認為是極頂價錢了。結果卻是不想商人慕色心重,二三百金之物哪裡在他心上,只一說便見。同樣一千元,富人大可一擲千金,窮人卻須錙銖必較。作者據此大膽推斷:貨幣形值雖為表面社會統一基數,貨幣實值卻為各人心中不同序數。這點可在拍賣競投場合表現得淋漓盡致。此一命題若告成立,便可使那價值本數與價值末數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轉換模的原先猜想成為多餘,卸下實證科學的一大負擔。

供求關係的波動和支付能力的強弱——這是最為主要的、盈虧前景的大小、交易週期的長短、比較優勢的有無、時不待我的急迫、政府干預的衝動、折扣促銷的需要、欺詐行為的氾濫、內外政局的變化……諸多節外生枝或者稱清外生浮的因素,普遍地、恒常地令成交價格脫離出清價格,從而脫離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作用相似的社會靜適效用序數」——如果真有這一序數有意義的存在的話。再者,貨幣既是一個名目,便不可避免地也是一個變項。於是就像人眼、準星、靶標三者均有微小位移,彈道誤差必然出現,但是由於發射角度不失準確,靶標面積不失過小,彈片猶如霞彈散開,命中概率便必仍高的情況下,在賣方心理、貨幣實值、買方心理都是變項的情況下,商品交換仍然能夠蓬勃發展。

1900年,法國數學家巴舍利耶發現,商品價格乃為隨機遊走,實際不可預測;1953年,英國統計學家肯德爾在進行了大量序列相關分析之後,得出結論:資本市場之股票價格的變化,沒有任何週期性質規律可言;1964年奧斯本在其正式發表的論文中,基於一系列預設條件,再次證明了巴氏和肯氏的發現:股票價格遵循的,只是隨機遊走模式。在這些發現面前,勞動價值說啞口無言,效用價值說正中下懷。同一種股票,在同一時間,對於支付能力、投資意向、資訊把握、性格剛柔等等各不相同的廣大股民來說,哪裡有什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收凝其中?此外,證券當然也是一種名目。當代實證科學理應大肆重做巴氏調查、肯氏調查,奧氏調查,以求確知到底有沒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社會靜適效用序數。馬氏當年曾經想到必得先做此類實證調查,方能肯定勞動價值存在嗎?沒有!

出獄以後,作者方才看到國內作者殷贛新說過:貨幣如欲成為一種能夠充分體現市場交換本質要求的媒介,只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有公信力,即為廣為社會認可、接受,二是要有計量性。沒有第一點,便沒人願將自有商品換取這種貨幣,持有這種貨幣之人亦無法以它交換別人持有商品,此時更加談不上將私人勞動轉換成為社會勞動;沒有第二點,各種商品之間無法比較價值大小,市場交換功能無法實現。貨幣不一定要是有價值的物品,除非某個國家的紙幣不具有公信力,別的國家要求它用金銀結算。

第七章的核心概念,可以濃縮成為六字:貨幣屬名非鐘。

孟德斯鳩乃是近代著名貨幣名目論者

管仲則是古代著名貨幣名目論者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