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先例
作者: 陳 志

讀者編者

更新於︰2014-12-21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很多人擔心佔領運動拖延下去,民意逆轉,民主派/民主運動會一舖清袋,所以應該盡快「止蝕離場」,我不能苟同。革命性的民主運動不應受一時半刻的民調支持度上落所影響,也不用如此悲觀,否則應該轉會,加入掃把頭的新民黨。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輿論一面倒。民間團體、學校師生、演藝人員、海外華僑等紛紛動員:慰問受傷警察、發表聲明譴責暴力、呼籲政府從嚴懲處。台北市甚至有人組織「致敬團」,向警察總部致敬。(係咪好熟口熟面呢?極權政府玩弄民意,來來去去都係果幾招。)

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84%認為美麗島事件,黨外人士應負全責或大部分責任;94% 認為政府逮捕審訊肇事分子「極適當」或「適當」;89% 認為戒嚴法對日常生活與自由權利「無任何影響」。

雖然如此,反國民黨的力量不但沒有「一舖清袋」,更遍地開花,日益壯大,成了日後結束台灣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最大力量。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