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首次探訪國防部
作者: 網絡文摘

熱點新聞

更新於︰2016-05-14 Print Friendly and PDF

臺灣總統當選人、準三軍統帥蔡英文14日當天率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準行政院長林全和多位幕僚赴國防部。臺國防部比照前總統陳水扁和馬英九當年政權的移交模式,向蔡英文進行機密簡報。

蔡英文致辭提到,臺軍“為生存發展而戰”,“臺灣雖不需跟對岸軍備競賽,但要有嚇阻防衛能力”。 國防部表示,目前來說對解放軍的嚇阻基本不太現實。

蔡英文表示,她關切軍備與產業的發展連結,明白目前臺軍的差距,但對差距如此之大還是感到詫異, 認為應該密切團結美軍保衛臺灣的安全。

國防部表示,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現狀,最能穩定台海情勢

美國國防部發表的《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態勢報告》指出,雖然兩岸領導人去年會面,但大陸對台態勢未有顯著變化,解放軍為了脅迫,甚至在必要時進犯台灣,持續對台發展及部署軍力,對台灣的安全造成重大挑戰,但報告認為,只要長遠仍有機會統一台灣,以及衝突的代價高於利益時,中方就不會輕易對台動武。

台灣的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回應指,維持不統、不獨及不武的現狀,最能穩定台海情勢,亦符合兩岸人民及美方的利益,相信即將上台的民進黨政府會有智慧處理兩岸問題,不會做出讓美方憂慮或質疑的事。他又指,由於兩岸軍力已明顯失衡,美國將繼續依據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足夠的防衛性武器,協助台灣維持足夠的防衛能力。

以下是兩岸軍力差距的具體內容:

1、核彈:

陸已發展出三代核彈(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電磁脈衝彈)。

臺無核武。80年代搞的核裝置被美於1987年強拆。現有民用核電站數座。

2、彈道導彈:

陸:擁有遠、中、近程10種型號的導彈及13大系列長征火箭。

臺:“青峰”短程地地導彈(160公里)。雲峰中程導彈(1000公里)及探 空一號火箭。

3、潛射導彈和核潛艇:

陸:巨狼1/2潛射彈道導彈。092、091、093、094系列核潛艇。臺:無。

4、鐵路機動彈道導彈技術:

陸:DF31。臺:無。

5、巡航導彈:

陸:長劍和紅鳥。(600---3500公里)。

臺:雄風二E:600--1000公里。

6、返回式衛星技術(大氣層再入技術),沒有這一技術不算真的有洲際導彈(不過關的導彈會在再入大氣時直接燒燬)。

陸:DF41、DF31、 DF5、DF4、DF3等洲際導彈。

臺:無。

7、飛船及太空站:

陸:神舟及天宮。

臺:無。

8、衛星導航技術:

陸:北斗1-15。

臺:無。

9、應用衛星:

陸:已發射偵察/氣象/通訊/導航/海洋/科研等衛星120多顆。

臺:福衛1/2。

10、反衛星反導導彈技術:

陸:SC-19反衛星導彈。中段反導彈系統。

臺:無。

11、電腦CPU設計製造等IT業:

陸:聯想、方正、華為、中興、長虹。晶片:龍芯1/23。飛騰1500、神威SW1600、北斗55納米晶片。

臺:排名前10位的代工廠是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華碩、志合、大眾、華宇、神基、致勝。 這些廠商都做OEM,其代工訂單幾乎囊括了當今市場上所有的國際品牌,如IBM、戴爾、惠普、東芝、索尼、富士通等等。美國膝上型電腦75%由臺商代工製造,大陸包括聯想、紫光、方正等在內的膝上型電腦產品,全部來自臺灣的OEM。

12、航空母艦(造船能力):

陸:有造航母能力,能自造全系列艦艇(驅逐艦,護衛艦,兩棲艦,氣墊艦)已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國(4330多萬載重噸)。

臺:無造航母能力,只能造仿美的中型護衛艦和導彈艇。

13、神盾艦及常規潛艇:

陸:052D及052C中華神盾艦。及039/041/035等常規潛艇。
臺:無神盾艦,4艘潛艇購自美國和荷蘭。

14、防空導彈:

陸:自產紅旗9及FT2000反輻射導彈。(150公里)紅7/紅6/紅12等中短程導彈。

臺:自產天弓1/2中程防空導彈。其餘購自美國。

15、反艦導彈技術:

陸:有19種近中遠端反艦導彈。

臺:雄1/2/3反艦彈。(其中雄3自稱是超音速?)

16、魚雷研製能力:

陸:有八種自產魚雷(魚1--8)。

臺:購自美國和印尼。

17、噴射機研製能力:

陸:自產三代之殲10、殲11、殲轟7。四代之殲20/31等戰鬥機和戰轟機、轟炸機、直升機、大運。

臺:仿美之IDF經 國戰機、AT3教練機。

 

 

18、坦克裝甲車研製:

陸:自產99A1/2。90/88C/79/69/59系列。及97式、輪式突擊炮等6型裝甲車。

臺:美M-48、M-60。 自產之“雲豹”裝甲車不過關,裝甲板開裂。

兩岸科技水平綜合對比結論:

臺灣除替美、日代工發展起來的IT業領先大陸外,在所有其他領域落後大陸30多年!所謂臺灣軍事裝備的科技度比大陸“先進”的言論純是無知狂妄自大!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