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戎毛傳中文版出版記
◎ 金鐘

● 編者按:張戎與夫婿合著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文版的編輯出版工作,本刊總編輯金鐘是主要的負責人。本文記敘該書編輯出版的秘辛及作者在與張戎夫婦合作中的一些感受。


● 張戎毛傳深入揭示中蘇關係真相,是一大貢獻。 1954 年 10 月,周恩來,米高揚在北京簽署蘇援協定。

去年六月,當張戎來香港宣傳她的新書《毛:鮮為人知的故事》的英文版時,我在半島酒店為她作了一個專訪〈十年磨一劍 重寫毛澤東〉。她詳細地回答了我的問題,我相信這是透過作者親自讓中文讀者了解這本書的一份最實在的報導。本刊同時也選載了部份篇章。作為一名多年關注和研究毛的寫作者,我是多麼想看到這本別具一格的毛傳的中文版啊。

但是,那天已是月尾,訪問完,我急匆匆趕回來,準備七月號雜誌發表,沒有顧及其他。所以,張戎離港時電話上問我,怎樣沒有談到出版的事?後來,獲悉中文版已交由台灣的出版社出版,我們先後也忙於另外兩本書的出版,時間一晃,就到了今年春天。台灣報紙突然報導原定五月出版的毛傳,發生轉折。中時文化版的大題是〈胡宗南後裔戰勝 遠流棄守「毛澤東」〉。

中文版六月決定在香港出版
在和作者聯絡之後,本刊五月號發表張戎夫婦的聲明及張樸的文章,解釋毛傳中文版為何在台夭折。在這樣的背景上,我們才獲得一個機會,和張戎商談中文版在香港出版的可能性。終於在六月份達成版權協議,雙方認定在香港出版是合適的,條件也是有利的。作者尤其重視香港會更貼近中國大陸的讀者,他們將是這本書潛在的最大讀者群。

於是我成了香港第一名讀到這本書的中文稿的讀者,並有幸參與編輯出版程序。

七月上旬,張戎來紐約出席萬人傑新聞獎頒獎禮,我們抽時間會面,進一步討論有關中文版的編輯和出版問題。商定要盡早出版,爭取在 九月九日 毛去世紀念日之前面市,以回應許多讀者的期盼。確定在編輯上與英文版只有一個不同,即抽起長達一百餘頁的「注釋」。因為注釋中譯工作量很大,張戎解釋說,不想因這項翻譯而再度拖延中文版的出版,而約三十種已出和將出的外文譯本有許多活動需要應付,她不能專注於這項工作。因此,只好先將英文版的注釋放在「開放」的網站上( www.open.com.hk ),以後再補上中文注釋。另一考慮是英文版開本大,已經八百多頁,中文版希望篇幅小一點,以便攜帶和閱讀。

因此,我們做下來,全書七百頁,尺寸三十二開,大約比李志綏回憶錄略為厚一點。另外,和原台灣版設想不同的是,我們選擇了繁體字橫排。其中也有篇幅的考量,橫排比直排的文字容量略大,而港台海外,對橫排版面,一般都可以接受。

張戎追求真實認真負責的文風
張戎是享譽國際的作家,這本毛傳又是歐美評價很高的暢銷書,因此,我們承接這項出版工程,內心是不無壓力的,我們希望做到最好,讓作者和讀者滿意。在這段日以繼夜的敏感而又緊張的時間裡,非常幸運的是,我們和作者的合作,流暢而愉快,基本上完成預定的計劃。過程中,張戎的寫作風格留給我們深刻印象:

第一是印證了她去年訪問中說的「追求真實的寫作原則」。我當然不是對毛一無所知的人,毛傳中那些「鮮為人知」的事,張戎說「言必有據」。她和她那位博學的丈夫披閱了那麼多材料,訪問了那麼多人,深入了甚至是無人涉足的檔案館,每件事都有可信的依據。有些事,我們也「似曾相識」,但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表象不知內裡,張戎有更多更深的揭露。當我們提出個別的修改時,沒有實據,她都不敢輕易採信。

當然,這本書不是毫無可議之處,但我們在編校過程中,切實感到作者的認真負責的態度,這是第二點。張戎的仔細,到了一個標點符號往往都要反覆斟酌的地步。在修辭方面,更是打消了我的一種成見││認為許多在西方留學多年的中國學生往往把中文丟之腦後了,如香港人常說的「英文好過中文」。張戎不是。我不能評論她的英文,但我敢說,她的中文是嚴謹的,有分寸的,不事雕琢的,樸實無華的。這正是五四以來最推崇的文風。因此,我想,只要受過良好的中等教育的年輕一代,都能看懂這本書,一旦開卷就會不忍釋手。

張戎是個講故事的高手。在她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本書《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的諸多書評中,美國時代週刊說她有一種「娓娓道來,不動聲色」的「狄更斯風格」。

張戎學英文出身,在英國二十多年,專攻語言文學。從莎士比亞到當代羅琳,英國文化似乎蘊藏著深厚的傳奇趣味,想來張戎不會不受到薰陶,加上四川人擺龍門陣的天分,這對《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的寫作,描繪自己家族的故事,肯定是大有助益。然而,這本毛傳是面對一堆冷酷的史料、一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當代史,沒有文學想像力發揮的空間,容不得半點矯揉造作││張戎卻依然做到了娓娓道來,不動聲色。比之於《鴻》,寫作《毛》的張戎顯然是更為成熟、更為淵博了。十二年的心血與磨礪,已經使這位寫自傳文學的紀實作家,提昇到我們這個時代罕見的可以駕馭 宏 偉而複雜的題材的巨匠之列。

這個判斷並非誇張。疑者不妨看看:毛和毛的時代已經過去三十年,有關毛的文字幾乎浩如煙海,大陸內外,無論中西,誰下過這樣大的功夫,誰又有這樣大的毅力與魄力去梳理那樣紛繁隱秘的資料?記得在紐約聚會時,張戎的丈夫哈利戴告訴我們:俄國開放了的珍貴的共產時代的許多檔案,竟束之高閣甚至無人查閱,那些專家學者們寧可守著幾十年前的老資料與結論,不圖反思與更新。

顯示毛迷信暴力殺人如麻的歷史
《毛:鮮為人知的故事》,既提供一幅縱向的編年史般的長篇畫卷,又有一個個精彩的橫切面,解剖許多人與事的個案,與毛有關的重要人物都有一個別緻的文字檔。從井崗山佔山為王到文革獨霸天下,展示毛一以貫之的路線,那就是崇尚暴力和武力,無論是造反、流寇、戰爭與和平時期,都以此為不二法門,殺人如麻,血流成河完全被合理化,乃至神聖化。說到死人,不管是梭標捅死,運動整死,按比例處決,紅衛兵打死,還是餓殍千里,毛總是一副輕蔑的口吻:「沒有甚麼了不起嘛!」張戎的書顯示中共黨內多次權力鬥爭中,實質上都涉及毛和中共內部尚存的人道主義信仰和講究務實的溫和派的深刻矛盾。

張戎毛傳出版以來,值得討論的一個質疑是,毛沒有值得肯定的好的地方嗎?為甚麼要把毛貶得一無是處?以我的觀感,這本毛傳正如台灣報章指出的,確是「對毛澤東採取強烈批判態度」。這種態度對不對?當然反對的不少。他們對毛有各種各樣的肯定。

張戎毛傳的第一章第一句話是這樣的:「毛澤東,這個主宰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命運數十年,導致至少七千萬中國人在和平時期死亡的統治者 ...... 」

這句開場白指出兩個重要事實,一是毛是中國億萬人的主宰。意思是毛是獨裁者、專制者││對此,誰能否認?從劉少奇到李銳都不否認。二是毛的統治導致至少七千萬人無辜死亡,意思是毛整人害人,殺人不眨眼,或一意孤行造成大饑荒餓死三千萬,他的罪責,鐵證如山,誰能否認?

張戎的書只是從她和丈夫的研究成果中說明:毛是怎樣變成獨裁者、 暴 君和殺人犯的?她提供實證,還原歷史的真相而已。

張戎和我們這些從毛時代活過來的人,當然都有各自的親身感受,如張戎在《鴻》中所描述的那樣。很多人沒有那樣的感受,包括在毛後出生的一代大陸人和海外華人及西方人,他們看毛與毛時代,隔著重重的時空障礙,可以理解。但是,對於有理性有影響力的人士,可以奉勸的是,他們應該面對歷史的真實,放棄雙重標準。既然,我們對於香港鬧市的暴徒或在紐約、倫敦製造恐怖慘案的兇犯要繩之以法,追到天涯海角不罷休,那麼,對於一個殘害數千萬中國人的 暴 君,為甚麼不予追究呢?

對於這樣的人間惡魔,研究他的成因,他的犯罪史,不是正當不過的事嗎?當一名劫機犯被捕後,是不是還有必要去肯定他曾是一名書法家或好父親?

對中蘇關係系統全面的揭露
作為對中蘇關係曾相當關注的一名研究者,我在張戎毛傳中受到許多啟發。過去略知一二的東西,現在變得極為清晰。我指的是蘇共、共產國際和斯大林在毛的惡魔化過程中有至為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我認為,這是張戎夫婦的一項重大貢獻。

原來,中共從成立,到江西蘇區、到長征、到延安、到內戰、到建國、到六十年代決裂之前,蘇方都給了中共,給了毛巨大的援助,包括派人、給錢、給軍火、給政策、下指示。尤其是金錢資助,蘇聯在德國入侵之前,斯大林親批每月資助延安三十萬美元(一年就相當於今天五千萬美元)而毛堅持武力奪權最早也是來自斯大林的支持 ...... 中共的許多重大決策,都要取得莫斯科的批准。完全可以斷言,沒有蘇共這樣的靠山,中共早就消失於無形,也沒有毛的崛起的任何機會。││這些,史家也有所知,但如張戎毛傳這樣系統完整地加以揭示,還是首見,因為中共至今隱諱其事。前幾年的楊尚昆回憶錄,只說「我們在建黨初期,受過共產國際的資助。」公然撒謊。

中蘇分裂是毛至死的一個夢魘。張戎利用許多第一手資料,描述二十世紀兩個共產大國的恩怨情仇的來龍去脈,裡裡外外,引人入勝地展現中蘇衝突的背後有著深刻的文化背景,鮮明地預示毛代表的東方專制主義及其狂妄、野蠻、愚昧的封建遺風,必將被拋棄,這是對今日大陸現狀的最佳註腳。

張戎的《鴻》是獻給她姥姥和父親的,他們沒有活著看到《鴻》的出版。張戎的《毛》沒有獻詞,但這本書無疑是獻給在毛暴政下死去的千千萬萬高貴的和平凡的靈魂的。十多年前女作家劉真為《開放》寫過一篇她調查所得的彭德懷死前慘況,前年又有大陸胡杰把林昭在獄中反抗毛的專制而悲壯死去的故事拍成影片,想到這兩位反毛的悲劇英雄,令我們這些苟活於世的毛時代的親歷者,無不黯然淚下。張戎這本西方評為「有如原子彈」一般地批毛巨著雖然揭示了驚人的鮮為人知的故事,但我相信,這只是中華民族不幸被一頭惡魔蹂躪的故事的第一章,隨著中國不可逆轉的進程,毛那些罄竹難書的故事,一定會衝破一切阻難,陸續展現在世人面前。人血不是水。中國人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尊嚴,一定會得到確認。

當天安門毛像被摘下,毛屍被焚棄之時,真正解放的中國人不會忘記張戎的這本書,這本書註定將是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