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載史 無懼犯顏
作者: 明 報

網海拾貝

更新於︰2016-01-19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主打「內地禁書」的銅鑼灣書店5名股東及職員相繼失蹤,有本港出版商在家人力勸下,煞停出版流亡海外作家余傑的新書《習近平的噩夢》,社會憂慮事件造成寒蟬效應。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秘書鮑彤之子、新世紀出版社負責人鮑樸認為,在本港出版政治敏感書的風險一直存在,若內容有歷史價值,哪怕內地「不喜歡」,也會堅持出版。另外,有零售商書店認為,本港法例容許出版任何書籍,如果停售所有與政治有關的書,是矯枉過正。

新世紀出版社2005年開始經營,主要出版中國當代史書,作品包括趙紫陽回憶錄《改革歷程》,《劉曉波傳》等著名政治書,惟一直被禁帶回內地或轉售。鮑樸說,在港出書從來都有風險,例如有人會被沒收回鄉證,但對其而言,出版一本書與否,是取決於書的歷史價值及讀者喜愛程度,「如果兩者俱備,不管內地是否喜歡這書,也要出版」。

「有歷史價值有讀者就出」

他表示,不會考慮李波事件後的風險,但同意事件影響「一國兩制」,「種種跡象反映一國兩制不存在,如果查明有內地人員在港執法,更證明制度完全崩潰」。
除了出版界外,社會亦關注對零售商的影響。坐落銅鑼灣鬧市一隅的書店「人民公社」,以毛澤東頭像作招徠,以售賣中國當代史書、時政書聞名。店主Paul表示,書店現時約一半存貨為政治書,他形容當日聽到同行失蹤事件後「起曬雞皮」,「業界幾擔心,驚成件事繼續發展,(經營政治書業務)都難做下去」。

書店﹕無法定義禁書

不過,Paul認為毋須反應過度,如現時結業,「(本港)法律賦予的權力,是可以賣任何種類的書」。他說﹕「根本無指引可以跟從,亦無法定義禁書,我怎可以逐本書去細看一字一句,或者有中國兩個字就唔賣呢?或者同政治有關就完全唔賣呢?(如是這樣)我覺得有啲矯枉過正。」

書店由2002年起經營,Paul指初期主要賣當代史書,至2007年中央領導層換屆,出現一些預測政局的書,亦有關於領導人秘聞的書,漸受內地人歡迎,「最初只系幾本咁入貨,但後期賣得快,入5本書,每日可以賣出一本」。

書出太快 假料漸多

至2012年發生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落馬事件後,有出版商發現講述單一事件的書銷情出乎意料,所以加緊印制不同的書,但「書出得太快,『水分』(指虛假內容)上升,排版亦錯漏百出」,客人開始投訴內容失實,要求退款。他認為讀者反應最能分辨書本內容的真確性,而店內長期受歡迎的書皆以當代歷史為主。

同樣銷售政治敏感書的「1908書社」負責人李丹亦不擔心事件影響自身安全,反認為在佔領運動後,書店業已跌落低谷,內地旅客減少,客人擔心佔中造成嚴苛的政治環境,內地會加強海關審查,被搜出「禁書」會帶來不良紀錄,所以不少人也不敢再買。他認為生意面對的經濟壓力遠高於政治壓力,「如果在港出書沒人買,那麼很快就沒人出版政治書了」。

書店呻客少影響大於政治

據李觀察,部分中資書店去年起很少購入所謂「內地禁書」,因此發行和出版商壓力很大,加上近年花邊政治書和雜誌增多,內容粗制濫造,但因標題聳動,所以銷量比內容嚴謹的書銷量好很多倍,也壓縮了內容嚴謹「禁書」的市場。
明報記者 葉真真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