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不知的北伐蘇援真相
作者: 徐澤榮、康中良

歷史話題

更新於︰2015-01-19 Print Friendly and PDF

編者按:徐澤榮博士多年研究蘇援與中共革命專題,嘗有獨到心得,本文指出,蘇聯軍費軍火大力援助北伐與中共是西方列強沒有過的事,其歷史價值不應否定。


●大革命時期來華蘇聯顧問
多達500 餘人。

林則徐因鴉片戰爭獲咎被流放伊犁後,曾經預言:俄國乃是中國的最危險的敵人。此後百餘年的歷史卻證明他錯了。俄國自變為與西方和日本敵對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以後,曾為中國人民的進步事業提供了好幾次大規模援助。蘇聯以軍費、軍火、顧問、外交支援國民黨興師北伐,便是這多次援助之中的首次。這次援助始於1923年10月鮑羅廷被派來華,止於1927年7月汪精衛分共絕俄。這次援助甫經上馬,中國的進步媒體便看到:只有蘇維埃共和國⋯⋯願中國一天天強盛,能保護自己的利益和主權⋯⋯中俄兩國才是「最誠信的友邦」。

北伐蘇援軍費超過5000萬銀元

本文旨在對於這次援助的內容進行條分縷析,但是,由於政府檔案的保存或公佈不全,歷史學家群體迄今仍未能對這次以及歷次蘇聯援華的全貌,做出權威而詳盡的描述。本文只能從各種來源提供的局部消息,來對這次援助做一比較粗略的勾畫;在資訊鏈條斷開的地位,暫時填以邏輯推理。作者對於蘇援餉械與中共革命的研究,迄今雖為一騎絕塵,但是已經具體入微,撰文之外,不僅有了實地踏察,而且還有搜集照片,純粹學術研究味道愈來愈濃,掀開民間中共黨史、軍史研究的煥然一新的一頁,不再說教的一頁。

關於蘇援軍費,根據各種史料,作者估計33個月的總量不少於5,000萬銀元,即每月150萬以上。它主要用於以下五個方面的開支:政府機構、黃埔軍校、海陸兩軍、省港罷工、北伐戰爭、顧問薪金、西北友軍等等。當然它不可能是完全充裕的,廣州國民政府和西北軍仍需自行補充課稅籌款。蘇聯曾經調運煤油、木材來粵以拯匱乏,但應從無向中方提供過大筆民用款項,那樣它也負擔不起。陳潔如回憶錄裡可以找到證實蘇聯給予蔣氏援助實屬至關重要的記錄。

關於蘇聯軍火,本文僅選槍支一項來做重點描述。從符拉迪沃斯托克、奧德薩運抵廣州、汕頭的槍支應有4船近75萬支(後來應有一船30萬支秘供中共三處蘇區,假手陳濟棠秘藏南雄梅嶺鐘鼓岩),用於裝備廣州國民政府轄下6個軍和黃埔軍校學生。時任廣州政府炮兵總監的鄧演存(鄧演達兄)就曾記載,北伐即將開始之時,蘇聯運來一船軍火,泊於黃埔軍校海面(時無黃埔新港),中方動用「四五十只大駁船(大駁船見附圖。作者尋找了十餘年,終遇)運了四五天」。

軍火援助達75萬支槍

據筆者計算,一艘載重量僅為5,000噸的海船,即可運槍30萬支,彈4億發。各部由此置換下來的陳舊槍支,有3,000支用以支援廣西李宗仁的第7軍,餘下的可能用於裝備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軍,或被出售換購其他軍火。對於於北策應北伐軍的西北軍,蘇聯也給予了大量軍火援助,達200卡車,其中槍支近6萬支。蘇聯軍火除步槍外,還有火炮、甲車等。駐紮肇慶的葉挺獨立團就曾是甲車團。(獨立團入湘北伐,並無攜帶甲車同行,這些甲車後來流落何方?作者尋找了十餘年,不遇)。

北伐之時,得到「鐵軍」稱號的,不是流傳甚廣的葉挺獨立團(後來擴編成師),而是該團所屬的張發奎廣東軍。鐵軍之上,還有「鋼軍」,乃為李宗仁廣西軍。張發奎廣東軍打不下武昌,何應欽黃埔軍打不下德安,都是由李宗仁廣西軍增援打下來。經此考驗,蘇聯顧問便對鋼軍高看一眼,該軍遂於江西德安得到大量蘇援槍支補充,不再像是後娘養的。

共產黨於上海成立之時,便得蘇聯財政援助。當時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三位一體,尚在廣西十萬大山之中搜集散兵游勇組建新桂系軍,未得外界分毫援助,有時連飯都吃不上。後者真是「何興之暴也!」不妨推論,如果共產國際當時沒有受到與托洛茨基不斷革命論針鋒相對的斯大林階段革命論支配,一早就將共產黨而非國民黨視為主要受援對象加以武裝50個師以及炮海空三軍,還會有「四一二政變」、「九一八事變」嗎?中國人民可以少受多少內戰喋血,日寇荼毒!


●省港大罷工意在防止港英
當局攔截蘇援餉械來粵。

蘇援軍火來自沙皇黃金購之日本貨

當時蘇聯即使扶持鄧演達也較扶持蔣介石為好。鄧演達為國民黨左派。他被蔣介石抓獲後,被關在南京老虎橋監獄。該監獄監獄長同情鄧演達(以及後來方志敏,是他將方志敏手稿秘交魯迅)。據他記載,宋慶齡來探監,兩人相擁而泣,狀如情侶。宋慶齡曾為蘇聯服務。廖承志於滬曾經應她之請,交其一份手寫重要情報。她一邊將紙條置於紙煙之中,一邊對廖氏說:「是交給最高當局的。」

作者並不贊成批評中共當時輸誠共產國際乃有賣國之嫌。共產主義儘管如今證實無從實現,當時卻是針對歐戰頻仍資本血腥,咸被受認再造乾坤的普世價值,一種否定主權國家,肯定世界政府的普世價值。民主主義、解噬(自由)主義也屬普世價值,卻是一種懷疑世界政府,強調民族國家的普世價值。可見賣國概念並不適於前種普世價值,就像朝貢體系之時,萬邦來儀並不等同來儀國君、使臣賣國一樣。同理,天朝澤被萬邦絕不等同殖民統治。作者認為,當代中國放棄共產主義同時,不妨說服美國共同重拾朝貢體系精華(聯想習總書記「共同締造新型大國關係」呼籲),締造Pax AmeriSina。開發陸海絲綢之路(改稱絲茶之路為好,得連上「中國皇后號」,瓷器、鴉片就免提了)貿易帶產業帶,似為天降此締起點。

這些蘇援槍支,基本不是俄國產,而是日本產或者萬國產,源自沙皇政府一戰之時使用黃金所購日產軍火庫存。據說一戰結束之後,日方還有此項未付軍火,價值800噸黃金,俄方多次——近年仍有——催討璧還,不果。高爾察克白衛軍失敗之前,曾經拋棄軍費庫存200多噸黃金於貝加爾湖,近年似被發現。蔣家政府播遷臺灣帶走國庫庫存黃金僅得二、三十噸。希望國人經此對比——俄國流寇黃金儲備尚且多於國府將近十倍,應當感悟,中國曾是多麼孱弱,不要再說什麼國民黨「竊走」這些數量微不足道的黃金,怎樣大大妨礙了新中國的經濟建設(臺灣人受益難道不是中國人受益嗎?),諉過於人,且令列國朝野恥笑。作者(徐氏)曾經親眼見到,文革大破四舊之時,廣州市各中學紅衛兵上交政府設於一德路天主堂抄家物品倉庫抄家所得金條、金飾堆放狀如穀堆(未算銀元、銀飾),若加熔化,應有1.5立方米≈ 28噸。若加北京、上海以及各省省會抄家所交金條、金飾,對比比率還得大大增加。當然,據說文革之後,政府撥亂反正,曾經發還不少被抄人家財物。

500蘇軍顧問大大提升了國軍素質

以上所述蘇援餉械有多少屬於贈送,多少屬於借貸仍不清楚。不過即使是借貸部分,由於蔣汪二人後來先後均與蘇聯反目,筆者相信,定無償還分毫。蘇聯後來援助中共用以反蔣、抗日的餉械自然是無償的。不過,作者認為,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包括今日兩黨的領導階層——都不必對虧欠蘇聯的「金錢價值」感到太大的不安:它畢竟又將外蒙古、海蘭泡、科布多和唐努烏梁海從中國版圖上割出去了;即以援華流動資金而言,作者相信蘇聯壟斷經營中東鐵路時之所得的額外利潤,也可與其全部或部分相抵。不過,中方虧欠蘇聯的「使用價值」,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對於這點,黨人須有自知之明,須行知恩圖報。

作者認為,省港大罷工的真正用意,在於:香港癱瘓之後,英國政府便不易利用香港,武力阻止蘇援軍械經海路來廣東!反過來想想也是:長達年餘的罷工對於罷工工人有何好處?支援罷工機構定是另有目的。對於罷工工人,定是發有薪金。大罷工骨幹團、糾察隊五千人,多半於廣州起義中戰死。個別人員沿著西江逃往廣西深山,入籍僮族,解放後也似無向黨表明原有身份,要求待遇。

關於蘇聯顧問,值得一書。蘇聯派往黃埔軍校、中山軍校、北伐軍、西北軍中工作的軍事顧問多達500餘名,他們在改進南北兩軍的素質和制訂各種戰事部署方面起了關鍵作用。國人不應以後來在中國贛南蘇區出現的李德這「一支篙」,來打倒蘇聯顧問團這「一船人」;李德只曾在德軍當過士兵,從未在蘇軍當過軍官,本無專業資格來華充當軍事顧問。

洋務運動的核心項目是練新軍,置新械,北洋軍便是這一項目的頭胎兒子,而西北軍又是從北洋軍發展而來的。讓我們看看,至1920年代中葉,西北軍的「軍」練得怎麼樣,「械」置得怎麼樣,在一個蘇軍顧問眼裡:

——列強故意(只給中國)供應口徑不同的、業已過時的武器。第1軍裡就有7種型號的步槍、6種型號的機槍、4種型號的火炮⋯⋯軍隊大都使用1898年、1901年和1902年出廠的德國步槍,而且都已破爛不堪⋯⋯往往⋯⋯運到的子彈和炮彈不適用於任何一種型號的武器。

他們在射擊方面是一無所知⋯⋯儘管我們給軍官們上了理論課⋯⋯這個旅的破爛步槍的命中率也還是只有48%。

——機件發生故障時,他們就給機件加油,好像這是對蒙難者的一種慰藉。

——大多數軍官只會直接瞄準射擊。很少軍官能懂得掩蔽陣地上的射擊理論。他們對火炮的各種部件也不太瞭解。

——我們集中了46門大炮,開始了轟擊⋯⋯所有敵人都躲避起來了。於是,我們問張都統:為什麼你不進攻?⋯⋯他不懂得,炮兵把敵人趕入地下,步兵可以毫無損失地接近敵人。

——這些師裡的戰術,和俄軍在日俄戰爭時期所採用的戰術一樣。步兵採用散兵線進攻,要求嚴格整齊地向前推進,不注意利用地形。例如,讓機槍和步兵一起迅速向前推進,這樣一來,機槍就很少有射擊機會了。

——在座談中,我才弄清楚,在保定軍校任教的日本和德國軍官,給中國軍隊灌輸的就是橫隊戰術⋯⋯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都⋯⋯不願教給中國人掌握致勝的技能。


●1920 年代之初,李宗仁新桂系受益於蘇援。

中共內戰勝利關鍵是蘇聯的餉械支援

此外,蘇軍顧問也提到西北軍也是使用漢陽造仿德七九步槍(似無較短馬槍型號)。國產七九步槍的品質又如何呢?《羊城晚報》短評家微音曾在抗戰期間領教過。他回憶說,七九步槍打了幾十發子彈後,槍膛就磨蝕了,子彈可從裡面溜滑出來,這時只能拿它當棍棒使!顯然是鋼品質和熱處理不過關。德國人牛高馬大,揮舞德式七九步槍刺殺無礙;中國人較為矮小,就會覺得難以得心應手,於是就有宋哲元部以刀代槍、以砍代刺的權變首例。細節決定成敗,「一寸短,一寸險」啊!今後當你唱起《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時,就應當感到悲從中來,不應只感到豪從中來。

西北軍的這一系列落後現象,直至蘇軍顧問到達之後才開始得以糾正。首先,經蘇軍顧問弄清情況並且向上匯報之後,莫斯科同意向西北軍提供大量武器彈藥;其次,在蘇軍顧問的指導下,西北軍建立了炮兵、機槍、步兵和騎兵學校。顧問們編寫了教學大綱,從蘇聯訂購或親手準備教學所需的一切材料。他們還主持了整個教學進程。蘇軍顧問還幫助西北軍擬定戰爭計畫、制訂作戰方案、測繪戰區地圖,以及擬定擴張後方、護送傷患、設立醫院等計畫。蘇聯顧問為廣東北伐軍所做的事情只會更多、更好。道理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有關回憶少見。

蘇共奪取政權之後,開始只有兵力十萬,但是由於各家兵工廠在手,餘糧徵集制遂行,不出三年,兵力便增至百萬,白軍便可一舉蕩平。所以蘇聯當局、蘇軍顧問蠻有信心於華複製此種「餉到械足謀周,千日可贏對手」的「外部出錢出槍,內部出人出力」模式,每位來華蘇軍顧問的回憶錄,都明白無誤地表現出此種樂觀態度。他們回國以後,寫出了六七本回憶錄,全有中譯本。

在蘇聯三管(餉、械、謀)齊下的支援下,北伐軍和西北軍經過品質建軍(可惜對於西北軍來說,時間還嫌短了一些),戰鬥力大提高,遂能於一、二期北伐中一舉擊敗直系軍隊,底定中原。「新洋務軍」能夠戰勝人數遠較為多的「舊洋務軍」(直軍+奉軍+省軍),正應了一句西諺:有著利爪利牙的一隻狼,從不在乎面對的綿羊數目是上百還是上萬。綿羊再有視死如歸的勇氣也沒用啊!蘇軍顧問強調用炮,惠州城池號稱千年未失,被炮一轟,頃刻便垮。不過當時中共並無跟上恩師戰略思想,直至解放戰爭,方才後覺後知,省悟炮兵至關重要。「足炮」遂使中共變成狼,「乏炮」遂使蔣軍變成羊。

多說一句:中國的北伐戰爭、解放戰爭,越寮的抗美戰爭,非洲數國的反殖戰爭等,還真是十足地應驗了蘇聯當局的預設!抗戰勝利之前中共不得不忘穿秋水18年,原因在於:先是中共三打潮梅奪取海口、五反圍剿擺脫包圍未能得手;後是日本全面侵華,蘇聯需要國共息兵聯手衛蘇。對中共內戰取勝起左右結局作用的,實為蘇聯餉械。世人又可看到,利比亞卡扎菲被類似性質的北約模式,以「關羽溫酒斬華雄」之勢推翻,前後歷時尚不足一年,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不過,始作俑者,乃是蘇聯。這是它曾經擁有的強大的軟實力。

(徐澤榮:文革後留英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