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仆後繼 揠苗助長
作者: 悅 甫

文化走廊

更新於︰2013-02-06 Print Friendly and PDF

金鐘回應:謝謝悅甫兄賜教。元月號封面「前赴後繼」之誤,在最後完稿時,我亦曾猶豫。查過字典,曰可通用。為免改版,也就通關無阻。在香港行文編輯,往往如臨突襲,亂槍四起,進退存亡,決於頃刻。哪有層層把關、一改再改的機會(更無上級庹震之助於暗中監視)。


●大陸推行簡體字將中國文字傳統打亂。這張照片記錄一個
經典大笑話:中國詩畫研究院名譽院長趙清海,竟將「影后」
寫成「影後」,贈送給台灣名演員歸亞蕾(左3)。

一切出台上市的文字圖像,優劣高低、文質雅俗,全憑傳媒人的專業素質、人格風度而定。概言之,這是新聞自由的本義:既有免於言罪的自由,也有言錯的自由。遊戲規則是尊重法制,因言而起的爭議可訴諸法律。悅甫兄,退休教師也,對時下中文變異,長期關注,敝刊亦受益良多。此文可謂微言大義,內涵深涉黨文化對中華傳統文明的污染。愚在職經年,尤感洗腦術經過文革之浩劫,今朝之滲透,邪霧已經無遠弗屆、無孔不入,籠罩華文世界至今,因以為感,願與讀者共勉。

 

前仆後繼,以前也有自由地區誤寫「前赴後繼」的,但並不多。一月份開放封面,焚身藏人之設計甚為震撼,旁側「前赴後繼」則令人刺目,珍惜雜誌份量,乃草此稿。

受簡體字影響,尤其仁人志士義正辭嚴批評共產黨的文章,常用這成語,誤用誤觸自然大增。誤用,是因為大陸字書、字媒認為它也可以,甚至有些只收「前赴後繼」,與「揠苗助長」之誤作「拔苗助長」差不多,也認為「都可以」;至於源頭,前者似是毛澤東,後者應是郭沫若。誤觸,則是手指和滑鼠點擊問題,類似排版撿字時代的「手民之誤」,無需責怪。

「前仆後繼」是指「前人倒下犧牲」「後人奮戰不懈」,人人不計後果,勇往直前,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的「赴」是「去」,例如「赴宴」,並無奮不顧身「趨死赴義」的氣慨,因此,二者意思涇渭分明,一個義無反顧,一個尾隨而已。前者意氣昂揚 ,後者凡夫俗子,一旦「領導」使用,凡人只好「前赴後繼」,堅持積非成是,「約定俗成」,認可誤用。

粵語「仆」字「街」字合用是咒人去死的話,念「碰」字的入聲,與「前仆後繼」念「赴」,意思、讀音都不同。更奇怪的是,「仆」是「僕」的簡體,粵人恐怕難以接受「僕人」無端端「倒下犧牲」;此外,以為「仆」是「倒下」,就想當然地以為跟「撲」通用,簡直越扯越遠,一派胡言。

「揠苗助長」之誤為「拔苗助長」,則是故意改動,屬於無事生非。話說某甲認為「揠」字比「拔」字難,就不管自己甲骨文專家的身份,將「揠苗助長」的「抽起一點點苗」等同「拔苗助長」的「把苗拔出來」。殊不知,對「揠」「拔」的難易,未必符合大人先生的一廂情願,正如所謂簡體字僅僅五百出頭,連部首相同的加起來才二千餘,比實際常用字三千少不了多少,其中筆劃繁難的字仍然不少。但這區區數百千字,卻大大攪亂了中華文化的承繼。可貴的是,內地已經有恢復正體繁體的呼籲,讓簡體在行書自由自在,各行其是。

新聞「報導」,一向沒有「報道」之例,始作俑者當然是以政權推動「漢字簡化方案」的共產黨。直到一九七○年代,香港明報率先改橫排為左至右,與英文看齊。又首度使用「報道」,由於有不同意見,報社不止一次絮絮解釋,堅稱「新聞報導」意味「報社編輯記者導向性地提供新聞」,不如「新聞報道」的「報新聞、道新聞」,前者主觀,後者客觀。云云。

在黨控制一切的前蘇聯今中共,「消息報無消息」「真理報無真理」,「人民日報無人民」「光明日報無光明」,揚言客觀,批評主觀,其實是顛倒黑白。即使自由地區,大至國家,小至城市,毫不例外,報社只能「報導」有限的新聞,免不了選擇,至於客觀還是主觀,全看專業程度,更重要的是「良知」系數。

「南方周末」「獻辭」被竄改事件,正正是「專業與良知」的勇氣,聲援、抗爭的強弱,關係拘捕多少,釋放快慢,際此「廢除勞教」出台,海內外應推波助瀾,製造洶湧風潮,逼使一黨獨霸移轉為普通政黨之一員,否則政治改革依舊杳然無期。其他例子嘛,舉一反三吧。

二○一三年一月十八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