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魯影射19大總書記將換人
作者: 博訊網

咖啡座

更新於︰2016-04-28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按:博訊網4月27日刊出陳小魯(陳毅之子)在朋友圈聚會上對於時局的看法。咸認為小魯的發言向來言簡意賅影響相當大。特予轉載參閱。】

陳小魯最新表態:樂觀的原因

諸位:十八大前後,我對政局的看法,較大家悲觀一點,現在的看法較大家樂覌一些。原因是:一、歐美情況,並不比我好多少,其他國家則比我困難得多,二、國民對執政黨的接受程度不比別國差。三、國內沒有全國性的敵對勢力。四、經軍改,軍權集中到中央,也許對外作戰能力不足,對內維穩則綽綽有餘。五、最近撞牆回頭事件說明領導還有三分明智三分清醒。六、組織和領袖是兩回事,國事不會完全系於一人之身。

諸位大可不必過於悲觀。對文革反思我不如諸位自信,這是非常小眾範圍的事,我曾呼籲寫八中文革大事記,同學會700之眾,響應者不過三二人而已。多數同齡人選擇忘卻,大多數下代人不想瞭解。對黨的主流來說,私下議論文革可以,公開正式地還原歷史,追究責任是刨祖墳的事,萬萬幹不得。主流不動,反思只能是支流,是個人或小眾的自我表現,但這恰恰是個人的選擇,如毛主席說的反潮流,彰顯的是個性和人權。 

當前世界大亂,給我經濟轉型造成有利的國際環境。別國不好過,自顧不暇,不會動你的腦筋,甚至不希望你亂。國民看到別人也有問題,加強對黨國的政治認同。利用這一環境,需調整政策,國內外卻不能一昧示強,要多講和與同,少說鬥與異,營造國內外良好的氛圍。現在國內外神經都繃的太緊了。

    

【附錄】

(以下是qx整理的小魯的發言補充) 

我比較樂觀有二個基本點,一是國際比較而言,中國不是最不濟的,而且不是比較不濟的。二是黨和領袖是有區別的。領袖受到各種制約,包括自然法則的制約。毛不回頭,老天爺不答應,領袖是走馬燈。無非走點彎路而已。俗語說後退一步,海闊天空,是當前政策之急所在。如果不退如何,翻車也沒關係,出了大漏子,自然換人。我不認為會出現民國初期的軍閥混戰,或如利比亞,敘利亞的情況,更可能是突尼斯,埃及,緬甸,泰國的情況,軍隊將起到穩定局面,維繫國家的作用,這是軍隊在黨的絕對領導下的根本意義所在,是拯救國家,免於分裂的最後一著。

我相信物極必反,極樂生悲和極悲生樂。現在各方面繃的緊,轉頭不難,回到鄧的那句名言: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經濟政策防左,一句話就是向民生傾斜,與民生關係不大的,緩辦,不辦。用過去卅年積累的財富去解決造成的問題,如昨天冠三,陳坡提的環保,教育等問題。檢驗指標是國民收入分配中,老百姓收入比例是否有相當幅度的提高,政府開支用於民生的是否有相當幅度的提高。本次軍費開支增長幅度下降是個好兆頭。

朝鮮會成為敘利亞嗎? 朝鮮不會,前景,1、金三病亡生變;2、金三被殺生變;3、金三狗急跳牆,被美,韓滅掉;4、金三狗急跳牆,我主干預,聯合俄美韓滅之,保持南北分立及我對北方之影響,建立正常的政權。對我最不利的是第三條,第一,二最有利。

不戰屈人之兵。別動不動就說人誤國,一家之言而已,不知何時能擺脫文革文風。應學毛發表反對黨八股文,反對文革文風。

【陳小魯對時局樂觀】(紀曉華,星島日報中國版)

當前,中國正處於十字路口,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經濟放緩已成定局,「去產能」之下或引發下崗潮;一方面,政治上加強集權,收緊意識形態,讓知識界擔心走回頭路;一方面,外交擺脫韜光養晦,更注重「有所為」,與美國以及周邊一些國家關係緊張。

不少人對時局憂心忡忡,甚至傳出「中國崩潰論」。網上流傳紅二代陳小魯的最新表態,則持樂觀態度。陳小魯是陳毅元帥之子,在紅二代和知識界有一定代表性。經本報向相關人士求證,確認這是陳小魯在一個聚會的講話。

歐美不比中國好

陳小魯持樂觀態度有六方面的原因:一、歐美情況,並不比我好多少,其他國家則比我困難得多。二、國民對執政黨的接受程度不比別國差。三、國內沒有全國性的敵對勢力。四、經軍改,軍權集中到中央,也許對外作戰能力不足,對內維穩則綽綽有餘。五、最近撞牆回頭事件說明領導還有三分明智三分清醒。六、組織和領袖是兩回事,國事不會完全繫於一人之身。

所謂「撞牆回頭事件」,不知道是否指任志強事件,已經叫停文革式的批判。陳小魯認為,國內外卻不能一味示強,要多講和與同,少說鬥與異,營造國內外良好的氛圍。現在國內外神經都繃得太緊了。

另一位被視為自由派的學者吳思,近日在香港演講似乎對時局也不那麼悲觀。他認為,現在農民種田不僅不交稅,還給補貼,數億農民對黨高度支持,成為穩定的中堅力量。他甚至認為最高領導人在十九大掌控政權之後,中國會在官方主導下走向經濟自由、政治有限開放的社會。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