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革命來完善民主?
◎ 凌鋒

● 台灣媒體在最近台灣反貪腐風潮中扮演不負責任的角色,為政治目的濫用新聞自由,亂爆料,不核實,甚至鼓吹你死我活的革命,摧毀不成熟的民主制度。

 

台灣出生的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隊棒球運動員王建民,最近在賽事中表現優異,獲得美國主流媒體的青睞,也為國爭光,成了台灣人的偶像明星。「自由時報」有一篇「王建民出征日,政壇休兵時」的報導,因許多政治人物是他的球迷,因此他參賽時,可以緩和藍綠對決的緊張局勢。連爆料天王邱毅都通知記者:「今日公休,要看王建民球賽。」

但是最近王建民發出公開信,謝絕媒體訪問。

王建民發公開信拒絕媒體
「近日台灣平面及電子媒體對於我個人出身背景的報導,令我相當遺憾,家人的隱私也已受到侵犯,讓他們承受巨大的壓力和不適。

由於台灣的家人無端承受許多壓力,讓我不得不做出這項困難的決定,未來我將暫時不再接受台灣媒體的採訪,直到情況有改善。」

王建民為人忠厚老實,這樣做是迫不得已。因為他有兩個父親,幼年時生父把他過繼給沒有孩子的伯父,這事並非秘密,但是近來熱衷八卦的台灣媒體以此大做文章。狗仔隊日以繼夜的在他們家門口守候,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拍攝這樣那樣鏡頭,使他在台灣的家庭不勝其擾,也影響王建民的參賽情緒。TVBS是始作俑者,其他跟進。這種「強迫採訪」的手段更見諸於對總統的女婿趙建銘,一出門就被團團包圍﹔即使在屋內,玻璃窗有身影幌過,都逃不出記者鷹眼。趙建銘有趙建銘的問題,但是且不說尚未判罪﹐即使判了罪,願不願意接受採訪也是他的人權。

至於媒體在「倒扁」中扮演的角色,不但八卦,甚至於運用共產黨式的「主旋律」來引導輿論倒扁。其運作方式是:例如早報的頭條標題就成為當天電視追蹤的新聞,而早報與晚報的頭條標題則是晚上政論節目的內容。晚報的頭條有些是媒體編出來的,有些是立委利用言論自由的免責權在立法會裡「爆料」,有些在議事殿堂裡爆,有些在立法院裡舉行記者會爆(如果在院外爆料,須承擔法律責任)。從五月邱毅爆台開案以來,有多少「頭條」落實,就可見有多少才是真料!

趙建銘的鑽戒與李慧芬的發票
以最近的例子來說,八月十八日的「聯合報」頭條是「趙建銘賣十三克拉巨鑽」,再次挑起民眾對第一家庭的不滿。十三克拉巨鑽市場不多,因此價格不菲,但是該文所述價格相當偏低,可見撰文者不懂行情。問題是該報既沒有向出售對象的香港周生生珠寶行求證,也沒有詢問出售者的趙建銘。當天趙建銘委託律師要「聯合報」三天內道歉,否則訴諸法律。當天其他媒體找到周生生在台灣的代理,以及香港的周生生集團,他們都否認有這項交易。「聯合報」開始還強硬,只是到八月二十日,在頭版刊出一個小小的署名「本報編輯部」的「本報啟事」,內容是「本報前日刊載『趙建銘委託蘇德建出售十三克拉鑽戒』報導,未向趙建銘先生及蘇德建先生查證,特此向兩位當事人及讀者致歉。」這個道歉很沒有誠意,因為並沒有說明有沒有這件事情,而只是就未向當事人查證道歉。然而趙建銘在律師的勸說下放棄起訴。

除此之外,SOGO禮券案也是常常有不同的消息傳出,涉及款項不斷增大。消息都是「檢調」傳出來﹐即使檢調否認﹐也放在不重要地位﹐以致受眾還是先入為主。這些消息是「深喉嚨」放出來,還是媒體隨意編造冒名深喉嚨,根本無法查出來,因為媒體振振有詞要「保護消息來源」。

用假發票報銷「國務機要費」顯然不妥;但是在澳洲爆料的台灣紅負責人李慧芬,聲稱有兩袋行李箱的證據,媒體大加渲染,還到澳洲專程採訪,被形容為壓垮阿扁的最後一根稻草,以致檢調請她回來作證,還給她住五星級酒店。她也煞有介事的把兩件行李箱用防水膠膜包起來保護。安全人員大陣仗保護她,在檢調和他見面前﹐邱毅趕到酒店與她密談一小時。結果到高檢署查黑中心打開來看﹐大部分卻是私人用品。檢調人員出來承認,發票不但只是一小袋,而且檢調部門早已掌握其中的正本。媒體的牛吹破。而李慧芬的債權人,包括大伯被迫自殺的夫家卻紛紛現身來追債。在檢調部門保護下,李慧芬連八十歲老媽也不去見,就匆匆跑回澳洲。在她成為名人後,會不會有熱心人士為她虧蝕的公司注資?引人注目。

如果人們還記得,七月份在中正廟前聲稱絕食多日,罵總統府秘書長是「狗」,並表示阿扁不下台不停止絕食的「學生」黎文正,每天接受媒體訪問,也像吃了春藥般。但絕食沒有結束,就查出這位二十七歲的學生因為兩學分不及格被退學,已經不是學生﹔而且多年前曾與同伴一起持械打劫被捕,還好他被釋放未被判刑。停止絕食後,他聲稱全省走透透,下鄉蒐集民意,改以向政黨陳情方式推動嗆扁下台。然而八月十八日的台灣「蘋果日報」卻報導說,「黎文正想紅,楊佩佩招手。」楊是戲劇製作人。

倒扁一班人,變換角色再登場
施明德成立「倒扁中心」進行街頭抗爭,並且發動百萬人百元捐款以後,現在又成為媒體的焦點。媒體每天炒作捐款的進展,似乎形成「全民運動」,造成不捐款就是落後分子或沒有正義感的氣氛,構成社會壓力。問題是有的人一捐就是幾萬,已經可以代表幾百人﹔有的人一千分十次捐出也可代表十個人。這些數字根本靠不住。施明德與馬英九都有意把藍、綠區隔開來,馬英九甚至以「馬先生」而不是「馬主席」名義捐款﹐以突出綠營分化、內部造反的效果。然而人們又怎麼知道捐款者的政治光譜呢?六月藍營發動罷免陳水扁總統的運動時﹐已經徵集一百多萬人次聯署簽名;後來「親綠學者」吳乃德等倒扁﹐發動網上簽名﹐媒體報導幾天後就無聲無息了;現在再發動捐款,還不就是來來去去那班人?只是要把簽名化為街頭抗爭。問題是透過街頭抗爭而不是法治程序﹐終究欠缺正當性。而媒體卻以「誓不兩立」與「你死我活」的腔調來形容這場倒扁活動,一旦因此出現暴力事件,這類媒體不容卸責。

又如,「聯合報」在八月十五日發表「陳水扁:反革命的偽革命者」的社論,把當前的倒扁視為一場「革命」。既令專制統治下的中國,也有學者鑒於革命的後遺症而提出「告別革命」的口號,雖然不能完全認同他們的觀點,但他們用意還是良善。然而台灣經歷了十幾年的「寧靜革命」﹐建立了民主體制的基本架構﹐即使不夠完善,也不必急於用革命手段來把它摧毀吧。台灣是中國民主運動的燈塔,是華人之光,現在最希望摧毀台灣民主制度的是中國共產黨,台灣這些媒體人,再親中也不可聯共制台而助共為虐!

面對台灣媒體的亂象,審視香港媒體有關台灣新聞的報導,竟也隨著台灣親共媒體起舞。如果是香港親共媒體也罷,遺憾的是連反共媒體也不能自制。對不利於綠營的爆料,刊登唯恐不及,而被否定後,卻沒有跟著否定。就如周生生就在香港,台灣媒體越洋詢問,已經否認,同一天的香港媒體卻說:「香港周生生集團則表示,還要再進行查證。」然後再也沒有查證結果。至於馬英九,也是香港媒體的寵兒,他的負面新聞,例如家產的暴增,市長特支費的開支,變賣黨產的手法,以及台北市政府的種種弊案﹐都諱莫如深。施明德因為反扁,有關他與通緝犯陳由豪的關係也成了禁區。這哪裡有媒體的專業精神,而是被共產黨的新聞文化逐漸同化了。

台灣第一家庭有他的問題,但是應該客觀真實的報導,並且聽候司法處理。如果對泛藍有更大影響力的司法部門都不信任,就只能完全回到黨國體制,這是不是台灣某些黨國權貴子弟的努力目標?像一千○一夜那樣編造故事,肆意醜化,不是提供證據而是要被告提供反證以表明自己的清白,這哪裡是法治?哪裡是真正的言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