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當選有利大陸民主
◎ 劉曉波

● 國民黨主席大選,實現黨內民主化。馬英九清廉正派,具有遠見,不諱言其抱負是民主統一中國。他的當選是中國之福。

  國民黨在大陸執政時,曾在二戰後召開制憲大會,但國共內戰中斷了這一憲政民主的嘗試,蔣介石退居台灣後,在威權政治的框架下進行多項改革,既為經濟奇跡奠定制度基礎,也為未來的政治民主化打下地方自治的基礎;八十年代,蔣經國以大政治家的魄力和遠見,毅然解除「黨禁」和「報禁」,創造了台灣的政治奇跡;李登輝繼任之後,又把台灣引上全民大選和憲政改革的民主之路。

  可以說,國民黨對台灣的貢獻有目共睹,遺憾的是,引領台灣的經濟起飛和政治改革的國民黨,唯獨對自身的改革缺乏應有力度,以至於,百年老黨的沉重痼疾、政客自私和內部分裂,使國民黨在兩次大選中連續失敗。國民黨不是敗給強大的政治對手,而是敗給自己的老朽僵化。


邁出國民黨民主化的關鍵一步
  今天,國民黨終於邁出了黨內民主化的關鍵一步,全黨首次實行公開的主席競選,選舉的自由、公平、透明勝過總統大選,最後,馬英九先生毫無懸念地當選黨主席。

  敗選的王金平向對手發出祝賀,總統陳水扁派人送花籃到台北市政府,祝賀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也在第一時間兌現承諾,力邀王金平出任第一副主席。儘管王金平避而不見馬英九,還用「追隨連戰,永遠作國民黨的義工」來婉拒馬英九的邀請,但國民黨如要奪回政權,已經沒有了分裂的本錢。二人合作拼下屆大選,是個人和黨的雙贏;而二人分裂,必將是又一次雙輸;二○○○年連、宋分裂的前車之鑒,何其慘痛!

  與二○○四年多有曲折的總統大選相比,此次馬英九以壓倒性優勢贏得選舉,在我看來是一次多贏的選舉:一、國民黨在台灣民意中獲得了浴火重生的新形象,使其民意支持度再創新高,選後民調顯示:近百分之五十人肯定國民黨的在野表現,滿意度為五年來最高。二、馬英九掃清通向二○○八年大選的黨內障礙,可以充分施展其遠大政治抱負;三、即便敗選的王金平,也由此提升了島內外的政治知名度,增加了政治資源;四、讓大陸民意和國際社會對兩岸關係有了新的期待,期待馬英九的「和平的民主統一」的理念落實為國民黨的大陸政策。

  儘管,鮮花和賀辭過後,擺在小馬哥面前的是一個個嚴峻的挑戰,從黨內改革到黨內整合,從泛藍整合到政黨競爭,從縣市長選戰到總統大選,從緩和島內統獨之爭到改善兩岸關係,然而,對於一個有抱負的政治家來說,挑戰就是機會,挑戰有多大,機會就有多大;挑戰越嚴峻,機會就越難得。

大陸人為國民黨焦慮
  此次國民黨大選,讓我這個大陸人好生羡慕,我為台灣、國民黨和馬英九本人感到欣喜。

  我一直為百年國民黨焦慮,希望它在蔣經國之後及早改革,儘快由一個獨裁黨變成民主台灣中的一個真正的現代政黨。但它的老朽、僵化和黑金,根本無法適應台灣民主化的腳步,導致國民黨二○○○年大選失敗的內部分裂,很大程度上源於黨內民主的缺席。

  面對民進黨上台、政黨輪替已經完成的台灣現實,黨主席連戰居然為了個人過一把總統癮,不思黨內改革且硬挺著非要參加二○○四年大選,結果是國、親捆在一起,仍然敗給了陳水扁。

  其實,凡是希望兩岸最終走向「民主統一」的華人,大家對國民黨的焦慮,也是對台灣民主的焦慮。因為,成熟的民主社會建立在良好的現代政黨政治生態之上,現代政黨政治又建立在成熟的黨內民主之上。而沒有黨內民主的政黨,不可能成就真正的現代政黨政治,也就不會催生出成熟的民主社會。所以,作為台灣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能否完成黨內改革,由一個獨裁老黨轉變為全新的民主政黨,不僅關係到國民黨的生死存亡,也將直接影響到台灣民主的未來。

  國民黨在失掉兩次大選之後,已經再沒有吃老本的本錢,必須進行真正的黨內改革,由傳統的欽定黨主席轉變自由競選黨主席的選舉,已經邁出了走向現代民主政黨的關鍵一步。馬英九代表著一種充滿朝氣、銳意改革的年輕形象,對民進黨也會構成巨大壓力,推動民進黨的改革。兩大政黨的改革,實為台灣之福。

  國民黨在完成了關鍵的民主化進程之後,島內民意必將對國民黨抱有更高的期待,而處理好與民進黨政府的競爭關係,無疑是國民黨能否贏得更多民意的關鍵。作為島內最大的在野黨,國民黨與執政黨之間的恩怨不可謂不深,競爭關係不可謂不激烈,甚至發展為誓不兩立的「敵對狀態」。而要在這種競爭中贏得多數民意,關鍵在於馬英九領導下的國民黨能否擯棄黨派偏見而出於公心,擺脫與民進黨政府處處對抗的思維,而轉向良性的競爭合作方式,在涉及到台灣人民的共同利益的問題上,能夠助扁政府一臂之力,在監督政府、公共政策和幫助政府等方面有所建樹。

期望小馬哥兌現承諾推進民主統一
  在台灣民主的成長中,也在兩岸關係毫無起色的僵局下,我一直希望馬英九能夠執掌國民黨,甚至希望他重新奪回台灣的執政權。因為,在當下台灣的知名政治人物中,馬英九不僅最廉潔,也最具政治家的寬闊視野和政治遠見。在台獨勢力不斷壯大的情況下,他的政治立場最鮮明,從不諱言自己懷有民主統一中國的政治抱負。

  在國民黨中,馬英九的民主理念最堅定:一方面,他堅持對國民黨進行根本的改革,最有能力領導國民黨走向浴火重生;另一方面,他對中共的獨裁體制及其反分裂法的批評也最強烈。在四月份連戰前往大陸訪問前夕,馬英九建議連戰與中共討論民主問題。「六四﹂十六年來,馬英九年年都會在台北參加祭奠和發表演講,他還支持法輪功的和平抗爭,就憑這一點,他的為政之德就令人感佩。

  所以,最害怕民主的北京當局不會喜歡馬英九,不久前拒絕給馬英九入港簽證。但面對馬英九高票當選的現實,已經開啟了國共對話的胡錦濤政權,也不得不改變對馬英九的態度,君不見,胡錦濤已經向馬英九發出賀電。

  同時,曾經擊敗過陳水扁的「小馬哥」,是唯一有實力為國民黨奪回執政權的人物,馬英九順利當選黨主席後,台灣的最新民調顯示:對王馬兩人競選過程中的表現方面,以百分比計,五十八肯定馬英九表現出色,四十一稱許王金平的表現。百分之六十五人支持馬英九代表國民黨角逐二○○八年總統選舉,而支持王金平的只佔三十三。如果馬英九真的能在下次大選中獲勝,就有機會在連戰開始的國共對話的基礎上,進而兌現他的「一國良制」的大陸政策,以「民主牌」應對中共的「統一牌」。

  當下的兩岸對比,在實力上大陸勝過台灣,而在道義上台灣勝過大陸,台灣用以對抗北京政權的武力威脅的最大資本,也是台灣贏得國際社會支持的最大本錢,就是其自由民主的偉大成就。無論統獨,能夠確保兩岸和平與人民福祉的最佳選擇,無疑是讓大陸中國儘快走向民主化。作為同文同種的民主台灣,不僅能夠以其成功的政治轉型為中國提供榜樣,更重要的是,如果台灣肯於向北京政權打民主牌,借助統一的槓桿來對北京施壓,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推動大陸走向民主化的最大外力。

台灣是促進大陸民主的最大外力
  從短期看,在台獨的國際空間日漸狹窄的情況下,只有「民主牌」,才是台灣應對中共的王牌,既能檢驗出中共政權是否有統一的誠意,也能使中共對台的武力威脅失去藉口,更能贏得國際主流社會和大陸民意的支持。從長遠看,誰能促成兩岸的「民主統一」,誰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也將留名在世界民主化的歷史中。
 
  所以,陳水扁此前也曾表示:兩岸統一談判的前提是大陸政治民主化。他在美國《新聞周刊》時說:台灣願意「討論任何的和平協定——長程、短程或是中程。」但前提是:「如果有一天台灣的人民選擇與中國統一,必須在他們的政治情況能充份協調,兩岸都享有民主選舉、多黨政治、真正中立的軍隊,以及言論自由。此外,屆時中國的平均所得也應該與台灣人民的相當。」「三十年只是一個建議的時間規劃。如果屆時中國還沒能有成熟的民主,我們可以延至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有何不可?」

  作為身志著於中國民主化轉向的大陸人,我當然最希望看到台灣朝野能夠超越統獨之爭,也逐漸擺脫只重經濟利益而淡忘道義關懷的冷漠,走出只重經貿交易而忽視政治互動的短視,而從道義高度和政治遠見出發,積極主動地幫助大陸中國向著民主化轉型。幫助大陸中國完成政治民主化的社會轉型,不僅是兩岸人民的福祗,也是對整個亞洲乃至全球民主化的重大貢獻。

  環顧當今世界,大陸政權在事實上已經變成全球獨裁勢力的最後堡壘,特別是最頑固的極權朝鮮主要仰賴北京政權的支持。如果大陸中國能夠在國內外民主力量的推動下,儘快走上政治民主化之路,進而變成像台灣一樣的民主社會,流行於民主國家的「中國威脅論」將自動消失,也很可能產生又一次多米諾骨牌效應:其他獨裁政權,即便不隨之雪崩,其生存空間也將急遽萎縮。

  這,不僅是中國之福,也將是世界之福。

  以我這個大陸人視角看,此次國民黨大選黨主席,像台灣二○○○年的全民大選一樣,眼下,無論誰贏,都是民主台灣贏;未來,可能為中華民族融入世界主流文明提供最大的外來助力。

  二○○五年七月十八日於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