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如何審查你的思想?
作者: BBC中文網

中南海

更新於︰2017-10-1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能夠控制訊息傳播的話,就能控制人們的思想與行為。這正是中國的習近平政府所倚仗的管治之道。


手機聊天應用程序

手機聊天應用程序

在重要的政治會議召開前夕,更是如此。

五年一度的全國代表大會,今年將迎來第十九次,會議將於下周展開,總書記習近平治下的新一屆領導層即將揭曉。

審查者相當忙碌,一方面限制言論,另一邊廂又著力傳播特定訊息。他們監察著社交網絡上的關鍵字與表情包,一旦發現任何有反抗意味、或嘲諷國家領導人的內容,立即將其屏蔽,發表這些內容的網民則很可能被舉報給政府。

在即時通訊軟件「微信」中,包含「習近平」或其別名「小熊維尼」的訊息,無法發送至多人對話群組,關於習近平或前任國家領導人的表情包亦然。

Composite picture of Xi Jinping, Barack Obama and Winnie the Pooh characters

這張圖片,將習近平與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比作小熊維尼與跳跳虎,亦遭中國當局屏蔽

表面上,中國社交正逐步開放:一座又一座高度發展的新型城市,街上處處是荷裏活最新猛片的海報;電子貨幣的普及程度領先全球;打扮入時的年輕人騎著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遊走於先進現代的光景之中。

然而,自五年前習近平上任以來,公共言論空間的審查日益嚴苛,從政治思想到性生活,中國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均被嚴控。

奧運帶來自由?

BBC illustration for Chinese censorship piece

在2008年北京奧運前夕來到中國,會感到這裏是一個表達自由越來越開放的地方。

當時政府頒下新規,外國傳媒記者毋須得到地方政府批准,就可自由通行全國各地。

今天看來也許難以置信,但當時,谷歌搜索沒有被屏蔽。

中國本地傳媒的調查報道質量不斷進步,如《南方周末》或《財經》雜誌的報道,堪與國際傳媒比肩。

我還記得當年出席一個公開活動時,曾與一群記者一道,與一名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種種憂慮,而那位發言人向我們重申,一切都會好起來。

「別擔心,」他笑著說道,並做出推動汽車換檔桿開車的手勢:「中國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向前。」

今時今日,這個比喻或許已不太凖確。

「防火長城」

A Chinese lady walks as she types on her smartphone on the Great Wall in Mutianyu, near in Beijing on 23 April 2016.

中國有著名的萬里長城,也有「防火長城」,將政治不正確的網絡資訊拒諸門外

當年,很多人都相信「互聯網是不可能被控制的」——這似乎是全球性的新現實。

但中國政府卻成功找到了控制互聯網之道。中國並沒有與世界網絡接軌,而是建造出「防火長城」,在內構建出一個類近內聯網的封閉網絡。

中國民眾無法自由瀏覽國際特赦組織、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網站,除非他們使用「虛擬私人網路」(VPN)來翻越防火長城。

隨著十九大臨近,當局針對VPN展開撲殺行動,例如要求蘋果公司將中國版應用軟件商店App Store內的VPN應用全數下架。

為了不被踢出中國這個龐大市場,蘋果公司順應了中國政府的要求。

多年以前,谷歌也面對著同一抉擇:配合中國政府審查搜索結果,或被踢出中國。谷歌沒有屈服,自此被中國政府屏蔽於防火長城之外。

監察「微信」

BBC illustration for Chinese censorship piece

「微信」在中國極為普及

中國最有效的監控工具,同時也是中國最多人使用的通訊方式。

在中國,幾乎所有會上網的人,都會使用即時通訊、群組通訊、圖片分享、地點搜索與電子支付等多項功能於一身的「微信」(WeChat)。

在政治敏感時期——譬如十九大臨近的現在——微信上很多字詞均會被屏蔽或引來監控。發送一些敏感度較高的字詞,甚至會引來國安人員登門造訪。

早前頒布的新規,也將群組通訊內出現任何敏感內容的責任,歸於群組發起人身上。可以想像,一個足球群組的管理員,現在會對群組成員醉後所發的訊息感到相當緊張。

讀者或許會質疑,一個由大型科技集團騰訊、而非中國政府營運的手機應用,怎麼可能有如此嚴密的監控。

但在中國監管機構「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改小組辦公室」(簡稱網信辦)的監管之下,營運網絡平台的民營企業,不但要實行內容管制,還必須將發表敏感內容的使用者上報給「有關部門」。

對中國民眾、以至身在海外的中國民眾而言,微信除了是通訊軟件,還是他們最主要的新聞資訊平台。只要管控微信上傳播的內容,就能有效地控制新聞傳播。

與此同時,試圖挑戰微信壟斷地位的其他競爭者,發展亦受到限制。譬如在國際上十分流行的通訊軟件Whatsapp,就因為無法被中國當局100%掌控,而在十九大臨近之時被「屏蔽」,沒有VPN的用戶無法使用。

目前還不清楚,針對Whatsapp的封鎖,只是因應十九大召集的暫時性措施,還是長期性的。

嚴控新聞傳媒

A man walks down the street as the CCTV Tower looms in the background in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in Beijing on 20 January 2017.

去年,習近平曾視察中央電視台總部

中國的報章及電視台均由中國共產黨全面掌控,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去年,習近平曾視察《人民日報》、新華社及中央電視台三大官媒的總部,並要記者對黨要絶對效忠,「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均要緊跟黨的領導。

這樣還不夠。為免一些記者仍然不聽話,今年十九大的報道又被加諸多項限制:所有關於十九大的專家學者訪問,必須獲得有關新聞機構的領導層、以及中共中央宣傳部的許可。

這樣的審查制度,範圍不只政治議題,其他範疇亦被波及。

現時,中國的網上書店必須加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評級體系,當中的評核標凖備包括「道德價值觀」。以富人、名人及明星秘聞為題材的人氣微信公眾號則被迫關停,因為這些話題被認為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淨化電視劇

BBC illustration for Chinese censorship piece

不久之前,低成本網劇是開拓中國網上言論空間的一大渠道,中國也曾經出現以同志為題材的情景喜劇。

但現時視頻網站已被勒令停播海外節目,中國本地製作的網絡節目,則面對與電視節目一樣嚴格的內容審查。

在中國的電視上,連激情擁吻的場面也十分少見。

兩年前一部大型史劇《武媚娘傳奇》,因為女角戲服「忠於史實」地露出乳溝,被指過份暴露,被迫重新剪輯將大部份女角畫面轉為特寫,否則不准播映。

Many in China feel the authorities have gone too far in censoring The Empress of China, as John Sudworth reports

Many in China feel the authorities have gone too far in censoring The Empress of China, as John Sudworth reports

在習近平年代,像這樣由國家嚴控道德價值觀的案例,可謂屢見不鮮。

上個月,當局頒布新規,要求電視劇必須「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並鼓勵電視劇「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此前頒布的規定則要求,電視劇不可出現婚外情、賭博、毒品、同性戀等「不道德」行為。

在這部強大的政治宣傳機器中,一個高於所有的人物形像漸見鮮明。

「習近平個人崇拜」?

BBC illustration for Chinese censorship piece

中國當局的審查制度壓制異見,同時致力宣揚一種思想,引導民意相信當今中國所有良好發展,全都源於一人——習近平。

近日,一個宣傳中國政府近年成就的展覽在北京開幕。在偌大的展廳中,中國政府在科學、交通、軍事、經濟、體育、少數民族等多方面的成就展示,均有大幅習近平肖像置於居中位置。整個展覽中有數以百計的習近平肖像。

連日來,英文官媒《中國日報》每一日的頭版報道,均圍繞習近平的指示,對全國不同村、鎮、市帶來的正面影響。有中國民眾笑稱,這樣報道,與朝鮮媒體報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手法如出一轍。

Songs have been written celebrating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one even has an accompanying dance routine

Songs have been written celebrating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one even has an accompanying dance routine

中國政府官員發表講話時,往往也要多番強調自己推動的政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

一旦質疑「習核心」,整個國家的審查機器就會排山倒海地壓向你。然而,究竟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當中的界線卻始終模糊不清,當局從來沒有作出任何清晰界定。

如此一來,民眾自會瞻前顧後,而當局要出手打壓,便毋須交代任何確切理由。

不論是傳媒編輯、漫畫家、記者、影視導演、網上博客、電視笑匠、社交網站管理員在工作的時候,還是每一個中國平民在與家人朋友通訊、交流之時,無一不是小心翼翼,唯恐掉入「敏感」領域。

總結而言,中國的審查相當成功,而全世界不少國家,正以羨慕的眼光從旁觀摩著。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