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吃掉自己的兒子
◎ 金 鐘

台灣十二月立委選舉泛藍過半,但並未改變台灣的政治版圖,中間勢力與小黨的萎縮,凸顯民進黨國民黨的長期爭鬥,將主導台灣政治。

  十二月十一日的台灣國會(立法院)選舉,被認為是執政民進黨繼三月總統連任以來,爭取長期執政的關鍵一戰。選前泛綠重量級人物傾巢出動,大力輔選,陳水扁總統提出民進黨達到立法院一○一個席位的指標,估計泛綠可達一百一十三席,以圖改變上屆國會泛綠與泛藍一○○席比一一五席的劣勢。可是,選舉結果泛綠席次才達到一○一席,而泛藍獲得一百一十四席,超過總席位二二五席的半數,和泛綠過半的預期正好相反。

  香港這次赴台觀戰的隊伍至少有五個團,我們「新聞團」十來人,安排了多場座談與參觀活動。在十日的選前座談會上,幾位台灣知名學者的估計都是「藍綠都不會過半」,因為中間勢力空前增大,可得十至十五席。我私下問過不少台北同行朋友,他們也表示「很難說」。因此,國親聯盟小勝,並不令人吃驚,倒是泛綠比預期失掉十多席令人意外。

比總統大選更為理性更為成熟
  這次議會選舉,比起三月總統大選沒有那樣精采而富戲劇性,投票率也比上次少了二十一個百分點,但是,如果深入瞭解這次選舉的一些「亮點」,自會發現許多有趣之處,對於有志學習民主、研究台灣的中國人而言,這次選舉是一個生動的教材。可以評估台灣人在民主自由道路上取得的成就。

  令我們見證今年台灣兩次大選的人最為感觸的是,兩次大選之後的不同反應。上次因為一個槍擊案,輸掉的國親陣營不服氣,纏鬥至今,即使李昌鈺作出「槍傷」的判斷,「自編自演」的指控仍然酵力無邊,成為泛藍的凝聚力之一。十日那天我們去國民黨中央黨部出席記者會,他們散發的一袋主要材料仍然是印刷精美的「三一九兩顆子彈」。令我想到一位資深的非綠營同行朋友對我幽默地談到對槍擊案的看法,他說:槍擊案是真的,那是上天幫他(阿扁)當選;若是假的,能做出如此絕妙的自編自演,本領超人,也應該當選。(我不隱諱對槍擊案有強烈的好奇心,希望看到有一個「破案」的結局。最近李昌鈺再度赴台表示破案有希望。)有了兩顆子彈,陳水扁的當選合法性存疑,連宋的世代交替便可以緩行,而今泛藍過半,國民黨的權力接班更增加難度。
這次議會選舉猶如二○○○年總統大選,進行得平靜,結果也無爭議。泛藍表現節制、謙恭,只說是「小勝」。泛綠則沉入自省之中,不僅接受選舉結果,而且陳水扁、張俊雄等都表示要對敗選負責,辭去民進黨主席與秘書長之職。港澳之友舉辦的選後座談會,原由張俊雄致開幕詞,因敗選而臨時避席,主持人翁松燃教授解釋說,張認為敗選要負責,失去了原有身份,不便再出席。

顯現兩黨政治大趨勢
  在一個聚會上,我聽到不止一位泛綠的媒體健將坦稱,民進黨這次敗陣是好事,人們不願意看到「一黨獨大」的趨勢重現,泛藍贏一次,可以教訓一下民進黨改善執政。有人估計說,如果這次是泛綠過半,社會很可能出事,泛藍一敗再敗,輸光光,必有極端份子挺而走險,現在可以擺平了,是當前最符合台灣利益的選擇,「真是天佑台灣!」

  我感到這不是一種失利後的自我解說,而是折射出台灣民主整體的成熟度。台北知識界雖不乏狂妄偏激之士,但基本面無論藍綠是理性的,他們經過十多年選戰的歷練,提昇了民主素養,知道台灣民意的結構和國家根本利益所在。各方反應顯示,人們對這次大選表現的一個傾向懷有共識,那就是台灣政治格局已走向兩黨制,即民進黨和國民黨將成為政壇的主導力量,不說無黨派勢力,即如兩黨的戰略伙伴親民黨和台聯的空間都將遭到不同程度的挑戰。這兩個黨在這次選舉中明顯地失利,尤其親民黨比上屆少掉十二席,而台聯候選人當選比率只有二成三(民進黨國民黨當選率都在七成以上)。民進黨與國民黨今後誰也吃不了誰,而且,二者由於在國家認同這樣根本性問題上存在分歧,勢將有一番長期的激鬥,這大約是台灣未來不可迴避的現實。或者說,這也是台灣民主的不幸之處,如美英的兩黨制皆無國家認同並涉及一個境外大國的嚴重困擾。

民進黨勢頭並未減弱
  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多大程度上遭到挫敗?是可以分析的。就議席過半這一選戰指標而言,無疑是敗給了泛藍。但從台灣政治版圖的勢力檢閱來看,民進黨的態勢仍在成長中,它仍然是國會第一大黨,(佔有八十九席,如果國親二黨合併當然會超過民進黨),從一九九五年以來,它的成長趨勢向上並在二○○一年已超過國民黨。這次選舉,民進黨席位只增加二席,但選票三百四十七萬票,超過國民黨的三百一十九萬票,維持了三月總統選舉的勝選氣勢。換言之,泛藍過半並沒有造成大幅度民意的板塊移動,而這種板塊移動正是三月總統大選陳水扁勝出的基礎。

  反觀國民黨,它與親民黨、新黨合共席位比三年前少了一席,而得票率三黨合共從百分之四十九點七跌到四十六點八,民進黨加台聯的得票率卻從百分之四十一點一增加到四十三點五。而國民黨增加的十一席,完全來自親民黨,並非自身成長,泛藍與泛綠的此消彼長,已相當明顯。未來泛藍的統合,問題不少,連宋介蒂難解,都不容對今次泛藍過半作過高的估計。

  不少人解讀泛綠的選敗是由於統獨議題的過份發揮而適得其反。選前許多人看好泛綠的原因之一是陳水扁「會拋議題」,而泛藍無接招之力,如正名運動。在選後座談會上,台大教授、前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及民進黨中國部主任許淑芬都談到這個問題,他們表示,人民心理上是同意正名的,而且政府實際上已努力多年,現在只是說出來而已。但不應以激進方式進行。他們承認大張旗鼓的做法,可能有部份人不接受。

成也配票,敗也配票
  議題炒得過度的負面影響很難量化,但在競選的技術層面卻有一個重要的觀察點,那就是配票制度。即在同一選區,避免同黨候選人得票懸殊,用一定方法使票數較均衡分配,達到最多同黨人當選。經典的例子是一九九五年立委選舉,民進黨在台北市南區四名候選人,但僅有二十四萬票的支持度,很難全上。候選人之一的沈富雄提出「四季紅」配票方法,籲請支持者按其出生的季節,分別投給四位候選人,結果四人均告當選。

  國民黨也搞過配票,沒有民進黨那樣成功。但這次選舉,國民黨配票卻大為奏效,它也學民進黨號召大規模跨黨配票,力求席次極大化,公開以出生月份、性別等方式投票給既定候選人。
  聽學者說,有人很反對配票,認為是綁架了選民的自主意志,不合理,以政黨的利益犧牲選民的個別選擇,讓受爭議的候選人隨黨當選,劣幣逐良幣。操作上也有風險,多次造成優者落選,或同黨候選人反目成仇。配票進一步便是「棄保效應」,如九八年馬英九、陳水扁、王建瑄競選台北市長,王肯定出局,於是在投票前日,公開要求支持者將票投給馬英九,促進馬成功當選。

台北市南區:一個典型的個案
  與配票相關連的是民調。民調無疑是反映民意的有力手段,也是競選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民調可信卻不可全信,種種原因,甚至可以使民調帶有虛假性,片面性,有時還會誤導選民,使人覺得高民調候選人,不必投他,也會當選,結果往往相反。這次台灣大選便有一批高民調候選人高票落選,蔚為奇觀。

  大台北市人口多,分為南北兩選區,南區的選情可以作為這次選舉的一個典型加以解剖,非常有趣。該區應選十人,參選達三十人,為參選人最多的選區。其中十六名候選人是無黨籍的,結果開出六萬票以上超高票二人,超低票(七、八十票)四人,而國親民台四黨的明星候選人雲集,被稱為「大流氓」要打倒民進黨「小流氓」的李敖也在其中。開票結果,民調排在三、四名的沈富雄,民調在六、七名的陳學聖、段宜康全都高票落選,民調在安全線之外的民進黨王世堅竟拿到六萬五千票,李敖則以一千四百票之差擠掉高知名度的民進黨段宜康成為吊車尾的險勝者。獲七萬票的首選賴士葆則是選民對他上次高票落選的補償。

  高民調、高知名度與得票不相稱,奉行「中道」主張藍綠和解的沈富雄、陳學聖落選,都具有全國示範意義。顯示在藍綠對決的政界中間路線市場很小。台北市南區的選舉反映了配票的威力與弱點,無論是政黨配票還是選民自動配票,都滲透在每個候選人的選票中,而不單純是「選賢與能」了。

  關於沈富雄,值得添加一筆。他的敗選最令佔多數的淺綠淺藍人士震動,沈是民進黨大佬級人物,連任四屆立委,形象、口才、思路均有獨家之長,他的當選條件應超過許多上榜者,然而選民竟沒有給他一席議政地位,而像剛和他進行電視辯論,鼓吹台灣接受一國兩制,說老共打來台灣人死光但會留下他一人的李敖卻擠進了國會殿堂。無他,在極度分化的台灣政治舞台上,非藍即綠,色彩不夠鮮明者殊難上位。該區台聯主席之子黃適卓以獨派立場叫陣當選是另一例。六十五歲的沈富雄,美國醫學博士,性耿直富才情,他有詩道:

「陣亡了,像唐吉訶德。裡屍的馬革尚未備妥,我卻已頹然倒下。」

  他是這場選舉的一個悲劇人物。他空懷一腔情義告別戰場:「孤臣無力可回天」。

台灣民主以專業化姿態邁進
  至此,可以作出概括:現代民主制度已進入一個高度專業化而非理想化的階段。台灣記者形容國民黨這次選戰以精準的輔選策略救弱補強,幾乎沒有落空,「使得藍綠決戰中台灣,國民黨痛宰民進黨。」而國民黨秘書長林豐正分析國民黨三大勝選原因是:「一、總量管制成功;二、國親新三黨充分合作;三、配票成功,席次衝高。」林還感謝為配合配票作業而犧牲的高民調候選人。(十二月十二日中國時報)。

  這裡沒有統獨議題的是非,全是競選的技術層面歸納。可以補充的只是泛藍上下一致的救亡意識,造就了一次哀兵必勝。

  那麼,逆定理可否成立:如果民進黨不是以驕兵心態臨戰,嚴陣以待,嚴密布局,發揮配票優勢,席次不說過半,起碼也不會輸掉十多席吧││這當然是完全可能的。
  最後,回到一個隱性話題:兩岸關係。如果同意上述觀察,結論應該是:這次台灣國會選舉的勝敗,基本上或本質上與兩岸問題無關,無怪乎台北當局與北京當局都表示,立委選舉後的兩岸政策不會改變。台灣仍然會做她想做也可以做的事,但將受制於一個不可改變的現實,即藍綠兩派的更趨理性的政治平衡,而北京也依然會做他想做卻未必可以做的事。

需要說明的是,台灣選舉的配票制度這次選舉是它最後一次大顯身手。下屆立法委員選舉將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制,例如台北可分十個選區,一選區只選一名立委,各黨只推一人參選,一票只選一人,另一票選黨。配票遂告絕響。而且,立委人數將從現有二百二十五人減半為一百三十人。議員更精選,權力也更大。二○○七年開始。這是台灣國會改革的重要進展。

台灣民主就這樣帶著她的歡笑與熱淚,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把一切辱罵與威脅拋在後面,越走越遠。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