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小販楊恆均
張成覺

● 擁有廣大讀者和巨大影響力的網絡作家楊恆均,被稱為「民主小販」。他的文章視野寬廣,見微知著,雅俗共賞。字里行間沁透著真誠的良知。


● 民主小販楊恆均2010年春在日內瓦參加世界廢除死刑大會,會後遊行。(互聯網)

  「在當今中國的網絡作家中,誰的博文在知識界影響最大?」大概許多人會不假思索地答曰:「韓寒」。然而世界知識出版社的編輯卻給出另一個名字:楊恆均。

  該出版社最近推出楊恆均網文選集《家國人生》,扉頁「作者簡介」最後一句寫道:

  「有粉絲幫助楊恆均博士維護博客,先後在不同的網絡平台創建了十多個博客,瀏覽量短時間內均逾千萬人次,騰訊博客更達兩千多萬人次,在知識界,其影響力之大,極為罕見。」

  毋庸諱言,韓寒的博文有的點擊率上億,雅俗共賞。但「被讀者親切稱為『民主小販』,擁有極高聲譽」的楊恆均,則「以獨立思考和嚴肅題材寫作著稱」。其對國際問題的精闢分析,往往獨具慧眼;為民主憲政搖旗吶喊,更是不遺餘力。與韓寒相比,可謂各有千秋。

母親的教誨和父親的眼淚

  一九六五年出生的楊恆均,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曾在外交和安全部門工作,後出任駐外機構要職,再於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從事國際戰略問題研究,復於華盛頓和悉尼研究國際問題。可見「天下事」正是其本行。但他這本網上文集處女作,卻把「家」和「國」置於前面,其中寫「家」的雖只六篇但親情流露,感人至深。

  對此,著名雜文家鄢烈山在該書序言中寫道:「成就他最根本的,除了天賦的悟性,我以為是兩點:一是堅守真誠善良正直的良知......二是勤勉。」

  這「堅守良知」和「勤勉」,正正來自「家」──母親和父親的教誨與影響。尤其前者,在該書第一輯《家》中明白地宣示緣自「母親的教誨」和《父親的眼淚》。

  「母親的教誨」可概括為三個「不要」:

  「不要撒謊,不要欺負弱小,不要拿別人的東西」,見於楊恆均二○○八年在博客/網誌作者年會上的壓軸即席發言。而書中所載屬其中之一:「不是自己的一分也不能拿」。這跟宋代岳飛的至理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可謂異曲同工,卻又淺顯通俗,於現時大陸「國情」特別富於針對性。

  講到「不要欺負弱小」,書中描寫了兩段往事。一段發生在作者八歲時,即文革中的一九七三年。事緣一次打架後,其處於下風的同齡對手上門尋釁,破口大罵身為「被管制對象」的作者之父,後者避於家中憤懣難平。這位「還是學校校長,一直老老實實做人,謹小慎微,從不敢惹事」的中年知識分子,終於當著三個兒子的面,發出了「害怕鄰居聽到而壓得低低的嗚嗚的哭泣聲」。另一段寫作者八歲的兒子鐵蛋在悉尼成了班上的「孩子頭」,一位意大利老太太上門投訴,「希望我們讓鐵蛋不要欺負她孫子」。作者大為意外,忍不住向兒子大發雷霆,「第一次打了他」:

  「最後我高聲喊道,你可以不讀書,你可以考零分,你可以沒有工作,我帶你去要飯,你可以被別人欺負,但記住永遠永遠不能欺負比你弱小的同學,永遠永遠不能欺負那些沒有能力和你抗爭的同伴,永遠永遠......沒想到講著講著我竟然流出來眼淚,而且最後忍不住哭了起來。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兒子面前哭。」

  這樣的眼淚難道不是心靈的淨化劑嗎?如果說,作者基於其良知鞭笞假惡醜,其中感性的成分居多;那麼他對民主的傾力推介與生動闡釋,就更多地出自理性的思考。而這種思考又離不開設身處地的體驗,使他能夠「言人之所未言」。用鄢烈山的話就是:

  「楊恆均穿行體制內外的經歷,遊走世界各國的閱歷,是大多數寫作者不可能具備的」。的確當今的網絡作者中,曾到過五大洲五十多個國家,廣泛接觸各色人等,上自美國華盛頓政府高層以及其智囊機構的學者、教授、研究人員,下到歐、亞、非、澳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平民百姓,彼此親切交談言笑晏晏如楊恆均者,以筆者所知似無第二人。

從西方生活中挖掘民主的真締

  正由於作者深入到西方文明社會的各個角落,歷時二十餘年,因而深刻地認識到:

  「民主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價值觀,同時是一種制約權力、利益分配機制,更是一種目前在地球上大多地方變得稀鬆平常的生活方式......」最後面這句話,十分耐人尋味。

  我們不妨回顧一段著名的毛「語錄」:「民主這個東西,有時看來似乎是目的,實際上只是一種手段。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民主屬於上層建築,屬於政治這個範疇。這就是說,歸根結蒂,它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

  毛在一九六二年的七千人大會上又講過:「民主就是讓人講話。」這兩段語錄曾被中共奉為圭臬,它卻表明毛既不懂馬克思,更以救世主自居。所謂「上層建築為經濟基礎服務」一說之謬誤暫且不議,僅就將「民主」詮釋為「讓人講話」而言,便露出其君臨天下之孤家寡人面目。他可以恩賜式地「讓人講話」,也可以乾綱獨斷不「讓人講話」,哪怕其「親密戰友」如劉少奇、林彪,亦可能隨時被取消話語權!一九六六年毛「炮打司令部」;一九七零年批林彪「設國家主席」之議,便是最好的例證。

  反之楊恆均並不對「民主」作條分縷析的闡釋,也沒有雄辯滔滔的駁論,僅依據其西方生活體驗,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挖掘「民主」的真諦,卻使人深受啟迪。

  例如,《美國國防部一年用掉多少衛生紙》,從胡錦濤所提公民「知情權」說起,引述美國記者要求公佈「每年用於給士兵擦屁股的衛生紙,一共花費了多少納稅人的錢?是否有收回扣現象?」又如《給海外華人的一封信:我眼中的國富民強》提到作者在澳所住公寓樓下的溫水游泳池,設有「供殘疾人上下的電動裝置」。技工(其時薪超過一百五十元人民幣)每兩星期來檢測維修一次,儘管該公寓「從來沒有住過坐輪椅的不方便人士」。但當地法例規定必須安裝此種設備!

  再如《揭秘西方國家比間諜更神秘的人》,「他們(多數是女性)就是被政府福利部門培訓後秘密分派到向政府提出要求的殘障人士家庭,指引這些不方便人士如何做愛,在必要的時候,還會親自扶著他們、抱著他們,協助他們完成......」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

  該書鮮黃色的條狀封套上有一行醒目的紅字,上書「民主離我們還有多遠?」。假如跟上述最後這個例子相比,大概茫茫神州尚遙不可及。輪椅通道的設置也如此,雖然大陸殘疾人達八千萬之眾。此與「國情」(尤其人口太多)攸關。可是胡錦濤講的「知情權」,連同他當時一起提到的另外三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管權,不是無需耗費太多資源的嗎?

  總而言之,該書值得一讀,讀者宜聽其言,起而行,為中國的憲政民主奮鬥!

二○一○年一月九日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