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醉翁與蔣伯英結局
作者: 林 淵

台灣舞台

更新於︰2014-02-06 Print Friendly and PDF

邵逸夫百年備極哀榮。可是當年兩位合作的影業大亨回上海發展,卻遭到中共迫害,事業人生淒涼告終。

●四十年代香港電影界聞人蔣伯英夫婦。蔣1951
回上海,1954 年被捕判刑,1957 年死於勞改中。

香港影視大亨邵逸夫今年一月七日逝世,享年一百零七歲。他生前能在自己鍾情的影視娛樂事業大展拳腳,又能推動慈善工作,造福社會,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選擇了自由而有活力的地方作為發展基地;但他的長兄,也是邵氏公司的創業者邵醉翁,以及曾是邵氏公司的合作夥伴、在戰後電影界風光一時的大中華影業公司老闆蔣伯英,卻因錯判形勢,重返上海,以為中共治下會有好日子過,結果換來可怕的際遇。

邵逸夫長兄老年留滬遭批鬥

邵醉翁原名邵仁傑,一八九六年出生浙江寧波,為顏料商人邵玉軒的長子,畢業於上海神州大學法律系。二十年代在上海投身電影事業,一九二四年創辦 邵氏兄弟公司的前身天一影片公司,自任總經理兼導演,二弟邵仁棣(號邨人)任會計,三弟仁枚(號山客)任發行宣傳,六弟仁楞(號逸夫)負責總務。 創業作是宣揚倫理教化的無聲影片《立地成佛》。

自一九二五年至三七年,天一公司在上海共完成故事片約百部(包括有聲片三十五部)、長短紀錄片二十部。其中最轟動的作品,要算是一九三三年推出的《白金龍》,它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有聲粵語電影。此片由當時紅遍省港澳的粵劇名伶薛覺先夫婦主演,改編自他主演的同名粵劇。由於大收旺場,促使邵醉翁於一九三四年在香港的土瓜灣開設「天一港廠」,主力拍攝粵語片之餘,也攝製過兩部珍貴的紀錄片。其中《英皇銀禧大典,香港會景大會》,由邵醉翁、湯曉丹和周詩祿三人分頭拍攝,紀錄香港各界慶祝英皇喬治五世登基廿五周年的盛況,為香港首部大型新聞紀錄片。

但「天一港廠」在一九三六年先後發生兩場大火,第二場火災尤為嚴重,燒毀大批影片及機器,令邵醉翁對香港的電影業務心灰意冷,甚至大病一場,而起火原因,則眾說紛紜。翌年,「天一港廠」便易名為南洋影片公司,由二弟邵邨人接管, 邵醉翁則返回上海休養。日本侵華戰火逼近上海時,邵醉翁曾攜眷重返香港,於年底宣告天一復業。一九三八年出品香港第一部局部彩色電影《廣州一婦人續集》(又名《破鏡重圓》)。

四九年大陸陷共後,淡出影圈的邵醉翁已年過半百,他留守自己的發跡地上海,以為可安享晚年。中共起初也籠絡這位叱吒一時的電影大亨,六十年代初讓他當了兩屆上海市政協委員。但文革時逃不過被批鬥。邵的好友鳳昔醉文革後曾在上海街頭與邵相遇,邵對他說:與家人原住南京西路榮華新邨的花園洋房,慘被掃出家門,無奈和女兒遷到一間花鳥商店的樓上工房居住。一九七八年底中共改革開放,統戰部不忘利用邵醉翁的海外關係,表示可安排他住回原來居所,又邀他出任全國政協委員,但邵七九年病逝,無緣接受這個虛銜。

蔣伯英大中華影業風光一時

至於蔣伯英的遭遇就更悲慘,他祖籍浙江紹興,原在上海任戲院經理,戰時去了大後方,在西南經營戲院和娛樂業務發了財。抗戰勝利後到香港創立大中華影業公司,邀請邵邨人、周劍雲、張石川等圈中名人為股東,四六年開始租用南洋片場作拍片之用。大中華攝製的全是國語片,創業作是何非光執導的《蘆花翻白燕子飛》,也是香港光復後首部攝製的影片,同年底公映時在全國掀起熱潮。

之後他又邀請當時得令的上海紅星周璇來香港,演出《長相思》、《莫負青春》、《歌女之歌》、《花外流鶯》等多部電影。雖然大中華許多電影都十分賣座,但由於大陸的惡性通貨膨脹和貨幣紊亂,使它的票房收入迅速萎縮,開業後兩年便面對財政困難。當時國民黨失敗的經濟政策,令蔣伯英對共產黨寄予希望。

一九五零年,蔣伯英轉而經營娛樂場所,與友人接手原以提供健身活動為主的荔枝園,改建成遊樂場,成了香港日後一個重要的消閒娛樂場「荔園」(至一九六一年,由上海來的商人邱德根接管)。一些原本在大中華任職的要員,都被安排到荔園工作。

一九五一年,蔣伯英決定結束香港的電影事業,重返上海發展,但中共翌年便宣佈一切宣教事業收歸國有,大中華與上海其他私營電影公司一起合併成國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所有老闆都被安排出任高於經理職位的「專員」,實質已被架空奪權。富有創業精神蔣伯英見電影事業難再有作為,便轉而發展保健食品「維他命Y」。他開設了一間化驗室,請了多名化學專家,開始做臨床實驗。此外,他又研製過相機的玻璃鏡頭,因當時的相機鏡頭主要是由德國入口,他希望能建立國產品牌。

回大陸牽連入罪死於勞改農場

但到了一九五四年,他因「歷史反革命罪」而被捕,判刑五年。據說因他戰時在大後方經營戲院,與國民黨的政商界關係密切。也有傳聞因大中華一九四七年公映的電影《玉人何處》,因部份劇情引起上海的的士司機不滿,發起抵制,被迫停映。他曾到南京斡旋,希望大事化小,因而與主管京滬社會治安的楊光源少將有所接觸。楊光源四九年後自港返滬向中共投誠,蔣伯英不懂政治風險,在上海對楊熱情接待。楊在「鎮反」時被捕,蔣伯英可能受其牽連。獲刑後,蔣伯英被押到江西勞改,因不堪勞役,又無適當治療,一九五七年便在江西病逝。

蔣伯英在大中華的合作夥伴邵邨人,於一九五零年把南洋影片公司改名邵氏父子公司,繼續在香港製作電影。到一九五八年,原在南洋打併的邵家三弟仁枚和六弟逸夫,到香港改組公司,改名為邵氏兄弟,開創了另一番輝煌成就。而大中華在香港攝製的三十多部電影的拷貝,因蔣伯英在港的家人其後無法負擔昂貴的倉租,大部份都以低價賣予邵氏公司,深宵在電視台播映的舊電影中,不時有機會看到當年的大中華出品,但蔣伯英的名字已鮮為人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