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作者: 東 西

歷史話題

更新於︰2015-01-19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小時候愛唱一支抗日歌曲,叫做《八百壯士》。這首歌為紀念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名國民革命軍戰士而作,用以激勵國人的抗日士氣。


●為抗日殉國的謝晉元團長。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抗日英雄謝團長;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

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飄蕩,飄蕩,飄蕩,飄蕩。

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敢當。

我們的行動偉烈,我們的氣節豪壯。

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快快趕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

淞滬會戰於1937年8月13日爆發,故又稱「八一三會戰」。在中國抗日戰爭中,這是最高統帥蔣介石委員長發動的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對中國而言,標誌著與日本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廬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即使當時國力遠高於中國的日本,也要動員全國力量,馬上投入全面戰爭。中國向國際顯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當時的上海是遠東的第一大都市,戰鬥在市區和郊區進行。中日雙方投入戰鬥的軍隊共約100萬。

抗日英雄團長謝晉元立奇功

淞滬會戰的主戰場方圓不過幾十公里,雙方血戰三個月,死傷超過五十萬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慘烈程度,被國際媒體形容為「血肉磨坊」。由於中國部隊戰志高昂、誓死不退,著實出乎日軍意料之外,僅此一役,就已經打破日本「三月亡華」的迷夢。

戰爭相持至10月底,日軍登陸杭州灣,大上海全部陷入敵火包圍中。中國統帥部認為已達到拖延時間的戰略目的,為長遠計決定作戰略上之轉移,26日下令五十萬國軍退出上海戰場。謝晉元團長奉命留守閘北繼續作戰,負起掩護大軍撤退的艱巨任務。

謝晉元,廣東蕉嶺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他臨危受命,帶領800名官兵轉守蘇州河北岸,選定四行倉庫為據點,單線作戰,誓死奮守。四行倉庫是金城、鹽業、中南、大陸等四個銀行的聯合棧庫,位於蘇州河北岸。倉庫樓高六層,建築堅固,為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建築物。

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覺我軍全線撤退,立即跟蹤追擊。日軍在閘北正向前搜索之際,忽被四行倉庫屋頂之彈雨掃射,一時人仰馬翻,亂成一片。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留有國軍後,便對倉庫實行三面夾攻,雙方衝鋒肉搏,戰況激烈。謝晉元團長親率部下於四行倉庫外佈陣迎戰,痛殲日軍,殺敵無數。

一時全閘北各地之敵軍,分路向四行倉庫集中圍攻,其中有敵軍二十餘人,在蘇州河畔來攻。這時有一位在六樓守望的壯士看見,立刻全身縛滿手榴彈,由六樓平台對準敵人躍下。一個大炸彈自天而降,轟然爆炸,煙屑飛揚中,二十餘敵兵化為泥灰肉醬,而我壯士亦血肉橫飛,忠勇殉國。隔岸民眾看到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稱快,但也為這個英勇壯士痛哭流涕。 

楊惠敏:十七歲女童軍奮勇獻旗

上海女童軍楊惠敏時年十七歲。她站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遍佈日本的「膏藥」旗,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 青天白日旗送進四行倉庫去。10月28日夜間,她將一面12尺長的國旗裹在所穿的童軍服底下,自公共租界出發,冒險成功游過蘇州河,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29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部肅立天臺升旗,上海市民於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楊惠敏勇敢護送國旗獻給八百壯士的壯舉,振奮了整個上海戰區和租界的民氣軍心。

當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報,都報導四行孤軍奮鬥和女童子軍楊惠敏代表全體市民,冒險潛入倉庫向孤軍獻旗的種種細節。

楊惠敏回渡時帶了一份四行倉庫守軍人員的名單,有800個人名,因此被稱為「八百壯士」。事後證實守軍只有400多名,號稱800是為了戰時的保防需要而故意誇大,就像古代章回小說裡說的「大軍八千號稱萬二」一樣。為了表明決心,大家都預立遺囑,交楊惠敏帶出,以明心志。

在臺灣各級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中,都載有謝晉元與楊惠敏的事蹟,使得他們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是在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大陸,他們早已湮沒無聞。

1992年3月9日,楊惠敏因腦溢血病逝於臺北石牌榮民總醫院,享壽78歲。 

八百壯士掩護50萬大軍撤退

自四行倉庫屋頂懸掛國旗後,全國人心振奮,並且轟動世界。日軍當局見全球輿論讚揚國軍,十分忿怒,便向公共租界當局提出嚴重威嚇,要求迫令孤軍投降,或撤入租界繳械。另方面又向孤軍發動猛攻,自早到晚,連續四次進攻,均遭孤軍擊退,傷亡甚重。

10月30日,敵軍又大舉進攻,用小鋼炮及機關槍向四行倉庫密集射擊,並有敵機數架在上空助戰。孤軍沉著應戰,逐一殲滅敵人。

上海公共租界英軍司令少將見我軍英勇作戰,深受感動,除了購贈糧食送給八百壯士充飢外,更親自進入四行倉庫會見謝晉元,建議孤軍自租界撤出,英國駐上海領事願給予最大協助。但謝團長回答:「我們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們蔣委員長的命令,否則我們寧願戰死。」

後來,各國使節團透過外交關係,正式提出照會,要求我政府下令撤離孤軍,以免日軍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國僑民。中國最高當局考慮再三,以「八百壯士」已完成掩護國軍主力撤退的任務,決定電令倉庫守軍撤出並轉進租界,四行倉庫守軍只得服從命令,揮淚撤離。

31日凌晨,謝晉元率部冒死突圍,日軍水陸射擊,「八百壯士」且戰且走,英軍司令在橋頭接應,數萬市民隔岸聲援,情緒沸騰。謝團長沉著應變,於密集炮火中迅速搶越橋頭,雖有傷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軍們成功奮守四行倉庫,完成了掩護五十萬國軍撤退的任務。

遺憾的是,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在上海租界軍營內突遭四名漢奸持刀刺殺,當場倒地殉國。一代民族英雄與世長辭,但他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光榮戰績,震爍中外,名垂不朽!

《八百壯士》以四個「中國不會亡」開頭,最後以七個「不會亡」結束,唱出了國難當頭中國人民奮起抗戰的破釜沉舟決心。後來有人把「不會亡」三個字改為「必定強」,說明了中國人是如何渴望自己的國家能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抗日時期中國人的偉大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後人尊敬和懷念!

中共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時至今日,國民黨和共產黨誰在抗日大抵是弄清楚了。顛倒黑白說「國民黨不抗日」而自己是抗日主力的謠言已經破產。早在1937年7月,毛澤東就在洛川會議對高層幹部作了有關抗日策略的講話(這個講話至今沒有公開發表,稱為被刪除了的毛澤東語錄)。他說:「有的人認為我們應該多抗日,才愛國,但那愛的是蔣介石的國,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祖國是全世界共產黨人共同的祖國即蘇維埃(蘇聯),我們共產黨人的方針是:要讓日本軍隊多佔地,形成蔣、日、我,三國志,這樣的形勢對我們才有利,最糟糕的情況不過是日本人佔領了全中國,到時候我們也還可以藉助蘇聯的力量打回來嘛!」「為了發展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我們黨必須嚴格遵循的總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得違背這個總體方針。」說穿了,毛澤東就是要讓國民革命軍與日本人打,讓日本消耗掉國民政府的力量,然後他可以坐收漁人之利,輕易奪取政權。可以讓日本軍隊多佔地,甚至佔領全中國,這不是漢奸是什麼?「中國共產黨人的祖國是蘇維埃」,這又是什麼樣的「愛國」?毛澤東的權謀詭詐,毛澤東的歪門邪道,古今無匹!

根據後人統計,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革命軍投入的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小型戰鬥28,931次。國民革命軍陸軍陣亡、失蹤3,21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將士全體陣亡,以身殉國,戰艦損失殆盡。國民革命軍陸軍陣亡將官206人;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日軍損失483,708人,傷者1,934,820人,陣亡將官126人(中日戰爭中,共129名日本將官陣亡,只有其中3名是陣亡於與八路軍會戰中。)

中共方面,死了4名將軍,他們是:關向應,死在延安的醫院裡;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因在黨內被打成左派,在日軍轟炸時,他不躲避,站在高崗上被炸死;彭雪楓是在戰後清場時被流彈擊中而死;新四軍的高敬亭將軍,知識份子出身,堅決要求新四軍到前方與日本人交鋒,中央不但不批准,反以「反革命」罪名予以槍斃。由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抗日根據地民兵,在日本佔領區內以遊擊戰為主,加上華南抗日武裝,傷亡數字共約在58萬。

作為中國人,我只能說:中國人是不幸的!如果沒有日本侵略造成的局勢,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形成的國際格局,毛澤東就不可能實現他的皇帝夢。當然,毛澤東的成功,也是愚蠢的中國人選擇的結果。人民自己種下的惡果,自己承受,只能怪自己瞎了眼睛?我當初不也曾崇拜過他麼?選錯了人,已不能再選一次,獨裁政權已經確立,只有當奴隸,有的則連當奴隸的自由也沒有,噬臍莫及了!這就是為什麼香港有識見的人要爭取真普選,反對假普選的根本原因。他們已經欺騙了我們幾十年,難道我們今天還要繼續受騙嗎?

今天,中國是貌似強大了,但中國人還未能真正當家作主。1949年後,毛澤東曾驕傲地向全世界宣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究竟站起來了沒有?事實上,站起來的只有他一個人,其他人都全部趴下去了,所有的人都匍匐在他一個人腳下,包括和他一起打下江山的「同志」。

中國當年幸而沒有亡於日本,卻亡於共產黨;現在有人說亡於共產黨不如忘於日本,你以為如何?在毛共統治下,中國人非正常死亡不少於七千萬,你說亡於誰好呢?

2014.12.20星期六於香港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