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的話


1962年戰爭:周恩來氣死尼赫魯
作者: 金 鐘

主編的話

更新於︰2017-07-28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最近,中印邊界局勢緊張,似乎一場戰爭一觸即發。不少評論都提到「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但語焉不詳。更多的是談到美印關係、地緣政治、兵力對比等。紐約時報在莫迪訪美時說:「印度對中國的懷疑根深蒂固。」香港媒體更說「中印關係死結解不開」。在習近平的「一帶一路」統戰對象中,只有印度不買帳——追尋中印這兩個崛起中的大國何以結怨如此之深?有助於評估中印新一輪衝突的前景。

中國現行地圖仍將麥克馬洪線以南之藏南地區畫在國界線內
(圖中綠斜線範圍,為金鐘據史料標出)。實際上這塊
9萬平方km的土地,
早已由印度建制為一個邦管治
30年。北面綠線即麥克馬洪線。

1962年戰爭,印軍不堪一擊】

印度1947年從英國管治下獨立,和中共1949年奪取大陸建立政權只差二年。傾向社會主義的印度總理尼赫魯(1889-1964),很快承認紅色中國,兩國議定和平相處五原則,尼赫魯周恩來「親兄弟」般交往。可是好景不長。尤其是1959年拉薩暴動,達賴喇嘛逃往印度,並成立流亡政府,中印關係開始惡化。接著中蘇分裂,印度支持蘇聯並與蘇結盟,在毛澤東強烈反修反蘇政策下,終於爆發1962年中印邊界之戰。這是大的政治背景。

中印邊界爭議,長達2000公里,涉及12萬平方km。從清朝滅亡西藏宣布獨立迄今一百餘年沒有解決。其間最重要事件是1941年藏英的西姆拉條約畫出的麥克馬洪線與西藏獨立條款,雖然中國政府沒有認同,但邊界實際上是按麥線維持,雖然不時發生摩擦、爭執。1962年尼赫魯指責中國的西藏政策,邊界軍隊又發生衝突,中共乃於1020日以6個師8萬兵力在東段與西段發動攻擊,一周內擊敗印軍的3個師,印軍死亡3770人,被俘4000人,中國軍僅死亡670人。1121日,中共單方面停戰,後自接觸線撤退20公里——一時間,世界輿論傻了眼:勝利者豈有主動後撤之理?更有甚者,中共釋放戰俘、禮葬印軍死者,而且送回繳獲的戰利品:將汽車加滿油,武器擦得亮晶晶。

中印友好時的周恩來與尼赫魯。

【尼赫魯受辱,中國也不是勝利者】

周恩來搞的這些統戰慣技,使尼赫魯裡外不是人:國內譴責他錯判形勢吃敗仗損失慘重,國外認為他被中國玩弄有失顏面。韓素音(1917-2012)這位曾會晤過周恩來十多次的作家,在中印交惡後曾扮演尼赫魯和周之間的和事佬(她丈夫印度人),她說每次見尼赫魯轉達周的問候時,「他總是冷冷地說:周恩來的友誼我領教夠多的了。」不久,這位在戰後世界享有崇高聲譽的偉大級人物一病不起,19645月去世,有300萬人送葬。記得印度獨立50週年之際,我曾遊覽印度,在參觀尼赫魯博物館時留有強烈印象——中印友好的照片等展覽品一件無存。

但是,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並不是勝利者。就邊界領土而言,東段9萬平方km的「藏南」,中共仍然退回麥克馬洪線,讓印度繼續佔領(後來建制阿魯納恰爾邦)。中共則繼續控制西段阿克賽欽4萬平方km。中國為何退出重創印軍的藏南地區?雖有供給的困難和美蘇的壓力,表明這塊在「實際控制線」之南的地方,早屬印度。若真是印度侵占,中共豈會放棄這三倍於台灣的土地?因此,整場戰爭的大是非,乃是中共自命的政治上教訓尼赫魯親蘇親美,「背叛不結盟」。和1979年鄧小平發兵教訓越南如出一轍:「自衛反擊」純屬欺人之談。

結果不僅是中共和印度徹底翻臉,而且,經營多年的亞非「反帝」聯合陣線崩潰。戰後統計:支持印度的有75國,支持中國的只有朝鮮、北越等7國。這場戰爭除了蒙蔽國內民眾、羞辱了尼赫魯,中共所謂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實際上卻被肯定。1962年成為中共外交逆轉的一年。美蘇進一步和解,簽了禁核試條約,中蘇分歧於蘇共22大後已無轉圜餘地。

 

尼赫魯與獨女英迪拉。

 

【中共亞非外交以鄰為敵,眾叛親離】

1963年冬周恩來帶著陳毅訪問亞非14國,長達75天,這次空前的外訪,被吹為反兩霸的戰略出擊,實際上是為了突破中印之戰造成的外交孤立困境。周試圖召開第二次萬隆會議,因納賽爾和尼赫魯的拒絕而告吹。最尷尬的是在北非突尼西亞,遭到總統布爾吉巴的面斥:「你要我們與西方為敵,又和印度交戰,你罵鐵托、又罵赫魯曉夫……這些話非洲人不會有人聽的,不會受歡迎的。」印尼則在1965年周到訪不久發生930政變,350萬黨員的印尼共一敗塗地。——總之,1962年後周奔波奉行的外交補救,宣告失敗。只有轉向花錢援外。據說,二次亞非會議流產、930事件失策,周恩來遭到劉少奇激烈的內部批評。

當然,不能完全歸咎於周恩來,根子在於毛澤東不顧他人死活的輸出革命外交路線。尤其在1964年核爆成功,更是以第三世界領袖自居,走上文革的瘋狂絕路。中共外交的遠交近攻,與鄰為敵,從南亞到東亞,處處點火,眾叛親離。回顧中共六十年代拉攏亞非對抗美蘇的外交歷程,不能不指出,1962年的中印戰爭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轉捩點。尼赫魯雖與中共交好多年,但他的哲學與世界觀和中共暴力革命根本歧異而為人敬重。他和美蘇同行,乃是站在時代的進步方面,而毛周的一意孤行直到文革後還發生鄧小平為赤柬的覆滅出兵攻打越南的倒行逆施,遭到全球性的譴責,給中越關係造成長期的損害。

今天印度人還在說:「32天戰爭,留下50年的噩夢!」明明是歷史性邊境糾紛,尼赫魯只是一道命令:將中國軍隊趕出去!就被擴大為一場數千人陣亡的戰爭——這很像是今天中印邊境衝突的預演。今天北京鷹派如果要推翻毛周時代也不敢推翻的麥克馬洪線,戰爭的陰影將無法驅散。55年後的今天,中國軍方和外交部的強硬姿態,或許可以威懾印度,但欲變邊界爭議為一場戰爭,局勢必然高度複雜化,中國付出的代價不會小於1962年的「勝利」。而中印兩大民族的怨仇,將更無盡期。 

1962年時的印度軍隊。

2017726日,紐約)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