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20條名言
作者: 網絡文摘

文化走廊

更新於︰2015-12-28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中共中央機關媒體“求是網”刊文《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難在哪裡》,文中特別點名陳丹青,批評其言論抹黑中國,誤導青年。

文中還說:“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任重而道遠,必須不留死角。主流價值觀要讓它變成可以印刻在每個人心裡的鮮活印象,讓每個人能夠心甘情願地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以下是陳丹青一些流傳甚廣的語錄,各位可自行判斷是否有“誤導青年”?

1.在中國,魯迅和馬克思各有分工:魯迅專門負責詛咒萬惡的舊中國,馬克思專門負責證明社會主義的必然性。

2.人文藝術教育表面繁榮,擴招、創收、增加學科、重視論文等等;實則退步,學生“有知識沒文化”、“有技能沒常識”、“有專業沒思想”。

3.所有人在這幾十年里都活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趕緊多撈,趕緊安頓好自己的生活,不要管這個社會。你是救不過來的,你真的到下面走走,就知道,完全一個赤裸裸的叢林社會,大家都信奉叢林法則。

4.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沒甚麼關係。單位用人要文憑,因為單位的第一要義是平庸。文憑是平庸的保證,他們決不會要梵高。

5.中國連真正的公共空間還沒出現,哪裡來的“公共知識分子”?進入公共事務時,偶爾有像我這樣的傻子出來說幾句真話大家就很願意聽,這是一件很可憐的事情。

6.您對中國的大學教育很滿意嗎?您對野蠻拆遷很滿意嗎?您對目前的醫療系統很滿意嗎?假如您誠實地告訴我:是的,很滿意!很開心!我立即向你低頭認罪:我錯了,我改,我腦子進水了,我對不起人民,我要重新做人,封我的嘴,然後向你們好好學習這樣行吧?

7.將當今教育體制種種表面文章與嚴格措施刪繁就簡,不過四句話:將小孩當大人管,將大人當小孩管;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8.蔡元培任北大校長,胡適任中國公學校長,徐悲鴻任北平藝專校長。擱現在,第一條入黨,第二條湊夠行政級別,然後呢,領導看順眼了或把領導捋順了。於是一層層報批、討論、談話、任命,轉成副部級、部級之類……這樣的“入世”,有利益、沒擔當。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員除了一層層向上負責,對青年、對學問、對教育、對社會,誰有大擔當?

9.我每講演,年輕人就上來要簽名,要拍照,我只好陪著耍,不然傷了年輕人的自尊心。現在容我說句重話。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這類事。

10.城市景觀,全毀了。有哪個古老國家這樣義無反顧地糟蹋自己的帝都,抹殺自己的歷史?開羅?馬德里?羅馬?巴黎?京都?奈良?彼得堡?沒有。沒有一個古老的都城像咱們的北京這樣持續毀容,面目全非,恨不得把北京的模樣全給改了。

11.《建黨偉業》是一部向北洋政府致敬的電影,該片用生動的鏡頭,精彩的案例,溫馨的細節,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時代:報紙可以私人控股,新聞可以批評政府,大學可以學術獨立,學生可以上街示威,群眾可以秘密結社,警察不能隨便抓人。權力有邊界,法律有作用,人權有保障,窮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

12.我們今天出了個所謂“五講四美”,層次很低,不過是要有禮貌,守規矩,走橫道線,別隨便吐痰,說明甚麼呢?無非說明我們的社會五不講,四不美。

13.開發房地產是一回事;蓋更多的房子給人住,又是一回事,別給弄混了。

14.明星挺好,有個別人猖狂,欺負人,但決不會比貪官更猖狂,更欺負人。……哪位明星使一回性子,眾人就吐口水,要他道歉。中國人到了欺負弱者,欺負站在明理的人,立馬個個義正詞嚴。我討厭中國人對明星的心態,複雜、陰暗。從古到今都是這樣,對戲子的心態,暗中巴望人家出事兒,心理上滿足。

15.年輕人仍然所見極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訊息中。訊息不等於眼界。

16.甚麼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實自己的感覺,認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煩,不要放棄,不要敷衍。哪怕寫文章時標點符號弄清楚,不要有錯別字這就是我所謂的自己救自己。我們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我靠的是一筆一筆地畫畫,賈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膠片。

17.學生也被權力化,年紀青青,接受的都是權力教育,事事認同權力,以後出來到社會,國家就交給這樣的學生。

18.中國種種考試積弊久已生成畸形的“考試文化”、“考試人格”,在我到過的十多所全國或各省市重點藝術學院,不曾遇到一位外語和藝術相得益彰,同樣優異,並對二者充滿熱情與信念的學生,滿目所見,是不知所從而不得不從的集體表情,那是被考試怪獸過度強姦後的“無表情”。

19.以我的閱歷和記憶,民主實現之日並非太平世界,一如革命成功之時,世道尤為難測 。我在乎人群的德行,社會的常態,是否失去底線。

20.我嚷嚷半天,臨到離開,發現我全錯了:哪有教育問題啊,都是權力問題。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