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行音樂鼻祖黎錦暉
作者: 東 西

文化走廊

更新於︰2015-02-2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湖南湘潭黎家8兄弟,個個才華出眾。老二錦暉二十年代已成名,流行歌曲家喻戶曉。不幸後來被打成黃色音樂鼻祖,文革初期遭迫害而死。他的「桃花江」至今是經典名曲。 「毛毛雨,下箇不停。微微風,吹箇不停。微風細雨柳青青。哎喲喲!柳青青。小親親,不要你的金。小親親,不要你的銀。奴奴只要你的心。哎喲喲,你的心!

「毛毛雨,不要儘為難。微微風,不要儘麻煩。雨打風吹行路難。哎喲喲,行路難。年輕的郎,太陽剛出山。年輕的姊,荷花剛展瓣。莫等花殘日落山。哎喲喲,日落山!

「毛毛雨,打濕了塵埃。微微風,吹冷了情懷。雨息風停你要來。哎喲喲,你要來。心難耐,等等也不來。意難捱,再等也不來。又不忍埋怨我的愛。哎喲喲,我的愛!

「毛毛雨,打得我淚滿腮。微微風,吹得我不敢把頭抬。狂風暴雨怎麼安排。哎喲喲,怎麼安排。莫不是有事走不開?莫不是生下了病和災?猛抬頭,走進我的好人來。哎喲喲!好人哪!」

這首《毛毛雨》,黎錦暉先生作,是我六十多年前在媽媽的歌本裡抄下來的。媽媽讀集美幼師,是我小時候的啟蒙老師,不但教我識字作文,還教我唱歌演戲。

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毛毛雨》被認為是最早的一首。在毛共恐怖統治的日子裡,黎先生被批判為中國「黃色音樂」的鼻祖,這首《毛毛雨》和他另一首《桃花江》更被誣衊為「黃色音樂」之祖。   

  《毛毛雨》寫一個女孩子在等待愛人來時的自白,感情細膩而真摯,我不知道「黃」在哪裡?在那幾十年恐怖的歲月裡,黨棍們無所事事,到處揮舞棍子,好像偌大的中國,只有他們一小撮人才是「革命」的,其他人全是「反革命」。事實上,這些自封「革命」的人,都在復辟不叫皇帝的帝制,是真真正正、實實在在的反動派。


●右至左:黎錦熙、黎錦光、黎錦曜、黎錦紓、黎錦炯、黎錦明、黎錦光、黎錦揚。

黎家八駿都是優異人才命運不同

黎錦暉(1891-1967),字均荃,湖南湘潭人,中國近代音樂教育家,流行音樂奠基人,被譽為「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黎錦暉誕生在湘潭縣中路鋪鎮曉霞山一個不到10戶人家的小村落,此地百年前卻誕生了為我國文化、科學事業作出過重要貢獻的黎氏八兄弟,時稱「黎氏八駿」。一代國畫宗師齊白石,則誕生於曉霞山東麓之星斗塘。

  「黎氏八駿」是:黎錦熙、黎錦暉、黎錦曜、黎錦紓、黎錦炯、黎錦明、黎錦光、黎錦揚。

  大哥黎錦熙(1890-1978),前清秀才,曾任北師大文學院院長,是著名國學大師,中國語文現代化運動的先驅,在文字改革(國語注音符號的發明人之一)、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和辭典編纂三方面都作出卓越貢獻。「文革」時紅衛兵抄家,他把毛澤東以前給他寫過的六封信擺在桌子上,紅衛兵一看黎錦熙曾是毛的老師,才放過他,但還是把一萬多冊書全查封了。在國內讀大學時,我曾讀過黎先生寫的《新著國語文法》。

    老三黎錦曜(1895-1954),是採礦高級工程師。1953年他不顧年邁,自告奮勇接受中央有關部門交給的任務,帶領一班人去海南島探礦,第二年不幸病故在海南島的礦藏考察工地上。

  老四黎錦紓(1898-1954),長期從事教育及出版工作,對促進全國平民教育的普及作出過較大貢獻。1949年後擔任過湖南省教育局局長;1954年調北京,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不久病逝。他和三哥早逝逃過毛共的殘酷迫害。

  老五黎錦炯(1901-1981)是鐵路及造橋工程師。三十年代領導設計並建成了中國北方第一座大型的鐵路大橋──灤河大橋。1965 年,他寫出了修築西藏鐵路的設計計劃。文革被打成「走資派」,送到「五七幹校」勞改;兒子也被關進「牛棚」。1971年「落實政策」回北京,一條腿斷了,身體衰弱了,但還想搞西藏鐵路,多次表示他年齡雖大,也要到西藏去拚拚老命。1981年他四度入院治病,臨終前還說:「沒有搞成西藏鐵路,真是死不瞑目啊!」

  老六黎錦明(1905-1995),早年肄業於北京藝術專科學校和北京師範大學,作家,思想激進,三十年代加入「左聯」,1926年秋還到過彭湃搞農民運動的海豐,從事農運區的文化教育和宣傳工作,寫了一部「農運」中篇小說《塵影》,魯迅為之作序。1958年「反右」中箭,被清理回籍閑居。「文革」時他被抓,直到1981年小弟黎錦揚從美國回來,侄子陪小叔回湘潭,才發現六叔仍關在「牛棚」裡。錦揚在美國已是名人,他去找湘潭縣長,這才放了出來。

  老七黎錦光(1907-1993)是上海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流行音樂作曲家,有「歌王」之稱。他作的《夜來香》和《香格里拉》等歌至今仍傳唱不衰。黎錦光和他二哥一樣,被共產黨標籤為「黃色音樂」人,1949年後一直「夾著尾巴」過日子,生活相當清苦。「文革」時他被勒令掃廁所。

    唯一幸運的是老八黎錦揚(1915-),因去了美國,逃過了共產黨的劫難。當年在重慶,大哥錦熙把他送上了去美國的郵船,最後從耶魯畢業。六十年代他把湖南《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獲得奧斯卡獎提名,但祖家的《參考消息》卻發文說黎錦揚的《花鼓歌》是對抗毛主席的農民運動,直到1981年才可以回大陸。

20~30年代家喻戶曉的新音樂與流行曲

言歸正傳。黎錦暉(1891-1967),在家中排行第二,自幼學習古琴和彈撥樂器, 1920年受聘於上海中華書局編輯國語教科書。1922年他回長沙,先後任明德、周南等校音樂教師。受到長兄影響,提倡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並進。

半個世紀前,黎錦暉名聞海內外。他多才多藝,對中國的音樂、戲劇、電影、文學、教育都有重大貢獻。最大的貢獻是音樂。

他創作了大量兒童歌舞劇和兒童歌舞表演曲,有《小小畫家》、《葡萄仙子》、《麻雀與小孩》、《三隻蝴蝶》、《寒衣曲》、《老虎叫門》等;還有《可憐的秋香》、《神仙妹妹》、《月明之夜》等歌曲。這些作品文字通俗易懂,音樂簡練明快,流傳極廣。

《可憐的秋香》作於1921年,描寫一個牧羊女孤苦伶仃的一生。

暖和的太陽,太陽,太陽,

太陽他記得:

照過金姐的臉,

照過銀姐的衣裳,

也照過幼年時候的秋香。

金姐,有爸爸愛,

銀姐,有媽媽愛,

秋香你的爸爸呢?

你的媽媽呢?

她呀每天只在草場上,

牧羊,牧羊,牧羊,牧羊。

可憐的秋香,可憐的秋香,

可憐的秋香,可憐的秋香。

⋯⋯⋯⋯

八十年代,彭麗媛演唱過這首歌,她溫柔的歌聲,唱得真好聽!

1922年,黎錦暉作了獨幕歌劇《葡萄仙子》,宣揚親情、禮讓、快樂、仁慈的精神,兒童歌舞劇《小小畫家》1927年9月在上海首演。

《麻花與小孩》《三隻蝴蝶》培養兒童的誠實品質。在許多家庭和學校中廣為傳唱。我媽媽在南洋辦學的時候,也排演過《葡萄仙子》和《小小畫家》,讓我當主角。《小小畫家》的歌曲好聽,我至今仍記得。

黎錦暉創作的《毛毛雨》、《桃花江》、《妹妹我愛你》、《特別快車》、《夜深沉》、《小小茉莉》等作品,是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

上世紀三十年代,他在上海創辦明月歌舞社,出版《明月歌曲128首》及《家庭愛情歌曲100首》,在當時的中國產生過巨大影響。

主演《漁光曲》的王人美(1927)、「金嗓子」周璇(1931)和譜《義勇軍進行曲》的聶耳等,都是他培育出來的明星。還有嚴華、黎錦光、黎明暉、黎莉莉、薛玲仙、胡茄、白虹、陳燕燕等。

2004年春節,北京央視播出記錄片《一百年的歌聲》,開篇即響起《毛毛雨》的旋律。公認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桃花江》連毛澤東也當面捧場

1928年,黎錦暉帶歌舞團到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

在新加坡的時候,一天臨近黃昏,黎錦暉和妻子徐來到海邊散步。他倆坐在礁石上,面對夕陽下迷人的大海,見到當地載歌載舞的男女青年,黎錦暉對徐來說,突然很想念風景如畫的桃花江。黎錦暉來了靈感,對著徐來唱一句,寫一句,一首傳唱至今的愛情歌曲《桃花江》就這樣誕生了。請聽:

(男)我聽見人家說,

(女)說什麼?

(男)桃花江是美人窩,桃花千萬朵比不上美人多。

(女)不錯。

(男)果然不錯,我每天踱到那桃花林裡頭坐,來來往往的我都看見過。

(女)全都好嗎?

(男)好!那身裁瘦一點的,偏偏瘦得那麼好。

(女)怎麼好?

(男)全是伶伶俐俐、小小巧巧、婷婷嬝嬝、多美多嬌。

(女)那肥的呢?

(男)那些肥點兒的,肥得多麼稱,多麼勻、多麼俊俏、多麼潤。

(女)哈!你愛了瘦的嬌,你丟了肥的俏,你愛了肥的俏,你丟了瘦的嬌,你到底怎麼樣的選,你怎麼樣的挑?

(男)我也不愛瘦,我也不愛肥,我要愛一位,像你這樣美,不肥也不瘦,百年相成配。

(女)好!桃花江是美人窩,你不愛旁人,就只愛了我。

(男)好!桃花江是美人窩,你比旁人美得多。

(合)好!桃花江是美人窩,桃花千萬朵,比不上美人多。

桃花江是湖南省桃江縣境內的一條小河,河流雖小,名氣卻大。桃江縣因桃花江而得名,自古以來就以水清、花艷、人美「三絕」著稱。黎錦暉這一曲《桃花江》,使得桃花江更加名揚神州,譽滿日本和南洋。桃花江從此披上了神奇色彩,成了世人嚮往的世外桃源。很多人不知道湖南有個桃江縣,卻知道湖南有一條出美女的桃花江。

1949年後,黎錦暉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作曲。1956年,黎錦暉到北京參加全國第一次音樂大會。周恩來在宴會上,首先問黎錦暉先生來了沒有?當見到黎錦暉,他十分高興,詳細詢問他的身體、生活和工作,祝他晚年幸福。這時黎錦暉64歲。

毛澤東見到黎錦暉時說:「錦暉兄,你的『桃花江是美人窩』影響好大啊!連紅軍都唱你的歌。不過我們陳老總把歌詞改正過:桃花千萬朵,比不上美人多,改成比不上紅軍多了。」可見共產當時並沒有把《桃花江》當成黃色歌曲。黎錦暉當即回答說:「改得好,紅軍就是值得尊敬的美人。」

可是,共產黨說變就變,比川劇變臉還快。不久,黎錦暉便被批判為「黃色音樂」和「靡靡之音」的代表人物。文革期間,他被江青整得很慘。1967年,江青說黎錦暉吹捧的人性是修正主義。當時紅色娘子軍的《萬泉河》很好聽,播出以後,江青說這個作品的作者是誰,怎麼有黎錦暉的味道,馬上叫停,把作者嚇得半死,只好馬上改。

紅衛兵來抄家,黎錦暉大半生積累的資料,1000多期刊物和所有的書,全部被美影廠造反派拿走。紅衛兵來了幾次,把他嚇得心臟病發,一見到紅衛兵來,手直發抖,連話都說不出。1967年,上海天氣太冷,連煤餅也買不到,說燒煤餅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不讓買。他已經76歲了,年紀大了受不了冷,又沒有煤餅爐取暖,就肺氣腫,送到醫院,一天之後就去世了。

「黎氏八駿」讓湘潭黎氏成為近代湖南最耀眼的家族之一。這個「一半都選擇了文藝」的家族,留給後輩們的家訓卻是,「不要碰文藝,去學點技術」。這是他們經過烈火燒得死去活來後得出的教訓。

祖國啊!你到底怎麼了?幾十年來都在吞噬傷害自己的優秀兒女!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活得心情舒暢,夜半不怕賊敲門?!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