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充滿了活力
作者: 遇羅錦

地球村

更新於︰2016-08-08 Print Friendly and PDF

【 這次的開幕式為何那麼感動我呢?是因為它所表現的真實與誠實;是因為這個國家有勇氣表現出來自己的錯誤與不足;是因為他們用表演決心改變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2016夏季奧運會8月5~2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開幕禮非常精彩。

今天8月6日, 從早九點到中午一點半,坐在大電視機前, 看完了在巴西的奧運會開幕式的介紹與實況廣播。

自己看過好幾次各國的奧運會開幕式的實況廣播了,但沒有一次像這樣感動我; 連上一屆英國在2012年舉行的奧運會,我還在海外的《開放》上發表過文章,說英國舉辦的如何之好,但與這次相比,卻比不了巴西給我的深切的感動。

在這之前,我對巴西並不瞭解,唯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每年的“贊巴”舞蹈遊行,那些幾乎全裸的、高高大大健康熱情、棕色油光皮膚的男男女女,個個打扮得耀眼繽紛,令人眼花繚亂,興奮激昂地在大街上瘋狂跳舞,那種“忘天忘地”地熱烈與純情,年年感染著全世界的人。每年的那時節,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就會遺憾:  自己怎麼一生也沒這樣瘋狂地過癮過一回!

若說巴西最出名的產品,大概就是盛產各種水果了。

近年才知,巴西也製造非常優秀的大型客機; 不僅品質很超前,而且方便旅客,無論是哪一等座位,沒有三個一排的,都是雙人座。僅這一項,就勝過別國的飛機。

接著就是這次對巴西要舉行2016年的奧運會,一些國家的新聞對他們的批評和反面報導,說巴西的經濟如何糟糕, 政府如何發不出福利金卻要花大錢搞奧運會;說老百姓在舉行示威抗議政府亂花錢; 說是否是巴西政府的“大鱷魚”們要私自瓜分奧運會的錢......等等、等等。

里約奧運被稱為史上最性感的奧運。

然而,這次的開幕式為何那麼感動我呢?

是因為它所表現的真實與誠實;是因為這個國家有勇氣表現出來自己的錯誤與不足;是因為他們用表演決心改變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每一次奧運會,各國都想竭力表現自己建國的過程——偉大不朽的文化與取得的巨大成就。

巴西也用表演道出了最初的原住民,如何發現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無數河流又氣候溫暖的這片廣袤的土地;也表演了西歐人和日本人如何來霸佔這片土地,原住民都變為苦累不堪的被壓迫的勞動力。

那用條條白線來表現茂密的原始森林,構思尤其獨到新穎。

巴西沒有利用這次好不容易輪到自己的奧運會,去張揚自己文化的偉大,他們更為重視和著重表演的,是全球的氣候和水土的變化:全世界空氣的污染、冰川的融解、河海的上漲、水土的流失、森林的劇減、無數種鳥類的消失; 巴西,那一望無盡的原始森林幾乎都光了,大片的土地乾旱乾裂再也長不出植物——巴西認為這才是決定自己國家命運的關鍵,也是決定地球命運的關鍵!

請問: 有哪一次的奧運會重視過這些事情,將地球的悲劇,用最生動的真實畫面,用兒童般的純潔的心,用舞蹈動作的呼喚與呐喊, 一一表現出來呢? 各國不都是事不關己、只當睜眼瞎、自吹自擂、只想表現自己的所謂成就嗎?!

是的,這次奧運會開幕式表現的中心,唯一的一個重點,就是搜集樹種和種樹。迫在眉睫的是讓大自然恢復原貌,而非沒完沒了地向大自然索取與破壞。沒有完好的大自然,就沒有人類的一切。

所有國家都帶來自己的樹種,那個向小圓筒裡放樹種的畫面,在全世界來說是第一次。

那象徵著奧運會開始、最後火炬的點燃,尤其與眾不同:   火苗,突然變成了一個在四維空間自轉的燦爛的太陽!全場譁然!

是的,人類只知道三維空間,還有四維和多維空間需要人類去探索。外星人早就在宇宙的長河中遨遊,而人類仍在地球上自相殘殺。如何改變地球的衰敗,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是的,科學家一致地預料過地球會變暖,但事實是:由於污染的雲層長久地遮住陽光,地球是在變冷,人們在家裡最能體會這一事實; 植物得不到充分的陽光,生長得蒼白無力,味道不佳, 於是很多水果都要噴上化學製作的顏色再生長、再出售; 人類缺少陽光中的維生素D,健康在衰退。蔚藍的晴空和明亮的太陽,如今簡直是難得一見。

對於奧運會的設計者來說, 如何把種種設想完美地表現出來,不僅給人以真實的感受、誠實的體驗、並讓整個過程美如童話?

開幕式高科技﹑高學術的思維與設計﹑超級水準的影視影像畫面﹑神奇的色彩﹑魔術般的變幻與誘人的舞蹈,每一秒每一分鐘的絲絲入扣, 都融合在對全世界誠實的表演與改正的決心中; 當那一個個身穿白衣、天使般的兒童,帶領著全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入場時,他(她)們手裡神聖地捧著的樹苗,讓電視機前的每一個人都深信不疑:巴西會變好,地球會變好!

巴西,充滿了活力!

 

2016.8.6, 巴西奧運會開幕式。

 

 

紀念文革  懷念遇羅克

http://jinianhuainian.blogspot.de/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