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幻想破滅

毛孟靜


香港人回歸中國後,以為沒有民主,但還可以繼續殖民地的自由法制,明哲保身,二十三條打破了他們的幻想。

 
  香港政府要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掀起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反政府浪潮,相信是董建華及中南海都始料不及的。北京低估了香港人對董建華的不信任:香港人覺得他楞頭楞腦之餘又會精心計算,識得討好北大人。而董建華他一心一意以為,推出國安法是在特區體現國家主權,回歸都已經五年了,特區人有甚麼好吵的?

  董建華沒有政治觀,更缺乏歷史感。在殖民地時代,香港人一般即使未至於忍氣吞聲,也有得過且過的心態。但更重要的,是殖民政府要向倫敦大笨鐘下的政府負責,英國政府是個民主政府。九七後,北京同意這二十三條事宜有點敏感,覺得應該等一等。誰知因為董建華,愈等愈糟。

一國兩制變為一人治港
  九七後的香港,得基本法承諾高度自治,但五年下來,只見見董建華在教育、經濟(尤其地產與金融)以至法治問題上,都由他一人一錘定音,所謂港人治港,原來是這位董先生「一人治港」。

  積聚的民怨,全都堆入了二十三條。香港的反對派發起七一回歸紀念日大遊行,反對二十三條。政界的民主陣營,固在其中,凸顯的非政治人物,有天主教港區主教陳日君,他公開呼籲教徒反二十三條,隨附多項幾近反政府的言論││教會領袖涉政,前有南非,近有東帝汶,並不罕見││但在香港,卻是前所未見的。

  繼律師、記者、教師等後,醫生也組織起來,宣佈「被迫政治化」,籲請同業上街。香港政府在處理薩斯一役上,比起大陸,固然做得好,卻因為是與大陸比較,那個難度也不高。但到了要做檢討薩斯一案之際,董建華竟然宣佈由本來就負責處理薩斯的最高官員楊永強負責,即是叫他自己查自己,秉承董建華用人從來「老朋友拍膞頭」的朋黨主義。這一著激怒了醫護界,肯定會推更多香港人上街。

  在這個敏感時期,廣播管理局又會事有湊巧地,警告電台名嘴鄭經翰在薩斯肆虐的日子裡,對官員發出「不尊重」言論。這項警告,基於廣播管理局收到百多個對鄭經翰不滿的有關投訴,諷刺的是,事發後數日的市民反投訴,達一倍有多,有三百多宗。名嘴宣佈「封咪」放假去也,同時反警告說,「或會從此封咪。」這一幕,肯定又會激發更多港人上街。

癥結在於不信任董建華與北京政權
  二十三條的爭議癥結,在於香港人對董建華政府的不信任,及對北京政權的不信任。盡管香港人對溫家寶及胡錦濤新一代領導人心存期望,但舊日的文革,近年的鎮壓,包括對付法輪功,一貫的迫害羅馬天主教徒及異己份子的手段,更令人毋忘六四,港人心存期望之餘,更保留了更多的疑慮。

  原本一國兩制,即使沒有民主,香港人以為起碼可以明哲保身,起碼與殖民地一套留下的自由法治能再續前緣。二十三條的條文,打破了這個幻想。

  政府派出負責保安的葉劉淑儀,向公眾推銷二十三條。但這名女高官一直是一副洋洋自得嘴臉,動輒「吵甚麼嘛」(粵語「嘈咩唧」)的姿態,只會產生更激怒群眾的反效果。法律事,到底要由法律專家來說。於是政府近日高調地,由律師出身的洋律政專員區義國(Bob Allcock),用口用筆遊說香港人不要怕。

  區義國一篇較新鮮的署名文章中譯六月十九日登在數份報章。文章重點,是說爭議最大的三項條文,有關取締組織的權力(涉法輪功、羅馬天主教會、支聯會......)沒有公眾利益的辯護理由(涉新聞自由,屬於你我人人有份)煽動性刊物(涉《開放》......)等等罪名,本來就已存在於現有法例中,以前不怕,為甚麼現在就怕呢?

  以前不怕,是在無可奈何之餘,明白到一切與大笨鐘掛。即使回歸後,有關「現有法例」,仍未與中共政權、國家安全掛。反過來,就像大律師公會老早說的,既然「現有法例」已經存在,同樣有效,又何需另為二十三條立法?

  香港藝人唐書琛在專欄論二十三條,有這麼一句:「最恐怖的,是無端端沒搬家卻像移民回了中國大陸」。一語道破這場風暴中的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