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刻意安排的「人機對話」
嚴家祺

 

● 胡錦濤訪美,對中美關係的發展沒有任何突破和建樹,美國早就非常清楚胡錦濤要說甚麼、不說甚麼。胡擔心的是十八大權力安排前景。


● 白宮為胡錦濤到訪舉行國宴,奧巴馬夫婦在宴會廳門口迎賓。

  胡錦濤訪美,中美雙方對每天每一行程和細節都作了事先周密安排。胡錦濤本人,與奧巴馬「對話」時,態度嚴肅,就像電腦和機器一般準確,每句話也是他事先準備的結果,一絲不苟,講話符合他幾天前的「書面採訪」,而奧巴馬則是隨機應變、信口說來,而且表情多多。可以說,胡錦濤訪美,是中美兩國刻意安排的一場「人機對話」。

  為了讓這種「人機對話」「人性化」些,一月十八日胡錦濤下午到華盛頓後,奧巴馬特意在白宮安排了一個所謂「三+三」小型私人宴會。美方出席人員還有國務卿希拉莉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多尼隆,中方出席者則有國務委員戴秉國和外交部長楊潔篪。這樣,奧巴馬希望與胡錦濤不再像機器一般刻板,能像人之間面對面地輕鬆談話。當然,在其他場合,胡錦濤會見華人代表,並非「人機對話」,因為這時胡錦濤輕鬆自如,不再需要刻意表現了。

  胡錦濤之所以這樣表現,有個性因素,更因為他在美國的活動,首先是表現給北京的幾位政治局常委看的,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否則會壞了他「十八大」的大計。

美國眼中的胡錦濤是「弱君」

  胡錦濤上次正式訪問美國是二○○六年,那一年,席捲歐美的金融風暴還沒有爆發,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正顯示著它的巨大威力,在布什眼中,胡錦濤並不太重要,美國堅稱胡錦濤訪美是「工作訪問」(working visit),而不是「國事訪問」(state visit),沒有為胡錦濤安排「國宴」。

  這次胡錦濤訪美,中國已一躍而成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近五年來,由於對美貿易的巨大順差,中國外匯儲備增加了一萬六千億美元左右,外匯儲備總額達二萬六千四百八十三億美元(二○一○年九月數字),而且,中國成了美國的最大債權國。這次胡錦濤訪美,才被視為是他作為中國國家元首的首次對美國國事訪問,奧巴馬在白宮南草坪為胡錦濤舉行正式的歡迎儀式。

  但美國也十分瞭解胡錦濤的權力遠遠比不上毛澤東、鄧小平,他個人拘謹、懦弱的性格,使他權力受到政治局常委的種種限制。《紐約時報》網絡版一月十六日《中國領導人的權限備受關注》的報導中說:「胡錦濤或許是中國共產主義時代最弱的領導人。他樹立權威的能力和維護中美不對立的能力都不如前任。」 《華盛頓郵報》在同一天在頭版報導說:「由於胡錦濤明年將給副主席習近平讓位,所以這次訪美時做出的承諾可能會在權力移交期的壓力下不算數。」一月十九日奧巴馬舉行「國宴」歡迎胡錦濤,國會參眾兩院議長里德與貝納皆拒絕出席宴會。

中美兩國兩種發展模式

  胡錦濤的權力的正在弱化是一個事實,但從中美兩國權力結構的對比來看,美國總統職位按民意定期更迭,總統權力受到國會的限制,而中國共產黨首腦的權力是凌駕於「全國人大」和政府之上的,政治局是「政府」之上的「政府」。二十多年來中國在這種高度專制集權下,以「低人權、低工資、低保障」和「高污染」為代價,大量引進外資,使外國資本和中國廉價勞動力相結合,中國經濟獲得了迅猛的發展。而美國卻在幾年前爆發了空前嚴重的金融風暴,直到今天,美國還沒有走出危機。

  中美兩國的模式,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資本主義模式,中國是專制資本主義模式,專制政治權力隨時可以介入市場;美國是民主資本主義模式,面對金融危機,政府的權力仍然有限。經濟高速發展的非洲國家突尼斯也是這種模式。當然,中國的專制資本主義有中國特色,還帶有大量的公有制殘餘。

美國的目標是平穩走出金融危機

  二○○八年席捲歐美的金融風暴,使美國經濟遭受重大損害。現在的美國,無暇顧及「包圍中國」,美國的第一要務是,平穩走出金融風暴,減少失業,恢復美國經濟。奧巴馬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歡迎胡錦濤來訪的。儘管奧巴馬知道與胡錦濤對話,是一場「人機對話」,但「人機對話」並不是全無效果,中美兩國還是確定了未來幾年的經貿關係,人民幣仍將不斷升值,中國將憑藉巨額的外匯儲備,加大從美國的進口。這些正是美國走出金融危機所需要的。胡錦濤這次訪美,被定為「國事訪問」,為胡錦濤安排了「白宮晚宴」,對胡錦濤的這麼周到安排,與當年布什在白宮歡迎儀式上,突然用手拉著胡錦濤的衣袖不放,適成對照。

  朝鮮問題、伊朗核問題、人權問題也是這次胡奧會的重點,但兩人各說各話。在胡錦濤到訪前幾天,奧巴馬會見了黎安友、李曉蓉、查建英幾位關注人權問題的學者,表達了他對中國惡劣人權狀態的譴責。在十九日下午白宮記者招待會上,胡錦濤針對記者提問的人權問題,說他可以回應人權問題。不過「回應」的「內容」還是「人機對話」,說甚麼「中國承認與尊重人權的普遍性原則,但要考量國情的不同」。「中國人口眾多,經濟與社會發展正面臨許多挑戰,對人權的維護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胡錦濤還是說一套,做一套。以「中國國情」為理由,竭力壓制人權,鎮壓不同政見者和組黨運動。胡錦濤說,過去三十年的經濟成就,已經證明中國現有的政治模式是成功的。

中國的危險是突然走進經濟風暴

  當胡錦濤受到了奧巴馬禮貌而周到的接待回到北京後,等待他的是兩件事,一是「十八大」的人事安排,胡錦濤希望借「訪美」的成功,挽回他正在跌落的權力。二是中國經濟的潛在危機。美國的金融風暴事實上對中國發生了很大影響,美元泛濫已對有巨額順差的中國,造成了嚴重影響。胡錦濤在訪美期間沒有對「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角色」說甚麼讓美國不高興的話,但中國卻一天又一天明顯地感受到「金融全球化」對自己的不利影響。

  中國今天GDP的數字,與瘋漲股市、房市一樣,都是經濟泡沫。所謂「泡沫」,就是「實際價格」比「基本價值」的大幅度增高。幾十、幾百個泡沫的破裂是常有的事,當成萬上億個泡沫的同時破滅時,經濟危機或金融風暴就發生了。現在,中國走上了私有化道路、加入了全球經濟體系,資本主義經濟的周期循環,是遲早出現的事。 而胡錦濤卻看不到中國面臨的危險,他不知道泡沫遲早要破裂。胡錦濤訪美的首要考慮是,是否顯示了自己重要的地位,他沒有能力考慮清楚的是,在「金融全球化」時代,資本跨國界流動有甚麼規律;他也沒有能力弄清楚,中國經濟開放,是否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也會像美國一樣,陷入一場空前的經濟風暴。

「大事件」將引發「大變革」

  專制資本主義和民主資本主義對經濟危機上的反應是不同的。民主資本主義可以在維護政治的「動態穩定」下,保障基本人權,渡過經濟危機的難關,而專制資本主義在經濟危機面前,不是專制獨裁的強化,就是迎來政治的大變革,甚至專制制度的崩潰。中國專制政治下發展經濟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經濟風暴對中國來說就是「大事件」,「大事件」將引發中國政治的「大變革」。

  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訪問中國,會見毛澤東,一九七九年鄧小平訪問美國,造成了中美關係的重大變化。這次胡錦濤訪美,是一場刻意安排好了的「人機對話」,對 中美關係的發展沒有任何突破和建樹,在胡錦濤訪美前,美國就非常清楚胡錦濤要說甚麼、不說甚麼。然而這場「人機對話」,對美國來說仍有意義。胡錦濤對奧巴馬說的有關人民幣慢慢升值、有關中美經貿關係的話,事實上是中國對美國的正式「承諾」。胡錦濤也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他帶著繼鄧小平後中國領導人又一次「重要訪問」的感覺回到了北京,在「十八大」的安排上,胡錦濤似乎又爭得了更多的決定權。除了中國將在美國有更多投資機會外,中國在胡錦濤訪美中甚麼也沒有得到,當胡錦濤高高興興回國時,迎接他的是一個「不可預測」的前景。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