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部落在廣州
作者: 申 淵

大陸傳真

更新於︰2015-02-25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天氣與生意旺盛是非洲黑人喜歡廣州的原因。他們帶來鬥毆、性病、毒品等社會問題。若不控制,2050年。黑種血裔人口將超過一億。

中國在2009年有非洲移民和非法入境者70多萬,其中約有50萬聚居在廣州,而且每年按30-40%速度增加,如不加控制,非洲裔在中國至2030年總數可達1500萬,2050年多達5000萬,黑人血統和混血兒可超過1億,約占全國人口1/10,25歲以下混血兒占同齡人1/4。如此發展下去,進入22世紀中國有一半人口會沾上黑色血統,黑種人或將成為第57個中華民族。

廣州黑人50萬,三元里叫小非洲

這絕非聳人聽聞,且看廣州,現下己有50多萬黑人,合法入境者僅2萬人,其他均為非法或簽證過期,90%為黑男。廣州亞運後邊境疏鬆,審查馬虎,中國駐非使館又大放簽證。中共對自己人苛管嚴打,對非洲人卻網開一面。就連廣州人也會好奇地問:「他們是怎樣來的?」

走出小北地鐵站,你隨時會與一個個黑色面孔擦肩而過。辦公樓前、過街天橋上、飯店超巿、小酒吧間,一半以上都是非洲人,空氣中充滿濃郁的香水味。他們大多數是商人,小到打火機,大到工程設備,只要能從中國搬運到非洲,都可賺錢。然而有的人留下來,更多的人卻選擇離開,他們也有訴不完的甜酸苦辣。

廣州三元里歷史上曾是鴉片戰爭時民眾抗英戰場,170年後這裡被非洲人佔領了,廣州人稱作「小非洲」。中國最大的非洲部落以三元里、小北路、環巿路為中心,呈半月形向外幅射。一條寶漢直街濃縮了非洲部落的生態風貌。位於廣州市中心越秀區的寶漢直街僅長二、三百米,寬不足十米,狹窄的街面兩側,擠滿幾十家非洲餐廳、酒吧和旅舍。

寶漢直街老早是廣州最窮的一條街、沒有女人肯嫁到這裡來。變化發生在改革開放後的八十年代,一些國內穆斯林先到這裡定居,帶來了阿拉伯國家的商人,大概在九十年代末,第一批非洲商人進駐這裡開店做生意,以後就愈來愈多起來了。


●廣州的黑白模特表演。

指靠強健體魄和盛旺的生殖能力

非洲直航廣州航班每月達160餘次,寶漢直街便是非洲人到達廣州的第一站。廣交會期間非洲商人最多,但在埃博拉病疫流行時,廣東省檢疫局嚴防疫情流入,非洲入境者明顯減少。僅2014年1至8月,在廣州出入境的非洲裔人士超過38萬,占廣州外藉流動人口一大半。

廣州的非洲人來自尼日利亞、加納、馬里、幾內亞和塞內加爾等英語或法語系的西非國家,在廣州非洲社區,非但可以聽到非洲口音的英語、法語,還可聽到伊博語、約魯巴語、斯瓦希利語。

大多數非洲黑人在廣州混得不怎麼樣,事業成功者開始搬離廣州非洲社區,遷往番禺、佛山、花都、東莞等廣州周邊地區的住宅社區,也有向長沙、武漢方向擴展的,專家們預測將來非洲人將以廣州為出發點,經廣東、華南面向全國幅射發展。

非洲人把非洲的部落傳統帶到了廣州,在廣州的非洲社區既是統一又是獨立的,每個國家的人都會選一個領袖。加納人的領袖阿明是寶漢直街上專做加納料理的加納飯店老闆,雇有兩名福建夥計,阿明來廣州超過15年,堪稱「老廣」。可是大多數非洲人能在中國落地生根、繁衍發展,並非靠經商行銷,也不靠科研能力和技術專長;他們靠的是強健的體魄和盛旺的生殖能力。對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和人口結構造成潛在威脅。據說歐美上層婦女喜歡黑色性伴和粗大的「黑鞭子」。

十分一的妻子或女友是中國女性

非洲部落給廣州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鬥毆、販毒、強姦、性病和愛滋。廣州醫院2007年接診愛滋病人約600例,2008年增至900多例,至2010年更增加78.5%。廣州業己成為愛滋病高發重災區。美國黑人占總人口13%,犯罪率占全國50%以上,1/3黑人有過坐牢記錄,獄中服刑的80%是黑人,70%黑人是單親家庭。廣州和東莞的監獄裡的黑人囚犯己人滿為患。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發佈的<廣州外籍流動人口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指出,有人把廣州小北稱為「廣州布魯克林」 ,在這裡,問題在所難免。三元里的非洲客擠在白天不見天日的接吻樓、鴿子籠裡,常常是十幾個非洲客入住一間,白天睡覺,晚上出來為非洲和中東老闆做搬運工,以躲避員警檢查居留證。許多人毀掉證明自己身份的材料,這樣即使被員警逮捕,也不會被強制遣送回國。

香港大學有位加納藉旳博艾登教授,擔任港大非洲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他出版了<非洲人在中國>,最近向上海<新民晚報>記者指出,廣州商貿發達和交通氣候是吸引非洲人的主因,留學生則是非洲社區的先驅。最近一次中非論壇透露,三年內中國將接收18000名非洲藉學生。

在談到中國未來會出現中非混血族群時,博艾登教授說:「越來越多的非洲人在廣州結婚生育,他們的孩子是帶非洲血統的中國人,未來會出現黑黃混血的族群,在我的調研中,在廣州的非洲人中有1/10的人,他們的妻子或者女友是中國人。在廣州每年有200個中非混血的孩子出生,他們需要被認可,這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或許這些孩子在未來能幫助中國足球的進步(笑),我非常樂意看到他們為中國作貢獻。」

2015年1月16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