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轉型還在繼續中
作者: 申 淵

地球村

更新於︰2012-12-09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匈京民主大會後,我們遊覽考察了東歐俄國共產解體後社會經濟、政治景觀及知識分子的現狀,經濟上都存在困難和不足,但是社會穩定、政黨輪替、宗教復興,經商的旅遊的中國人很多。


●今日匈牙利以其自由民主的滋潤,煥發出迷人的光芒。吸引絡繹不絕的各國遊客。

偕友人相約於中國民陣布達佩斯民主化大會之後,遊覽了東歐、俄羅斯等幾個前共產國家,實地考察蘇東解體後的現狀。走馬看花,卻也得益匪淺。過去中共常說:「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這句話在今日仍不失其意義。中國一旦開始民主轉型,蘇東豈能不借鑒?

在布達佩斯,我們住的酒店正好挨著唐人街。我早睡早起,第二天六點多鐘起床,天還濛濛亮,步出酒店漫步唐人街。稀稀拉拉的幾家商鋪顯得十分慘淡。不到七點,店鋪已開門營業。走進一家服裝店,老闆河南人,正在吃簡單的早餐。匈牙利九百八十多萬人口,有華人二十多萬,其中不少河南人。老闆說歐債危機,不景氣,早開門晚打烊儘量多做些生意。現在的營業額不夠付店租水電費,來匈牙利十年賺不到錢,準備打道回國。其他店鋪莫不如此。我造訪過歐美許多唐人街,布達佩斯唐人街是最蕭條的一個。

布達佩斯城中心的多瑙河兩岸是人文景觀最集中最美麗的地方,布達佩斯素有「多瑙河上明珠」和「東方小巴黎」之稱,河兩旁遍布從羅馬帝國到奧匈帝國遺留下來的各式建築,美不勝收。可惜這筆巨大的旅遊資源沒有很好利用,蓋雷特山上的奧匈帝國大皇宮年久失修,乾脆關門大吉。大陸遊客指著匈牙利總統府調侃道:「看這總統府寒酸相,不如我們的縣政府。」附近的建築彈痕累累,據說還是二次大戰蘇軍攻打希特勒軍隊留下的遺跡。

送別東方TANK,迎來西方BANK

政治自由化和經濟私有化的改革成功依賴於憲政轉型,而執政黨壟斷政治權力下的經濟轉型常常被國家資本主義所挾持。東歐國家的劇變可以概括為一個共同模式:「一個國家,二、三個大政黨,四、五家外資銀行,六、七家外資企業」。東歐人說:趕走了東方的TANK,迎來了西方的BANK(坦克與銀行之喻)。

匈牙利雖然加入歐盟,但貨幣仍用自己的福林,自一九八九年率先結束共產主義體制後,在經濟上至今尚未完全融入歐洲大家庭。捷克、波蘭的經濟狀況比匈牙利略微好一些。波蘭的「內部人私有化」,工會全面參與,金融國際化程度低;捷克的「證券私有化」,以全民平均分發資產證券的方式私有化;匈牙利和愛沙尼亞則「面向外資全賣光」。銀行業基本外資化的國家,受經濟危機衝擊更大。波、捷、匈、斯(洛伐克)等東歐第一方陣國家懼怕東方,歷史慣性使他們尋求西方保護傘,承受經濟危機,可謂心甘情願。

無論如何,東歐前共產國家已經通過「民主分家」建立起公正的產權結構並維持穩定的發展過程,這對於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轉型成本儘管很高,但復興最早最快、轉軌成本最低的幾個國家如波捷匈,正是民主化最徹底的國家。這些國家的做法都是在劇變後民主體制下,民眾自己在多元政治的各種主張中投票選擇的結果,所以民眾有足夠的心理承載能力。即使在危機相對嚴重的匈牙利,政治、社會依然穩定。最早轉型的匈牙利在民主選舉中共產黨曾又兩度通過選舉上台執政,政績不揚便乖乖下台,政黨輪替東歐己習以為常。

東歐的外債共達一萬七千億美元,每個國家外債總額幾乎各占GDP的一半。可是東歐並沒有怨聲載道,先期入歐盟的南歐巴爾干國家——克羅地亞、塞爾維亞、馬其頓、波黑、黑山、阿爾巴尼亞的入盟門檻相對很高。聽一位匈牙利議員諷喻說,匈牙利人做學生很努力,霍爾蒂努力做希特勒好學生,拉科西努力做斯大林好學生,如今匈牙利又努力做歐盟好學生。此言不假,匈牙利電視頻道幾乎全部是用德語的來自鄰國奧地利的。

與其他東歐民族相比,捷克人以「冷漠、謹慎、現實、溫和」 著稱。哈維爾有句名言「捷克人是沒有熱情的民族」。一九三八年捷克選擇不抵抗使布拉格成為二戰後歐洲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首都。波、捷、匈三國的民族挫折感都很強烈,這與他們在一次和二次大戰後的遭遇有關。波蘭長期被德國和沙皇蘇俄瓜分,整個國家被迫搬遷三次;捷克是西方綏靖主義的犧牲品;匈牙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站錯隊,飽嚐戰敗國之苦。

俄羅斯經濟不景氣貧富差別大

俄羅斯轉型的陣痛最劇烈,俄羅斯不存在東歐那樣「歐洲一體化」問題,但其轉型初期的休克療法所付出的代價最大。經濟下滑幅度大大超過東歐各國。近期的全球經濟危機中,二○○八年十一月,俄羅斯外匯儲備在一個月內縮水二百八十九億美元,盧布急劇貶值;二○○九年一月工業產值下滑百分之十六。

從莫斯科到彼得堡我們乘坐的是火車軟臥。除了印度火車,看來俄羅斯的軟臥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居然沒有冷熱水供應,狹小的車廂破舊老損不如大陸硬臥,列車員態度生硬,軟件服務遠遠沒有跟上。在莫斯科、彼得堡街頭行駛的汽車大都產自德、法、日、韓、美,幾乎看不到「伏爾加」、「拉達」牌國產車。這和中國情況驚人相似,共產國家都不重視自主知識產權。俄羅斯軍事工業發達,國計民生產業落後。東歐國家更飽嚐社會主義大家庭之苦,前老大哥強行規定每個小兄弟只准發展單一品種經濟,匈牙利分工負責農牧業。

在俄羅斯不景氣的經濟中貧富不均十分突出。紅場上克里姆林宮對面俄羅斯最大的古姆百貨大樓中,歐美進口高檔奢侈品令人眼花繚亂;蓮花大酒店門口停泊著數十輛超長型豪華悍馬轎車,世上少見。另一方面,公園裡的流浪漢躺在冬夜零下氣溫星空下,身蓋塑料袋索索顫抖;拾荒老嫗比比皆是。莫斯科的交通堵塞不亞於北京,凡此種種,我們充分領教了共產國家解體後的通病。

在莫斯科紅場、彼得堡冬宮,甚至在遠離莫斯科的東正教聖地謝爾蓋耶夫修道院聖三一教堂,處處充斥著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據導遊介紹,每年有八十萬之多,而且在急劇增加,今年有望突破百萬大關,為俄羅斯不景氣經濟注入一針強心劑。他們瘋狂搶購瑪瑙、琥珀、蜜臘、套娃、彩蛋等工藝品。難怪俄國佬稱中國人為「無腦暴發戶」。我們在彼得堡夏宮遇到一群南京遊客,問起他們的旅遊費用,都說不知道。原來他們是公費旅遊的銀行職工,公家埋單。在東歐俄羅斯,乃至在整個歐洲,中國人愈來愈多,形成相對封閉的社區。自辦報紙發行量最大的是歐洲版《大紀元時報》,此外尚有《歐華導報》、《歐洲新報》、《聯合報》等,在布達佩斯亦有《布達佩斯時報》、《新導報》。

在俄羅斯最便宜的商品是汽油、伏特加和巧克力。一公升汽油價格等於一公升瓶裝水,也等於半公升伏特加。男性公民未成年便學會酗酒,俄羅斯男性人口平均年齡六十五歲,女性七十二歲,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蘇聯解體後,少數民族國家獨立,俄羅斯人口急劇下降,彼得堡離婚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二以上,出生率低,再鼓勵生育也無濟於事。

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處境

俄羅斯和東歐都經歷過麵包時代,極權社會以麵包代替人權。哈維爾說:「要做真正意義上的公民,只有結束個體服從權力的局面,人們才能從『麵包時代』中解脫出來。」在電影《列寧在十月》中說的「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時代結束後,大多數厭倦了政治的人采取「冷漠和麻木」的態度。

東歐國家在政體劇變後倡導「人類正義的革命」。破解社會冷漠化的第一步是「還原真實」,提倡講真話。哈維爾是有力的倡導者。其次是「道德現實主義的重建」。知識界勇敢地承擔起責任,讓精神再次騰飛。波捷匈斯羅保等前蘇共集團國家,在轉型後都建立起各自的社會「自我拷問機制」,亦即溶入「轉型正義」的潮流。對過去威權獨裁政體的政治壓迫,以及政治、種族或族群社會的不公、虐待、歧視和分裂所做的善後處理,包括對受政治迫害的人給予正義,賠償損失;對從事政治迫害的人追究責任,給予懲治;公布過去政治迫害的歷史真相。這份工作至今仍在進行中。

這時,簡單的反思已經不夠了,責任應該高於生命,東歐知識分子人人爭做人類精神道德傳遞者。但在舊教條盪然無存的那一刻,「鐵飯碗」「大鍋飯」打破後,許多知識分子反而失卻了方向,無所適從。感到不適應和有失落感。而曾在轉型中扮演過啟蒙角色的不同政見者卻發現,自己剛有機會向社會說話,社會就不需要他們了,演員明星反倒成為精神領袖。劇變之後,馬克思認為的精神產品生產的二個基本條件:一定的物質基礎加思想上的完全自由現在都有了,但批判分析精神隨之解構。

東正教在俄羅斯的復興

俄羅斯知識分子素有泛政治化傾向,自詡為真理尋覓者。在經歷過二十年代大驅趕、三十年代大清洗、五十年代大改造、六七十年代大收買之後,磨掉了稜角,一部分人變成精神貴族特權階層。民粹主義出現在強權政治向民主政治轉型過程中,表現在突出個人魅力,強調鐵腕政治,宣傳排外反猶,推崇整體主義和青年尚武精柛,反對普世價值。

俄羅斯曾出現過自由後的困惑,人們問應該要現代化還是後現代化?搞市場經濟、憲政民主還是追求一個原教旨東正教「神秘性與愛」的基杰什城(俄羅斯傳說中的理想家園)。

一部分人轉向神秘主義和宗教烏托邦。南斯拉夫不同政見者米哈耶羅夫把二十世紀蘇東時期和羅馬帝國基督教誕生時的社會環境相比較,說:「蘇聯,正如羅馬帝國一樣,已經為整個星球的宗教復興準備了土壤。」 白俄思想家別爾嘉耶夫認為蘇維埃帝國的「坦克政治」和「古拉格政治」使東正教得以重生。我們親見周末在紅場上列寧墓對面盛大的宗教遊行。

俄羅斯知識分子中有人自稱「基督教無神論者」。他們認為人的內心決定人的命運,極權主義要人們從內心放棄自由,宗教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解放。今天俄羅斯的東正教徒超過五千萬,占全國人口三分之一強。

俄羅斯轉軌戰略基本上在「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思想指導下進行,政治異見者影響相對少些。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知識分子中興起索╱薩之爭(索爾仁尼琴和薩哈羅夫),爭論的實質是俄羅斯應當傾向西方,抑或走東正教原教旨主義之路?其實這是俄羅斯知識界對政治轉型欠缺思想準備的緣故。

批判的現實和現實的批判

歐洲有一句諺言:「Scratch a Russian and you wll find a Tatar。」中文意為「撕開一個俄羅斯人,你會發現裡面是一個韃靼人。」 在歐洲,人們以為俄羅斯人具有韃靼(匈奴、鮮卑、突厥、蒙古)血統和遊牧民族的普世價值,即個性強悍而粗獷,沉於酗酒,他們有天生的排外情緒。我們親眼看見俄羅斯藉導遊如何排斥外籍導遊與他們一起工作。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征服不了俄羅斯的寒冷和饑餓,俄羅斯用誘敵深入、堅壁清野之法讓入侵者困死於掠奪來的遼闊國土和空曠草原上。西方人稱俄羅斯人是「西方的東方人」,東方人稱他們是「東方的西方人」。俄羅斯雙頭鷹國徽上兩個鷹頭分別虎視著東方和西方。俄羅斯歷史上二位最能打仗的元帥庫圖佐夫和布瓊尼都具有蒙古血統;普京總統細小的眼睛和高高的顴骨證明他的祖先是誰。

然而漫步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我佇立在柴可夫斯基、果戈理、屠格涅夫、烏蘭諾娃、飛機設計師米高揚、圖波列夫等大師與許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墓前;我也瞻仰了被法西斯割去一個乳房的卓婭(丹娘)與她兄弟舒拉的雕像以及法捷耶夫《青年近衛軍》群雕;赫魯曉夫那象徵功過參半的黑白二色墓碑和葉利欽用俄羅斯三色國旗製成的別具匠心的墓碑同樣引人注目;公墓裡面也有毛澤東政敵王明和他夫人的雕像墓。面對他們,我對俄羅斯肅然起敬。俄羅斯母親孕育了如此眾多的優秀兒女,使俄羅斯在實際上超然於遊牧民族的影響之上,立足於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的青藏高原之顛。斯大林雖然暴虐專政,對知識分子文化人還是保護的,不似毛澤東那樣愚昧落後,發動荒唐的反右文革,把知識分子趕盡殺絕。

雖然俄羅斯教科書對十月革命和列寧持批判態度並作出正確評價,可是彼得堡火車站和客運碼頭,巨大的「列寧格勒」霓虹燈招牌映入眼簾;莫斯科和彼得堡都保留著列寧大街,列寧雕像隨處可見;聖彼得堡大學仍簡稱「列大」。紅場上列寧墓和他背後斯大林等蘇共領導人墓地依舊,阿芙樂爾巡洋艦和冬宮、斯莫爾尼宮等「革命聖地」仍由人觀賞。俄羅斯人對批判的歷史抱著實事求是的現實主義態度,二戰紀念館裡陳列著斯大林在大本營裡的辦公桌和煙斗放大鏡等日常用品。看守的俄羅斯老大娘說,斯大林領導人民戰勝法西斯,功不可沒。而在中國形而上學盛行,不是全盤否定,便是十足肯定。俄羅斯對歷史的現實態度不也值得我們反思嗎!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