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本土思潮的回應
作者: 梁慕嫻

港人港情

更新於︰2016-04-30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港獨面對強悍的中共成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 應該可以作為公投的一個選項。 公投運動中無論是主張港獨的;主張一國兩制的政團均可平等地提出理據,爭取市民的認同,最終由居民公投決定結果。

黃之鋒與民運之花呂金花在紐約相會

一。香港人的本土情懷其實很早已經存在,其中粵語流行曲的興起就是最明顯的標誌。記得當年顧嘉煇作曲,葉紹德填詞,為電視劇集創作的主題曲《啼笑咽緣》,首次成功用廣東話唱出,廣受流行樂壇歡迎。我這個自小聽國語流行曲長大的人驚喜萬分,原來廣東歌也可以這樣好聽,可以克服粵語發音與旋律之間經常出現拗口的困難。後來更有《滄海一聲笑》《獅子山下》《一點獨光》《鐵塔凌雲》《天蠶變》《大地恩情》等等優美流暢,具文學底蘊,人文關懷的難忘作品。作曲作詞者那種深切的本土情懷,共同建造了香港本土流行文化藝術的正統。筆者在2005年曾發表一篇短文:《從黃霑到呂小敏》,認定黃霑的作品激發了港人自我身份的覺醒,本土意識的提升,是代表港人日趨成熟自信的心聲。

人們在一個地方出生長大,成家創業,對該地的一山一水,風土人情產生濃厚的感情,愛護珍惜其中的一事一物就是自然的本土情懷。早前看了香港電台節目《吳昊:風起了》,記念一位身份眾多的教授學者。他是一位把香港具生活味道的舊物,像親生兒子那樣愛護珍惜的收藏家,他的收藏品可以建構成正史以外的另一個香港。當看到他惟恐香港的文物被消失,被毀壞的那種心痛時,我卻禁不住為他的辛勞而痛心下淚。吳昊在垃圾堆中搶救,保護,收藏香港文物,那些自稱本土派的人為了表現勇武卻去破壞公物,拆毀街上的磚頭,真是很大的諷刺。吳昊教授才是真正的文化本土主義者。

2010年的反高鐵運動才是本土意識覺醒的起點

二。曾有文章指:「黃毓民的五區變相公投之意識形態就是把香港人的自主意識賦予政治含意並付諸實踐,是他帶出了香港命運自主的本土意識……」似乎黃毓民就是發明本土意識的祖師爺。筆者感到詫異,並不認同這種講法。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去看,也看不出這個變相公投有那一點一毫本土意識,它只不過是在香港本土上發生的一件鑽了制度灰色地帶的政治事件。關於變相公投筆者過去己經寫過無數次,不贅了。

其實,香港人的本土情懷在保護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運動達到高潮之後,迅速轉化為2010年促成本土意識的覺醒,具反對中港融合義意的反高鐵運動。年輕人反對興建高鐵,進行靜坐集會並舉行四日三夜五區苦行運動,曾經打動無數市民的心。其中標誌性人物朱凱迪更提出二十個反對高鐵的理由詰問當權者。他和一批挺身而出的高鐵反抗者才是反對中港融合的本土派先鋒和踐行者。當有人貶低他們為「膠乜膠物」而自命教主搶奪本土派稱號時,香港輿論界並未有還他們一個公道。2010年的反高鐵運動才是本土意識覺醒的起點。

三。本土意識由覺醒到自決獨立的理論性陳述,最早是2014年在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出現,經過雨傘運動的醖釀擴散,加上中共各項違反承諾的政策,再由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批判性加持,才引致大規模討論得以成為全港關注的議題。目前有政黨〈香港眾志〉主張自決公投,〈香港民族黨〉主張香港獨立。筆者崇尚「人權高於國家主權」的理念原則因而主張「居民自決」,己在2015年2月發表的文章《香港出路在哪裏》中加以闡述,現在只補充幾點:

舉行外部自決公投才能確立香港政治地位

1.居民自決的「居民」是指共同居住在同一領地上的人民,可以是有身份證的香港住民。有人從歷史,地域,民俗,語言等多方面意圖認證香港是一個民族,從而令民族自決得以成立是浪費精神的。香港人來自五湖四海,就算來自中國的也分屬不同歷史民風的省份,如何可以建構成一個像蒙藏維等族群?嚴格來說,大多數香港人其實都是漢族人,難道香港漢族人要自己獨立成漢族國?

2.在2047年來臨之前,港人必需重新參與決定政治地位的二次前途談判。有人提出基本法並沒有寫明一國兩制何時失效,認為到時一國兩制必會延續。筆者認為基本法上也沒有寫明到時會繼續實施,中共隨時可以重施故技,自行釋法取消一國兩制政策。經歷過無數次被中共違諾所騙的港人決不能再次受騙,一定要奪回在定訂「中英聯合聲明」期間缺席的參與權,完成上一代未能完成的自決使命。

不要混淆了〈香港眾志〉的自決公投和黃毓民的變相公投。變相公投是「變相」,是假的,只不過是補選,沒有政治上制度上的公投效力。而我所理解的自決公投是一個要爭取特區政府為公投立法確認結果並取得國際社會認可自決權的公投運動,是在政治上制度上有實質效能的宏大工程,所以黃之鋒說要用十年時間,不是像有人那樣口輕輕地說五年便可成就。我欣賞年輕人心懷大志,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去完成這一宏願,彌補我們上一代人未能完成的使命。

最近〈香港革新論〉提出「外部自決」和「內部自決」的概念,〈香港眾志〉的自決就是爭取外部自決。「人權高於國家主權」,「人的價值高於國家」這些新世紀價值觀是爭取外部自決的根據。(1999年北約以人權高於主權理論為據發動人道干與之科索沃戰爭,最終令科索沃得以獨立。)而三十位中青代聯署的《香港前途決議文》主張的是內部自決,我同意Tam Daniel 的見解,認為它實質就是一國兩制的法律闡釋,存在堅守一國兩制的味道。如此的話,中青代們應該明白,一國兩制的內涵雖有內部自決味道,卻是未經居民實質內部自決。在五十大限來臨之前應該重新優化基本法,並讓居民舉行外部自決公投確立香港政治地位,才能實現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永續性。

民主回歸是我們一輩上當受騙是歷史的局限性

3.當本土意識走向極端時便產生港獨思想,面對強悍的中共我認為成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 應該可以作為公投的一個選項。希望那些年輕人是真心相信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利用港獨這個議題搶奪話語權,為立法會選舉造勢。

在以後十年的公投運動中應該容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無論是主張港獨的;堅持一國兩制的或一國一制的政團均可平等地提出理據,爭取市民的認同,最終由居民公投決定結果。有人說:「萬一公投結果指向一國一制,那怎麼辦?」筆者認為要堅 持尊重制度,尊重市民的選擇,而這就是民主的理念。

4.聽說有年輕人指着中年人說:「正是你們這一代人,當初回歸時天真地相信中共會給你民主,而不去努力爭取更大的自治權,才會迫使我們這一代人要挑起重擔去爭取獨立……」我相當難過,這樣的指責太過份,太不負責任了。我要對年輕人說,那個時代有一個愛國思潮,像現在的本土思潮一樣,有志氣有理想的青年是無法逃避的,如果重頭再來一次也不會改變。如果你們活在那時,說不定也和我們一樣上當受騙,這是歷史的必然性。

我也要對中年人說,有些思想行動我們當時未能做到, 這是歷史的局限。那時的缺失主要是對中共本質認識不足,對愛國主義不懂批判和對人權理念認識不深而不是民主回歸這個大方向。總的來說,我們之所以上了中共的大當就是因為道行未夠。我們己經做了那個時代能夠認識到的應做的事,對得起天地良心。如今我們要做的不是沮喪和慚愧 而是總結, 給後人借鏡。

現在我們必需回頭看看臨近的立法會選舉,一切長遠計劃始於獲得立法會過半數議席,相信各民主派政黨己經密鑼緊鼓地籌備,願民主派大獲全勝。

2016年4月25日

 

【附錄】  《從黃霑到呂小敏》《香港出路在哪裏》

相對於黃霑的知名度來說,呂小敏無疑是寂寂無名的。

黃霑是香港大學畢業的博士,而小敏只有初中一文化程度。

黃霑是現代化城市的音樂人,小敏則只是中國河南農村家庭教會的一位姊妹。

然而:

黃霑善用他的文學修養,填詞作曲千多首雅俗共賞的粵語流行曲,把粵語通俗文化推向正統而成為香港地道的文化藝術。

小敏卻是憑著對主耶穌基督敬虔之心,在聖靈的感召之下隨口吟唱,於90年代唱出第一首詩歌 《帶著你的歡笑》,至今作詞譜曲也已有近千首,合稱迦南詩歌。

黃霑的歌發自內心的感受,一曲 《滄海一聲笑》,道盡了他對人生的嘲弄。

小敏的歌來自飽遭磨難的經歷。她的詩歌是在風雨中孕育,在血淚中誕生。一曲《哭過,笑過,唱過,沉默過》也唱盡了她對生命河的呼喊。

一首膾炙人口的 《獅子山下》,黃霑激發了香港人自我身份的覺醒,本土意識的提升,代表了港人日趨成熟自信的心聲。

同樣地,藉著小敏的詩歌,基督教正已根植於黃土地上,孕育了中國本土的頌歌。一首 《壓傷的蘆葦》,唱出一份古老純樸而又真摯清新的深情,打動著人心,融化著冰冷的心靈。迦南詩歌正在成為一種民族的聖歌。

不過:

當黃霑得到香港人高度的稱譽欽敬和懷念時,小敏卻是深受災劫磨難的教會女兒。92年公安逮捕,籠牢中響起的卻是她那明亮的歌聲。迦南詩歌是中國教會滄桑命運的真實回響。

小敏更擔負著國家民族的使命。一曲 《中國的早晨五點鐘》,人們聽到的是對神卅復興的呼喚,是對中國的祝福。歌聲中,她渴望在一望無際的心靈荒漠裏,人們不再在迷途上跋涉。

而在這一點上,黃霑卻是稍有猶豫的,他能做到的只是 「我係我」《問我》。

 

2004年12月28日

2005年7月28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