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苦難凝聚的代價
張成覺

 

● 高爾泰這本隨筆集,是血淚凝成的華夏文學之瑰寶。其文字清麗,飽滿而沉重,書中有控訴有寬容,也有對現實的詰問與超越歷史的思考。廣受好評。


● 高爾泰新書封面。(本刊資料)

  中國作家、畫家和學者高爾泰的隨筆集《尋找家園》,日前由哈潑柯林斯旗下的Ecco書局在美國出版了英譯本《In Search of My Homeland》。十二月二十一日,《紐約時報》的書評,大為感懷。《尋找家園》中的多篇文章,先在《讀書》雜誌陸續發表,後結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於二○○四年。二○一○年一月三日《洛杉磯時報》也發表了羅伯特.費根的文章《禁錮身心─一個前毛勞改營囚犯訴說其可怕的經歷》。評價不凡。

中外名家、媒體盛讚高爾泰

  對於港人來說,高爾泰的名字並不陌生。這位一九三五年出生於故鄉江蘇高淳的「當代中國一個難得的奇人」(劉賓雁語),「六四」後偕夫人浦小雨秘密流亡抵港,後在大會堂舉辦《中國夢》畫展,劉賓雁並謂:「無論就人格、才華和貢獻而言,他都應該被列在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的前三名。」相隔十七年之後的二○一○年,又有一位知名學者兼作家,對高推崇備至,那就是李劼。他極力褒揚高百折不撓之節操。

  新的中文版《尋找家園》,於二○○九年十一月由台灣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內文四七九頁,新版除增加了《自序》和卷三外,卷一還補充了《湖山還是故鄉好》一章,卷三也增加了《王元化先生》等四五章。粵諺云:「食嘢食味道,睇戲睇全套」。這「全套」完整的版本,作為「美學名家高爾泰生死歌哭之作」、「當代散文最美的收穫之一」,更加感人肺腑,令讀者心潮澎湃,倍受震撼。

  例如,上述《湖山還是故鄉好》,作者憶父親高竹園先生,一位多才多藝、克勤克儉的鄉鎮小學校長,經十餘年的奮鬥,一九四九年初蓋起一棟三間「人見人愛的房子」,不料竟因此在中共建政後迭招橫禍:始則於土改結束後被改劃地主,繼於五七年加戴「右」冠,終在五八年大躍進期間跌死於磚窯,時年五十八歲。作者之二姐因撫屍痛哭也入了另冊,開除教職。家破人亡就源自那三間房子!至七十年代末開始落實政策,奔走求告十餘載也一直無法物歸原主,九十年代拆遷更蕩然滅跡。如此絕非高氏一家之劫,大陸民眾房產被掠比比皆是,作者喟然嘆曰:「那一場花樣繁多的人肉盛宴,拖的時間也實在是太長了。」

  新增的卷三題作《天蒼地茫》,首章《天空地白》回顧第一次婚姻始末,其髮妻李茨林是敦煌醫院院長千金、一個美麗善良的少婦,在「十年浩劫」中因一次普通感冒變肺炎,懷著八個月的身孕於下放的荒村孑然喪生,一屍兩命。作者再次家破人亡。茨林遺下的孤女高林好不容易長大成人,考取南開大學後竟因父被指「自由化」而遭取消名額,從而罹患精神病,最後於成都病發自殺,年僅二十五歲。就這樣,高一家三代──老父、髮妻(連同腹中胎兒)、長女,從五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初,先後死於非命!

  其餘十三章所述時間跨度達三十個春秋。內中《誰令騎馬客京華》,寫自一九七八年底始作者旅京的三年。「騎馬」為隱語,指「打著馬克思的旗號」,「誰」乃李澤厚,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美學室副主任,他將高從蘭州大學「借調」到旗下《中國美學史》寫作班子,結果不歡而散。之後「清除精神污染」中高的《論美》被禁售毀版,不得不輾轉於四川、南京等地高校任教。柳暗花明,八六年所著《美是自由的象徵》暢銷,旋獲授「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專家」稱號,乃拜胡耀邦在位所賜。但「六四」屠殺後,迅即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在南京大學教授任上身陷囹圄,經「鐵窗百日」出獄,茫茫神州再無其容身之處,幸得港人協助逃離故國,避難花旗以迄於今。

半世紀厄運傳奇一生

  縱觀作者半世紀厄運,緣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九五七年身為蘭州十中美術教師的高爾泰,因一篇離經叛道之《論美》而遭全國性批判。以致雖在當年的整風鳴放中緘口不言,仍在劫難逃,於任職的學校率先被揪鬥,年方二十二歲。人生傳奇從此開始:發配夾邊溝農場勞教,在餓死邊緣被抽調畫畫得保性命;解除教養後蒙美術大師常書鴻先生青睞,入敦煌研究所「面壁」治學;文革狂飆再次受難,雖以畫技轉運倖存,命屬死裡逃生。

  本書〈代跋:餘生偶記〉,寫了六個「後怕」,前面三個是性好冒險,自稱「險愈甚,我樂愈大」的頑童高爾泰,跑橋欄,玩潛水,攀危塔失
手,幸虧「菩薩保佑,撿得一條性命」。後面三個,依次是:五七年春甘肅文聯安排他到甘南草原「體驗生活」,適逢藏人「叛亂」,「殺死了那裡包括縣委書記在內的所有漢人。那時間,正好是我離開後的第二天。」至文革時,他「作為『牛鬼蛇神』,得到『從寬處理』。「為了讓妻子盡早知道好消息......步行穿過沙漠戈壁」,到家才知「那一帶時有狼群出沒。我沒碰上,純屬偶然。」其後七三年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籌備二十年大慶,請我去畫宣傳畫」,縣委宣傳部長木斯托發陪著他「到牧區轉了一圈」。回來後許多漢族幹部「都說我此行等於玩命。說哈薩克仇恨漢人。」回來算幸運。

  作者結語道:「後怕之餘,唯有慶幸。現在流落異國,撲面征塵。世路之崎嶇,人心之詭譎,不異當時。而仍能有幾個真誠的朋友,和一個溫暖的家。並且仍能寫作,我感激命運。」卷首《自序》亦道:「除了活著,還有更多。更多之一,是意義的追尋,化作了文字。早年冒這個險,是因為心靈的需要。窒息感迫使我用手指在牆上挖一個洞,以透一點兒新鮮空氣。空虛感迫使我盜竊黨產,想偷回一點兒被奪去的自我......能有些許殘餘,都是命運的恩賜。」「但是,這只是我個人的幸運。許多比我優秀的人們,已經消失在風沙荒漠裡面。屍骨無存,遑論文字?遑論意義?從他們終止的地方開始,才是我對於命運之神的最好答謝。」

為漢語貢獻新的人文精神

  二○○七年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授予高爾泰當代漢語貢獻獎,「以表彰他為我們和我們的後人奉獻出《尋找家園》這樣具有黃金品質的文字,更感念他以一生的苦難代價為我們中國稀罕的漢語家族貢獻了新的精神人格。」

  《尋找家園》是追求自由的中國知識人的苦難歷程,也是「當代《紅樓夢》般的漢語」(崔衛平語),「他的文字爐火純青,樸實而細膩,融合了畫家的直覺和哲學家的智慧」「把畢生的憤怒鑄成一個個漢字」(北島語),用趙毅衡先生的話:「此書將許多往事,細細穿插,一一道來。連本是慘絕無言的場景,也深情蘊結,推剛為柔。風度雍雍而令人心折」。

  徐曉先生則說:「高爾泰的文字不是寫出來的,是煉出來的......關於高先生的漢語成就,已經用不著費辭。我們只想說,如果把他的文字跟老一代散文家汪曾祺、楊絳放在一起,那麼高爾泰的文字傳遞出更多溫暖,更多風骨。在噩夢般記憶的灰黑色背景上,矗立著我們民族的苦難和嚮往。」

  高爾泰何以「煉出」如此「絕妙好辭」?請看一九八三年「清除精神污染」草草收場不久,他在蘭州大學一次講演後的答問:

  「我說沒有治學方法,我是一頭野生動物,多少年沒有書籍、沒有朋友、沒有資訊,談不上治學。腦子裡有什麼,都是從一個被壓在車輪子底下的活東西的生命中生長出來的。往往車輪子才是它生長的契機。」

  這段話格外耐人尋味。

  魯迅嘗云:從噴泉裡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裡出來的是血。《尋找家園》正是血淚凝成的華夏文學之瑰寶。其「文字清麗,飽滿而沉重,書中有控訴有寬容,也有對現實的詰問與超越歷史的思考,使人看見潔白底下的黑暗,以及黑暗底下真正的潔白。」這封底所言無疑道出讀者的共同心聲。

二○一○年六月十四日下午修訂稿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