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未來的新期待
作者: 楊憲宏

地球村

更新於︰2013-08-06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未來日本與台灣都有面對中國的共同問題,兩國之間必然要走向更緊密的結合,自民黨之勝選不只是日本興奮,台灣也一樣很歡喜。


●安倍夫婦,近年頻繁訪問與東海爭議有關
的國家。安倍今年59 歲,出身政治世家。
岸信介、佐藤榮作是他的祖父輩。

日本正走向一個自信而有活力的新的政治時代,這是美國與台灣多年來的期待,這個新轉變將扭轉東亞的不安局面。

日本國會大選,自民黨領導的執政聯盟,穩定過半,自民黨原本就是參議院的多數黨,大選之後,它也將取得眾議院的控制權,這讓首相安倍晉三在推動經濟及政治改革上,有了更大的正當性。去年九月安倍在競選自民黨主席時對本黨議員說:「我曾經死過一次,所以我沒有什麼好失去的。我將把我的生命投入到二○一一年自然災害後的恢復及日本經濟的復甦中。我已無所畏懼。」

安倍腸炎康復頻繁外交爭取奧運

安倍晉三將自己再次擔任首相一職主要歸因於身體健康的恢復,他感謝日本發展了有效對付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這種慢性潰瘍性大腸疾病使安倍在上一個首相任期中病得越來越重幾乎每半小時就要如廁。他在自己的戰略中強調醫療,用自己作為例子強調放寬監管以便加快藥物審批過程的重要性。

獲得第二次機會後,安倍晉三進行了對於日本領導人來說極不尋常的策略。在他重新當上首相的前六個月內,安倍晉三訪問了十三個國家,接受了四十次媒體採訪,參加國會辯論的時間也超過最近幾十年來的任何日本領導人。他執政前六個月總共休了六天假,平均每個月一天,這令他身邊的人擔憂。可是安倍自有他的自養之道,在國會的冗長會議中,他喝自帶的保溫水,說比起國會發的冷水,對他仍然脆弱的腸胃刺激較小。

大選勝利,是選民對安倍經濟學的背書,安倍去年底上台後,透過一連串激烈手段刺激景氣的作為,已經初步收效,這次選舉,他也一雪○七年在位時,輸掉參議院選舉的前恥。他積極作為,掌握未來的機會。今年三月六日,國際奧會副主席帶隊抵達東京國際展覽中心,對申辦二○二○年奧運會的城市進行考察,安倍親自迎接,還有日本特色的藝妓到現場。

六月一日,安倍晉三在「非洲發展東京國際會議」上,懇請四十個與會的國家元首支持東京申辦二○年夏季奧運會。他回顧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會,衣索比亞運動員阿貝貝獲得馬拉松冠軍,向世界證明了非洲的實力。同時日本承諾,向非洲提供三百二十億美元的資金,並鼓勵日本企業五年內到非洲投資。

國際奧委會六月公佈對爭取主辦奧運的東京、伊斯坦堡、馬德里三個城市現地調查的評價報告書,東京獲得「幾乎沒有失分的最高評價」,無論在治安、財政、都市整備等項目,都遠超過競爭對手伊斯坦堡和馬德里。九月將正式公告下個奧會城市,東京呼聲最高。

倡日本復興往日輝煌促成勝選

菅義偉是現任內閣官房長官,他說,「我知道他不想就此終結自己的政治生涯,因為他還沒有實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他內心深處仍然懷有決心,想要再試一次」。安倍晉三的戰略強調經濟變革,同樣也強調文化變革。他試圖說服更多的日本人更多地去冒險,並容忍冒險的人遭遇失敗,安倍說:「人們似乎認為自民黨與舊經濟緊緊綁在一起。我要大聲而明確地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的任務是要確保人才從成熟產業流向未來產業」。

安倍晉三將至少再穩坐三年的首相之位,然後才會再次面臨選舉。過去四十年,日本只有兩位首相的任期長度可與安倍匹敵。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共有二十四人先後當選日本首相,其中有五人的任期不到一年,而安倍晉三是唯一一個被賦予第二次機會的人。

安倍晉三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他有效地將自己「重任首相」與「日本復興」的理念相結合。連奧運二○二○的名字都叫做「復興」。預計日本今年的經濟速度將超過美國。安倍說,他的策略最終應該能幫助日本重現往日輝煌。今年六月十五日安倍公佈了名為「日本回來了」(Japan is Back)的經濟增長策略。計劃包括鼓勵冒險並為那些失敗的人提供新的復出平台的政策。

推行修憲強軍為自衛而非右傾

勝選之後,安倍想必將進一步追求他的保守政策,包括修改憲法,強化軍事力量,這有可能激化領土主權爭議,讓日本與鄰國的關係更為緊張。

自民與新公民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這次半數席次的參議院改選中,贏得七十六席,選後將共同掌握一百三十三席,超過過半所需的一百二十二席。去年底丟掉執政權的最大反對黨民主黨,選後席次減少二十七席。

自民黨去年十二月贏得眾議院選舉後,安倍二度出任首相以來,支持率居高不下,始終維持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安倍晉三是社交網絡的熱心用戶,每天在Facebook上發佈很多帖子。他在前任期開始時的「粉絲」為十六萬,現在已經增加到三十七點五萬。這是他能在年輕人中拿到選票的關鍵。二○○六年他首度擔任首相時,年僅五十二歲,是日本歷來最年輕的首相,也是出生在戰後的第一人。

他將會簡化程式和減輕稅賦,以「恢復民間活力」,並承諾,日本會參與涵蓋太平洋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他也想解除美國在一九四七年強加於戰敗國日本的和平主義束縛。在投票日前夕他告訴選民:「讓我們修訂憲法,以開創一個自豪的國家。」

韓國與中國對此反應激烈。前日本駐韓國大使武藤正敏一直在首爾對韓日關係進行前線指揮, 面對很多人擔心安倍政權會靠向修憲等右翼方的議題,他說,「現在日本是民主的和平國家。並不是想靠力量對其他國家做些甚麼。日本想要自衛和為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作出貢獻。日本的變化不是右傾化,擁有二戰之前想法的日本人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

日本每日新聞七月二十五日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太可能在八月十五日終戰紀念日,前往靖國神社參拜。但仍可能在今年的秋祭時前往靖國神社。這並不是日本要走向軍國主義的象徵,事實上,在東亞諸國中最有這個疑慮的應是中國而非日本。

安倍曾訪台和蔡英文有廣泛溝通

安倍晉三曾在二○一○年訪問台灣,與朝野各界都相識。拜會前總統李登輝,並邀請李前總統再度訪日,傍晚則和馬總統會面,馬總統大讚安倍多年以來,一直是中華民國最好的朋友,他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對於釣魚台問題表示,「日本與台灣有深厚友情,因此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王金平也邀請安倍晉三到國會演講,安倍則說下次會找機會,也會推薦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來台訪問。他與當時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國賓飯店共進早餐。

他理解台日之間應就FTA問題進行磋商談判, 尤其是在馬政府過度親中,在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的時刻,應強化與其他主要的經濟夥伴之間的關係,以減緩對中國經濟的過度依賴。蔡英文強調,中國必須瞭解以民族主義與霸權心態來處理跟亞洲國家的關係,並非民進黨所樂見,而民進黨相信平等、相互尊重才是中國與亞洲國家的相處之道。

另外,雙方也談到亞太地軍事失衡的問題。蔡英文指出,即便兩岸之間經濟關係增溫,但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還是持續增加,飛彈佈署近一千四百枚,除此之外,中國對台灣的影響更為細膩徹底,台灣已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上巿公司在中國都有投資,而中國以此施壓台灣的企業,迫使企業接受中國的主張,這也是民進黨擔憂的問題,日本未來也需要面對同樣的問題,所以民進黨也相信台灣有更強而有力的執政黨或反對黨,一個堅持台灣基本價值的政黨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談話都可以看到未來日本與台灣之間必然要走向更緊密的結合,安倍之勝不只是日本興奮,台灣也一樣很歡喜。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