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冷靜不屈面對災難
作者: 日吉秀松

專題

更新於︰2011-04-0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 地震、海嘯、核輻射三重災難降臨日本。日本民眾冷靜有序地面對這場世紀之災,表現堅毅不屈的精神和訓練有素的防災體制。

  三月十一日下午二點四十六分,日本東北地區的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以及青森縣等地發生了前所未有的九級大地震,這場地震還波及到關東地區的櫪木縣、群馬縣、千葉縣、埼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以及東海地區的靜岡縣、長野縣。緊接著可怕的海嘯無情地襲擊了東北地區的居民,雙重災難降臨造成八千八百零五人人死亡(截止三月二十二日),將近一萬三千人失蹤。這個數字恐怕還會上升,據最新估計,在這次地震中遇難的人數將超過兩萬,無數的家破人亡,悲傷別離。受災地區滿目瘡痍,幾近毀滅。昨天熱鬧的街道,今天成為一片廢墟,民眾痛失家園,無家可歸。

最恐怖的核輻射事故接踵而來

  然而更加恐怖的事故接踵而至,那就是福島的核電站遭受地震海嘯的衝擊出現核輻射泄漏的危機,真是禍不單行。這場浩災是日本戰後遭到的最嚴峻的挑戰。得以逃命的災民也由於道路交通受阻,援助物資無法即時到達,同時氣候嚴寒,飽受煎熬,飢寒交迫,慘不忍睹。大約有三十萬人分散在二千二百個避難所,不知何時能夠恢復正常生活?應該指出的是,至今還無法完全掌握整個災情,這勢必影響救災工作與災後重建工作。

  關東地區的受災程度雖然不如東北地區嚴重,但是關東地區在地震發生時,感覺到強烈的震動,也有人員傷亡,建築物受損。直接影響東京等地的交通運轉 。地震當天東京都、千葉縣、埼玉縣、神奈川縣等地停電,主要交通工具輕軌與地鐵癱瘓,使得幾十萬人無法回家。有的人為了當天趕回家,排長隊購買自行車,更有人步行回家。

  東京電力公司位於福島縣的核電站的一號爐到六號爐出現核輻射泄漏,導致核電站停止運行,直接影響東京首都圈的供電,東京不得不實施有計劃的停電。將關東與東北地區分為五個區組,按不同時間段實施停電。一般停電時間,一段是早上,一段在傍晚,分別停電三個小時左右。為此各鐵路線也不得不減少班次,有時由於超負荷而停止當天所有的運輸。包括豐田汽車在內的大企業也臨時停產以節省電力,由此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可想而知。

  對於東京電力供應突變所引起的種種不便,日本國民表現出極大的忍耐與積極的配合,這恐怕只有日本國民才能做到這一點。


● 地震災區宮城縣名取市,遭海嘯侵襲,市區泡水,更引發火災。真是水深火熱。(互聯網)

成田機場外國僑民人山人海

   福島核電站告急,牽動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的政府立即作出反應,大地震後日本出現的核輻射危機,引發全球對核安全的討論。德國表示擔憂並暫時停止建造核電站計劃,但是法國則強調其核電站的安全性。(雖然核電在經濟上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核電站畢竟充滿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何時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凶器任何人都無法預估。反核運動由此更添理據。)日本的科學技術雖然是世界的頂尖選手,但是,這次大地震清楚地告訴大家:無論科技多麼的發達,人類面對自然總是很脆弱,不堪一擊。

   美國政府要求在日本的美國公民離開日本或撤離到福島縣八十公里以外,同時還將其駐日本大使館人員的家屬(婦女與兒童)撤退到台灣。法國政府派兩架專機前往日本接送法國公民。英國政府呼籲在日本的英國人撤出東京以及東京以北的地區,以防核輻射的可能造成的傷害。俄羅斯也準備撤退在日使領館人員的家屬。此外還有意大利、葡萄牙、瑞士、荷蘭等國要求在日本的國民離開日本或離開東京。澳大利亞要求其國民離開受地震影響的一都八縣。奧地利則勸告有孩子的家庭暫時離開東京、橫濱。台灣也有相似的舉措,在日本的中國使領館則幫助受災中國人撤離災區。

  在日本主要的國際機場成田新國際機場可謂人山人海,他們基本上是外國人,其中有的人準備搭乘預定的航班,有的人則是臨時趕到機場,欲購買機票而苦苦等待。特別是前往中國的飛機早已一票難求,單程的經濟艙機票竟高達二、三十萬日元(19300─28900港元),即使如此供不應求。經濟艙沒有位子,那就出更昂貴價錢購買公務艙,甚至頭等艙。一句話「走為上策」。人們已是談核色變。

 日本精神與預防地震體制

   「三一一」大地震給日本人民帶來的災難,不僅嚴重影響經濟活動,也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在車站、商店內為了省電,停止使用電扶梯。平時燈火輝煌的商場已變得黯淡無光。為了省電,許多商店提前關門,或者增加休假日。這一切都給民眾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由於需要支援災區,麵包等食品已經出現短缺,蔬菜價格昂貴。另外,核輻射的泄漏已經開始波及到牛奶、蔬菜、自來水,甚至核電站附近的海域,這意味著那一帶海域裡的魚產有可能受到污染。今後蔬菜、海產品價格勢必上升,影響日本民眾的飲食習慣。而且,手紙也變成搶手的商品,婦女衛生棉不得不限制銷售,飲料水更是緊俏......

  面對這一切,日本人民幾乎沒有怨言,大家都默默地與災區民眾共同承受一切苦難。在避難所人們靜靜地等待分發十分有限的食物,沒有爭搶發生。有的人誠懇地提出自己已經受到很多照顧,希望多照顧上年紀的人。這是一種不屈的精神,是一種難以征服的內在力量,乃是由日本文化所孕育出的精髓。這種精神與力量將是浩災之後重建的重要保證。

  日本民眾在災害面前表現的冷靜與有序非常值得稱道。筆者以為日本民眾之所以這麼冷靜,保持有序狀態,與日本有一套成熟的預防地震的體制有關,一是平時保持訓練,二是國民信賴政府有應付地震的責任和經驗。

  日本是個多地震多火山國家,每年有感與無感地震多達上萬次。人們對於自然災害習以為常,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束手就擒,坐以待斃。而是時常進行應對地震來臨的訓練,而且從小學就開始。不僅使人們懂得自救,還瞭解災害產生的原因、過程以及結果,免除盲目的恐懼,造成國人較為從容面對天災。

  日本政府在每一次災害之後,都會痛定思痛,亡羊補牢,吸取教訓。遭遇大地震之後,日本政府一般會根據需要修改建築法,對住宅的抗震強度作出更加嚴格的規定。再者,日本政府在救災方面還有一整套較為可行的措施。儘管這次地震救災物資的投放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招來的批評不絕於耳,但是政府畢竟在全力以赴。由民眾直接選舉的政治人物無論他多麼無能,在此時此刻絕不敢怠慢,因為他的政治生命與選民的態度直接掛鉤,所作所為必須向選民負責。所以民眾也就會相信政府。

  筆者以為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破壞後果,不是單靠本國力量可以解決的,必須發動全世界可以發動的力量共同抗震救災,才能讓受災民眾盡快脫離險境,但是這次日本政府在接受外國救援隊方面顯然慢了半拍,似乎礙於一些不必要的面子。至於有人說,在出動自衛隊時磨磨蹭蹭,浪費了救災時間。筆者認為這不能責怪政府,因為這與自衛隊法第八十三條規定的程序有關,也就是說必須在履行法律手續之後才能正式派遣部隊前往受災地救援。所以在時間上勢必會有所延誤,這是作為法治國家所不可逾越的一關。不是像台灣的李登輝所說的那樣,日本政府因為看了他的書《九二一大地震救災日記》才開始派遣自衛隊救災,這是糊塗可笑的說法。

(日吉秀松:華裔日本學者)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