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地》悲劇六十年
作者: 裴毅然

文化走廊

更新於︰2013-07-0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一部在戰火中誕生的寫實傑作,被禁被批修改幾十次,拖延六十年才原稿出版,受到好評。為小說判死刑的竟是後來出名的右派陳企霞。


●將《腹地》打入地獄三十多年不得翻身的人,竟是這
位1955 年就被打成「丁陳反黨集團」的陳企霞。他活
到1988 年。此照攝於1987,他的命運都寫在臉上。

以一九四二年日寇「五一大掃蕩」為背景的抗戰長篇小說《腹地》,居然是中共建政後首部被禁作品。《腹地》的悲劇恰好說明中共何以走歪史轍,凸顯一代赤士重大局限。拙文資料來自于繼增〈建國後第一部遭禁的長篇小說〉,載《文史精華》(石家莊)二○一二年第六期。

作者王林老黨員經歷不凡

王林,一九○九年出生河北衡水縣,一九二五年赴京就讀中學,三○年入團,參加學運遭捕,是年秋考入青島大學外文系。三一年冬加入中共,青島大學地下黨支書,俞啟威入黨介紹人。這一時期,王林參加左翼文藝活動,發表《這年頭》等短篇小說。他組織一百七十九名青島大學生請願團,南下請願,要求抗日。請願失敗後,任海鷗劇社社長,後由俞啟威繼任,劇社成員有崔嵬、李雲鶴(江青)等。

一九三二年,王林身分暴露,開除學籍,逃奔上海,參加左翼劇聯領導的春秋劇社,組織工運。三三年入國軍通信部從事兵運,後參加「一二九」,醞釀西安事變,結交孫銘久並最終潛移默化感染孫,孫銘久最後親自動手拘捉蔣介石於華清池。

王林自稱「鄉下人」,求學期間,在沈從文主編的天津《大公報》副刊等文藝欄發表鄉土題材作品,一九三五年出版長篇小說《幽僻的陳莊》,寄贈魯迅、沈從文。一九三五年二月十八日沈從文發表《〈幽僻的陳莊〉題記》:

他是北方鄉下人,所寫的也多是北方鄉下的故事。作品文字很粗率,組織又並不如何完美,然篇章中莫不具有一種泥土氣息,一種中國大陸的厚重林野年息。現在他把他寫的一個長篇給我看⋯⋯看完這個作品,我很感動。

一九三六年七月,受中共北方局委託,入北平草嵐子監獄傳達北方局指示:可以履行自首書手續(發表《反共啟事》)出獄,遭入獄六年的李初梨凜然拒絕。後獄中黨組織再三確認該指示真的來自中央,六十一人便「履行手續」出獄。此即後來毛澤東、康生構陷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

七七事變後,王林返鄉抗日,參加呂正操的冀中人民自衛軍,寫下取材真人真事的《警號》《小英雄》等精短話劇與短篇小說,很受歡迎。他組織發動「冀中一日」、「偉大的一年間」等抗日寫作運動。

一九四二年日寇對冀中發動「五一大掃蕩」,王林時任冀中文建會副主任,接令撤離,但堅決要求留下:「正如演戲演到高潮一樣,我不能中途退場。作為一個文藝寫作者,我有責任描寫這一段鬥爭歷史,我不能等事過境遷再回來根據訪問和推想來寫,我要作為歷史的一個證人和戰鬥員,來表現這段驚心動魄的民族革命戰爭史。」經負責幹部轉移的冀中區黨委黨委周小舟批准,王林作為例外留下來。

戰地寫作《腹地》三十萬字

堅持鬥爭於冀中,環境殘酷,隨時準備犧牲。敵人碉堡如林,封鎖溝密如蛛網。「端起飯碗來,也不一定能吃完這頓飯。」一九四二年冬,王林像準備遺囑一樣,蹲在堡壘戶的地道口,開始《腹地》寫作。四三年夏完成三十萬字小說初稿。「關於反掃蕩鬥爭的艱苦生活,我都如實地寫進《腹地》中。」他今天到這村,明天轉那村,寫完一疊稿紙就藏入地道中,直到抗戰勝利,才從土裡挖出手稿。

小說主人公辛大剛,一名傷殘回村的八路軍戰士,參加劇團並與女主角白玉萼相愛。村支書范世榮乃破落地主後代,喪妻後也追求漂亮的白姑娘,便借反淫亂之名,在村裡開辛大剛的鬥爭會。此時,「五一大掃蕩」開始,村支書躲到親戚家,村政權癱瘓。辛大剛挺身擔責,帶領村民開展艱苦卓絕的反掃蕩鬥爭。可繼任村支書竟又是黨內投機分子。作品既歌頌冀中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鬥爭,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也抨擊根據地內部蛻化分子,通過先進分子與黑暗勢力展開鬥爭從而構成反掃蕩立體畫面。作品筆觸細膩,全景展現冀中根據地軍民的喜怒哀樂與民心向背。

四九年出版被陳企霞文章槍斃

一九四六年,王林將《腹地》手稿給文藝界朋友傳看,徵求意見。延安魯藝戲劇系主任張庚評曰:「第一節到第六節氣魄大,但辛大剛到劇團搞戀愛去了⋯⋯這村前後支書皆壞蛋,令人不知光明何在。」延安《解放日報》副刊編輯陳企霞(後為大右派)的反對聲最大:「不同意將一個黨的負責人寫成這樣。政治影響不好,讓人覺得共產黨的力量在哪裡?不應該告訴說共產黨裡有壞蛋。《腹地》的主要缺點就是沒有愛護黨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違背了毛主席的文藝原則,這是暴露黑暗。」有人建議:「能否將支書換成副支書?」

此時,王林深悔沒有先看毛澤東的《講話》再寫小說,但當時他連黨報都看不到,哪有條件學習《講話》呢?但也有鼓勵的聲音。康濯寫信給王林:「花了兩天時間,看完了大作《腹地》,我激動得不行!我拼命找黑暗,但找不著!我拼命找『看不出人民力量的東西』,但人民力量都向我湧來!」丁玲勸王林:「將《腹地》給周揚寄去。」

一九四九年一月王林隨軍進天津,歷任天津總工會文教部長、天津文聯副主席、天津作協副主席。孫犁向他透露上層意見:「如作者不修改也可以」。九月三十日,開國大典前一天,長篇小說《腹地》由天津新華書店出版,引起巨大反響。

一九五○年第二十七、二十八期《文藝報》,發表了副主編陳企霞兩萬餘字長評《評王林的長篇小說〈腹地〉》:

這部小說無論是在選擇英雄形象上,反映農村內部鬥爭上,描寫黨內鬥爭和黨的領導上⋯⋯都存在著本質上的重大缺點。⋯⋯黨的領導實際上是被否定了的,黨的作用是看不見的,黨內的鬥爭充滿了牆角原則的糾紛⋯⋯對於我們矢志為工農兵服務的文藝作者,是值得十二分警惕,應該千百次去思索的。

《文藝報》直接代表中宣部發言,陳企霞的評論一出,《腹地》等於被判死刑。當時雖然沒有具體禁止發行的文件,但批判文章一出,新華書店立即全部下架。王林找到周揚評理,周揚不置可否。

三十四年的修改,面目全非

王林一共寫了八次檢討,承認「嚴重的自然主義傾向」,並努力認真地修改《腹地》,一有想法就寫修改提綱,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一修改就是三十四年,像是得了創作後遺症。

文革結束了,王林仍認定《腹地》必須修改,得按「新思想」修改,不時要子女幫謄抄修改稿。在噤若寒蟬、唯恐疏漏的不斷反省中,《腹地》終於無一是處,幾乎無一「敗筆」。儘管王林逐章反思:「太壓抑」、「不典型」、「婦女太落後」、「正面形象還沒有樹立起來」、「應當首先講毛主席的井岡山鬥爭」⋯⋯

一九八四年,王林去世。八五年,修改了三十四年的《腹地》總算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了新版。新版《腹地》相比原生態老版《腹地》,已被改得面目全非,共產黨當然徹底高大了,村民也都有了喜神似的面貌,反面人物全都猥瑣不堪。長子王端陽說新版《腹地》,他讀了幾次都沒讀完,「總覺得裡面有『高大全』和『三突出』的東西,令人啼笑皆非。」倒是一九四九年的原版,讀得他強烈震撼!

六年前恢復四九年原版好評如潮

二○○七年,紀念抗日戰爭七十周年,解放軍出版社再出四九年版《腹地》,好評如潮,「解放和反思偉大抗日戰爭的第一筆」、「真實細膩的自然主義手法是《腹地》的靈魂」、「王林是一位了不起的戰地軍旅作家」。

《腹地》的「否定之否定」,滑稽悲涼,很有代表性地凸顯中共嚴重偏離歷史理性軌跡。陳企霞如此之左,居然後來還當了「右派」!相當意義上,完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揮拳打倒自己」。陳企霞的劃右,有他自己為極左思潮添加的一把柴。王林先生雖然對遭受的批鬥從未服過氣,但他從未懷疑毛澤東的文藝思想,只想改造自己以跟上新時代步伐,只怨自己能力不行,未能深刻領會「偉大的毛澤東思想」。

好端端一部作品,改了三十四年,從真實的自然主義改成「正確的浪漫主義」,搭進整個下半輩子,最後竟全錯了,還是原版好!這不是在開國際玩笑麼?不是在忽悠所有國人麼?一本正經、代價沉巨,最後回到原點。偌大一場徹底的社會革命,最後竟是方向搞錯了。這麼一幕歷史荒誕劇,至今還不准反思,這,這?這!這!!⋯⋯可愛的中國,實在也是悲哀的中國呵!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