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和張申府
作者: 林 木

專題

更新於︰2011-07-05 Print Friendly and PDF

● 張申府是中共創黨人之一,早期十分活躍。保持獨立知識份子人格而退黨,四九年之後遭到全面封殺,堅守學術本位,渡過漫長一生。


●1927年4-28北洋政府在北京以絞刑處決20名黨人(國共)。李大釗為首(中),行刑前老照片。(本刊資料)

  李大釗於一九一三年冬赴日學習政治學,一九一六年五月回國,一九一八年二十九歲時由章士釗引領進入北大,接任章的圖書館主任職,後也曾任教於經濟、歷史等系。李大釗入北大後即參與《新青年》工作,專職於宣傳馬列主義。一九二○年十月,他和張申府等人組成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一九二四年一月李任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委,在國民黨一大上,李大釗宣稱「本人原為蘇聯黨員——第三國際共產黨員」,成為因此被張作霖稱為「俄奸」即俄國奸細的把柄。

李大釗以俄奸名被張作霖絞殺

  一九二六年四月李大釗因「假借共產學說,嘯聚群眾,屢肇事端」被通緝,旋即躲入蘇聯大使館內的原俄國兵營。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張作霖派軍警突襲搜查蘇聯大使館,發現了大量軍火及策劃進行顛覆中華民國活動的證據,還有唆使中共篡奪國民黨大權的文本,共七大卡車文件,張作霖逐將這些文件擇要編輯成《蘇聯陰謀文證彙編》。同年四月二十八日,李大釗等二十名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被以「和蘇俄裡通外國」罪處絞刑(傳內有李大釗十七歲女兒),李時年三十八歲。

  李大釗宣傳共產主義思潮早於陳獨秀,先後發表過《Bolshevism的勝利》、《庶民的勝利》、《法俄革命之比較觀》、《新紀元》、《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文章和演說,斷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也在北大開設過馬列主義選修課。雖然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得略晚於上海小組,李對建立中國共產黨也是有功的。但是,李大釗在黨內外的地位明顯低於陳獨秀,陳是中共一到五屆的總書記,李只是第一屆的候補委員、二到四屆的中央委員。至於在北大,當時一般教授的月薪在二百元以上,副教授一百五十元以上,李大釗是一百二十元,低於副教授,陳獨秀則高達三百元。

  中共執政後,李大釗被抬上了天。例如北大校園裡早就樹立了李大釗青銅胸像,多年後才出現蔡元培胸像,嚴復的台灣女兒贈送的嚴復胸像被置於房間一隅,至今未見陳獨秀像。我想這和李大釗是「烈士」,又過世得早也有關係吧,一九二七年,不會對其後中共領袖的地位構成威脅,不致招惹猜疑。

  不久前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的王牌節目、晚七點開播各地轉播的全國《新聞聯播》又在宣揚一大代表王盡美的「光輝事蹟」,以顯示中共的「偉大光榮正確」,這類宣揚偉光正的節目天天都有,每天還重播。王在自己家中病逝於一九二五年,比李大釗還早兩年,倘若王盡美活得足夠長,能獲全國揚名的殊榮嗎?

  除了電視外,廣播中同樣有黃金時間段的全國新聞聯播節目。這個節目的電視和廣播都能保證傳播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共產黨一向重視「宣傳」。它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怎樣?前中共政治局常委兼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說他「每晚七點至七點半必看中央電視台,看它胡說些甚麼。」


● 張申府(1893-1986)是中共建黨重要角色。周恩來、朱德的入黨 介紹人。1925年退黨。後任北大教授。(本刊資料)

張申府在北大曾是毛的上司

  從北大走出的共產黨人中,筆者十分敬重張申府先生,他的書生脾性絲毫沒有被共產主義改造,脫身得早,出污泥而不染,實在難得。張申府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保持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美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張申府於一九一三年二十歲時考入北京大學預科,一九一四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哲學門,後轉入理科數學門。一九一七年肄業,成績優越,留校任助教,先後教過數學、哲學和邏輯學。一九一八年參與了《新青年》工作,並負責編輯《每周評論》,還參加了北大的少年中國學會、新潮社的活動。一九二○年八月,陳獨秀籌備建黨,在上海寫信給張申府,說:「創黨之事,只有你與守常可以談。」守常是李大釗的字。陳李張三人並商定名稱就叫中國共產黨(共產國際也確定了此稱呼)。二個月後張申府協助李大釗建立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並介紹一大主持人張國燾加入了該小組。因此中共創始人應是陳獨秀、李大釗和張申府三位。

  張申府曾一度在北大圖書館兼職,是毛澤東的上司,申斥過毛的能力低下和敷衍塞責。

  一九二○年十一月,張申府以蔡元培秘書的名義(可見張的品學深得蔡先生贊賞)隨蔡訪歐。抵巴黎後適值民國元老李石曾、吳稚暉等人籌辦中法大學, 張申府應聘前往該校教邏輯學。張的另一使命是受陳獨秀和李大釗委托,建立中共旅歐小組。一九二一年初張先介紹其女友(後成其夫人)劉清揚入黨,是年春和劉清揚一起介紹周恩來加入了共產黨,加上後來到達的兩名黨員,巴黎成立了中共小組。一九二二年,張申府在柏林和周恩來一起介紹朱德加入中共。同年底中共旅歐支部成立,張申府任書記,後為旅歐總支書記。介紹周、朱等人入黨和在歐活動,張都報告過陳獨秀。

  一九二三年底張申府回國,在中山大學前身的廣州大學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同時參加了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還擔任過蔣介石的德文翻譯。一九二四年五月,張申府被孫中山任命為黃埔軍校第一任政治部副主任(掛名主任是戴季陶),是中共第一個軍事幹部。黃埔軍校初建時尤需政工教官,廖仲愷和戴季陶多次要張申府為軍校推薦人才,張開出了十五人的名單,第一個是周恩來,還有惲代英、趙世炎、高語罕、沈雁冰等共產黨員。張並協助給周恩來寄去了從法國回來的路費,一手將周推上了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的位置,從此周恩來走上了中國的政治舞台。只有張申府一人是公開以共產黨員的身份進入的黃埔軍校,且從沒有加入過國民黨。

四八年一篇文章惹得龍顏大怒

  一九二五年一月在中共四大上,張申府反對因國共合作而造成國民黨對共產黨的領導,因此「負氣退黨」。率性而行,直抒胸臆,真書生也。他不願受中共組織紀律的約束而失去個人自由。且聽他自己說的原因:「在黨內因意見分歧,發生齟齬,反而多所妨礙」,而且「在黨外仍當與黨配合工作,永遠同黨保持友誼關係似更妥」。周恩來曾一度支持他的觀點,但很快屈服,事後張申府說:「我很快就離開,而周恩來留了下來,我是一個寧折不彎的人,恩來則不同他是彎而不折的......」張申府落拓不群退出中共後,沒有再加入,更未出賣過人。

  一九三五年冬,張申府曾任北平「一二九」遊行總指揮。一九四二年,張申府是民主政團同盟(後稱民主同盟)的主要發起人之一,民盟成立後任盟中央常委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

  一九四八年十月,張申府有感於中國長期戰亂頻仍,人民疲憊不堪,國家元氣盡喪,出於一個知識分子對和平的嚮往和對生命的尊重,在儲安平主編的《觀察》上發表了文章《呼籲和平》。當時在內戰戰場上共產黨在節節得勝,正準備發動淮海戰役(徐蚌會戰)以消滅國民黨剩餘的有生力量,怎肯停下來講和平,要他們讓百姓休養生息豈非與虎謀皮。

  毛澤東迫仄多年方得從陝北高原衝將下來以摘取碩大桃子,即將成就帝王大業之際,張申府竟叫他住手,怎不龍顏大怒,當即對張申府這篇「不合時宜」的文章痛加貶斥,發文《國民黨反動派由「呼籲和平」變為呼籲戰爭》,張申府成了反動派!十一月十五日,民盟開除了張申府的盟籍。十二月六日,《人民日報》刊文《痛斥叛徒張申府的賣身投靠》。十天後夫人劉清揚聲明和張離婚。

  張申府呵,「真讀書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叛徒之說何來之有?他沒有像眾多人等紛紛投共搖尾乞憐去分一杯羹,就是叛徒?張申府是講授數學和邏輯學的教授,他不會分析不出共產黨已勝利在握,《呼籲和平》毛澤東定不高興,但他仍寫出了那樣的文章,這就是他的可貴之處。人到無求品自高,張申府峨冠博帶,持光風霽月之心隱入了歷史。

任教大學熱衷數學和邏輯學

  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六年去世(享年九十三歲)的漫長歲月中,張申府被全面封殺,不准出面,不准說話,不准發表文章、書稿──這對一個知識分子來說分外痛苦。章士釗曾當面要求毛澤東起用張申府,毛記恨在北大圖書館的經歷而予拒絕,說「張申府的老闆面色很難看。」後來張申府被雪藏到了北京圖書館。到一九五七年還是沒有把他忘記,給戴了頂右派份子的荊冠。「文革」期間張也受到了衝擊。誰「得罪」了毛澤東一陣子,他會叫你痛苦一輩子。毛的繼承者也不會讓你痛快。張申府本是可以給國家給民族做出更大貢獻的。

  張申府為人正直,堅持說真話,認為「個性解放」比「政治革命」重要,骨子裡他是個自由知識分子,深得《新青年》「民主和科學」的真諦。而且自己有知識有本事,不像那些除了「革命」一無所長、離開「組織」過不下去的人。像張申府這樣的人自是不會被共產黨久容的。

  現在的中國已滿佈除了「革命」甚麼也不會、離開「黨組織」一天也活不下去的官員。中國現代化的先行者李鴻章說過「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當官。」現在的官絕對數和相對數都比李鴻章時多得多了,當起來更是比那時容易得多了,黨中央把甚麼都規定好了,照著上級的文件讀讀,要結合本地本部門情況也有秘書代勞,如果有自己的主張倒是要被「逆向淘汰」的。可見,「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當共產黨的官」了。官員們唯一需要操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路線覺悟」,也即緊跟上級拍馬吹牛欺壓百姓以求升官。

  張申府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法大學、廣州大學、暨南大學、大陸大學、大眾大學、中國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擔任過教職,廣州大學起皆為教授。張申府熱衷數學、數理哲學、邏輯學,他是中國積極譯介英國哲學家伯蘭特.羅素的第一人。張曾嘗試融會貫通儒家哲學和羅素的數理哲學。張申府還是中國人中首先推介愛因斯坦的人,指出了愛因斯坦相對論在思想界的重要作用。

  張申府有句名言:「中國的事情都是被『黨』搞壞的,因為『黨』字就是『尚黑』。」這樣的張申府,共產黨會對他感冒嗎?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