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盡成灰
金鐘

 台灣一些前輩同行喜歡奉于右任的兩句詩為座右銘:「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給後輩無限的啟示。七一,已經成為一個耀眼的日子,香港慶祝回歸祖國,大陸慶祝共產黨萬歲。可是香港民主派已把七一定格為爭取權益的示威日。今年七一遊行,民主派表達不滿北京欽點新特首,仍然要求Ο七Ο八雙普選。曾蔭權獲得高民調支持和八百人小圈子九成提名,和董建華連任一樣自動當選,與其說顯示香港社會的「和諧」,不如說北京的對港統戰進入和港英時代的精英結盟的新階段,這種結盟將比親共傀儡治港更有效地實現北京樂見的「穩定」。

 對於中共的七一黨慶,中國人自然有很多感觸。最近海外有一個「退黨」運動,中共則宣稱黨員已近七千萬。我們相信這不是浮誇,因為今日大陸入黨是有利可圖的事,而對於共產黨的醜惡,百般掩飾的效果不容低估。所謂「偉光正」的神話,在現實層面相信已騙不了人,但在歷史範疇卻還是可以裝神弄鬼。中宣部壟斷著從辭海到教科書、從電影到演唱會的審查權,對重大議題的異見,九死一生也難以出台。現在熱門的抗戰話題便是一例。本期專題以有限的篇幅重點揭露中共六十年來如何扭曲歷史篡改歷史,向一代又一代的大陸人灌輸國民黨如何反共不抗日,蹲在峨眉山等待摘桃子,而共產黨又如何領導抗日統一戰線,承擔主要的抗日使命 ...... 其實完全顛倒黑白。抗日的主戰場是蔣介石領導的國軍負責的,舉行大型戰役二十餘次,重要戰役上千次。最有說服力的是這樣兩組數字:據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提供:國軍陣亡將軍共二百零六人,共軍僅左權一人;國軍擊斃日軍少將至大將共四十五名,共軍擊斃日將僅五名。

 本期選譯張戎毛傳有關抗日時期的章節,也可以證實中共如何借抗日之機,保存實力,擴大地盤,在蘇聯的支持下,準備和迅速發動內戰,這是中共亂中奪權,擊敗國民黨佔領大陸的重要原因,毛澤東感謝皇軍的話絕非戲言。


 張戎是文革後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她在英國拿到博士學位後,九一年出版《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成為中國作家最暢銷的作品(二十種文本,近千萬冊),然後又以不下十年的功夫,和她先生合作寫成舉世無敵的毛澤東傳,不僅功力非凡,訪問大陸二百餘人海外近二百人,其中很多人與毛有過交往,並在若干檔案館取得罕見資料。這本書的權威性,正如英國書評所說「絕對可以結束對二十世紀最嗜殺最腐敗的獨裁者的時髦崇拜。」作為一本長期堅持批毛的雜誌,我們感謝張戎為中國人和中國歷史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這本書盡到中國知識份子「不容青史盡成灰」的責任,它必將促進中國民主化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