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日記解禁「國家機密」
陳破空

 

● 胡錦濤當局封殺李鵬六四日記,相信原因之一是,李鵬日記大量洩露「國家機密」,透露許多黨內分歧和武力鎮壓的內幕。而且借此暗示殺人責任人人有份,誰敢為六四翻案?


● 今年六四二十周年香港維園的紀念大會。(BBC)

  早在二○○四年、「六四」十五周年之時,李鵬就想出版他的「六四」日記,取書名為《關鍵時刻》,卻遭到胡錦濤當局封殺。打壓言論自由的李鵬,最後,連他自己也喪失了言論自由。六年後,在香港(李鵬仇視的「民主基地」),由鮑彤(李鵬政治上的死對頭)之子鮑樸出版了這部《李鵬六四日記》,幫助李鵬實現了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了卻其生前一願。出版之前,該書內容已經全文上網,凡熟知中共特性和「六四」歷史的人,都能體認,該書確為李鵬本人所撰,作者與書稿的真實性,幾乎毋庸置疑。

李鵬並未推卸屠城責任

  關於李鵬日記,港台或外國媒體的評論大多是,李鵬企圖推卸責任洗脫污名,「把屠城責任都推到鄧小平一人頭上」。但通讀全書,看不出李有任何推卸和洗脫的意思,反倒是描寫自己如何強硬,如何拒絕對請願學生讓步,自始至終堅持鎮壓,甚至從一開始,就抱定不惜「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要捍衛一黨專制的決心。行文中的「理直氣壯」和「義正詞嚴」,活脫脫就是一個花崗岩腦袋的寫照,毫無反省,毫無悔意。

  關於八九民運,曾有人反思:「學生沒有珍惜與政府對話的機會,把事情搞砸了。」但李鵬日記卻透露,不管學生有沒有與政府好好對話,黨內強硬派都已經鐵下一條心:鎮壓。五月十八日,李鵬等人虛與學生對話周旋,但在頭一天,即五月十七日,中共高層就在鄧小平家裡,做出了調兵進京、實施戒嚴的決定;李鵬紀錄,在與學生對話中,「我也留下了一個伏筆。我說,我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我會在適當的機會全面說明政府的立場。這就是指明天要召開的黨政軍幹部大會。」第二天,即五月十九日,在「首都黨政軍幹部動員大會」上,李鵬發表殺氣騰騰的講話,揮著拳頭,厲聲喊叫:「必須採取堅決果斷的措施,迅速結束動亂。」

  李鵬日記中,始終把呼喚民主的學潮稱為「動亂」,並動輒把民主運動比喻為「文革」動亂。這實在令人啼笑皆非。文革,發生在也僅僅發生在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並由中共頭目毛澤東一手製造。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尤其有哪個民主國家,發生過類似中共文革般的鬧劇?倒回去說,如果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已然是一個民主國家,人民擁有批評和監督政府的權力,毛澤東又豈能恣意妄為?浩劫又豈會持續十年?

  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民主運動,包括中國八九民運,何曾以破壞該國文化文物古跡的「文革」似瘋狂登場?何曾以大規模暴力、迫害和殘殺的「文革」般血腥呈現?李鵬瘋人囈語,對民主運動扭曲定性,怎能不誤國害民?

  李鵬日記再次坐實了他留給世人的固有形象:強硬派,極左,仇視民主,誓死捍衛「黨的利益」,是策劃和實施六四屠殺的主要元兇。
「六四」屠城,鄧李合謀

  至於鄧小平部分,李鵬的書寫不過就是印證外界了然的事實:鄧提出戒嚴和拍板鎮壓。李詳細記錄,學潮期間在鄧家中多次召開高層會議,證實請願學生指控:鄧垂簾聽政。一九八九年,作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在紫禁城外,在中國民眾中其支援率已經接近於零;但在紫禁城內,在中共高層那個小圈子內,其威勢依然壓倒一切,壓倒黨的總書記趙紫陽。紫禁城內外截然相反的政治空氣,反映中國政治的反常生態。

  鄧調動軍隊後,大概沒有料到軍隊會受到民眾群起阻攔,一時動彈不得。這一期間,鄧憂心忡忡,最擔心「軍心不穩」。李鵬寫道:「鄧小平擔心軍心不穩,這是大問題。」「六四」屠城後,鄧並不露面,直到屠城後第五天,六月九日,眼看局勢已經完全處於掌控之中,鄧才亮相,接見戒嚴部隊幹部。

  日記首次披露鄧在接見戒嚴部隊幹部時,講的這麼一句話:「如果是用坦克從人群中軋過去,就會引起全國的是非不清。」事實上,「六四」屠殺的主要情節之一就是共軍用坦克壓軋人群。北京體育學院四年級學生方政作證,六月四日晨,方政隨其他學生從天安門廣場撤離,行進到六部口一帶時,共軍三輛坦克從學生隊伍背後衝進人群,方政當場被坦克輾斷雙腿。三輛坦克呼嘯而去之後,現場留下十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

  鄧講的那句話,仿如「此地無銀三百兩」,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體現一個獨裁者當面說謊不臉紅的厚黑功夫。鄧小平和李鵬,一個在後台,一個在前台,配合默契,形同父子,最後,都成為遺臭萬年的「六四」屠夫。

長篇日記隱瞞了什麼?

  聲稱要寫出「事實」、「作為最重要歷史見證」的李鵬,並沒有完整的寫出事實,比如,參與「六四」屠城的重要幫兇之一,當時的北京市長陳希同,其名字竟在李鵬書中隻字未提,僅在少數幾處,以「北京市長」一帶而過。原因無非是,陳於一九九五年在權爭中失勢,被江澤民以「貪污罪」下獄。李不便在書中再提到這個名字。不一而舉。由此可見,李鵬日記選擇性的記錄,有所暴露,也有所隱瞞。

  隱瞞最深的,當推李與鄧之間的秘密交流。當時,除了對李鵬,鄧小平對中共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員中的任何其他人都不信任,或不完全信任,許多決策交待部署,極可能就只在鄧、李兩人之間進行,包括允許共軍掃射人群、用坦克輾壓人群、施放毒氣彈等,極可能就是鄧、李二人背著他人,所下達的密令。否則,遠道而來的共軍官兵,哪有那麼大膽子,擅自作為?

李鵬暗示:江澤民是滑頭

  關於江澤民出任總書記前後經過,李鵬紀錄:先是由陳雲、李先念二老向鄧小平推薦,鄧於當年五月十九日正式決定,並知會李鵬等「常委」。五月三十一日,江澤民再次奉召進京;次日,鄧當面告知江,要他出任總書記。但江並不同意馬上接任,以「黨章規定」為由,婉轉表示,要求「由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他任總書記。」而很明顯的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召開「中央全會」。

  江趁機提出:「在此之前,他不能以總書記名義對外,可先在中央擔負一部分工作熟悉中央的情況。」可以看出,江耍的是拖延戰術。實際上,江仍然在左右觀望。一方面,在黨內,鄧趙之間兩條路線的紛爭還沒有最後結論;另一方面,共軍進京受阻,軍隊和民眾誰佔上風,軍心是否生變,都還不明朗。江堅持,一線工作仍由李鵬負責。李寫道:「他一直要求我在第一線主持中央工作。」大屠殺展開時,江待在警衛大樓,坐觀形勢。直到一切都平息下來,六月二十三日,在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江才正式出任總書記。李鵬日記暗示,江澤民是滑頭,看風使舵。

賣力表演,實被利用

  李鵬在日記中稱,學潮開始後,趙紫陽的智囊們「建議趙紫陽要與鄧小平保持距離,爭取民心。」李鵬日記雖沒有提到江澤民的智囊們如何,但可以推斷的是,江的智囊或手下,如曾慶紅,給江的建議極可能就是:在局勢沒有明朗前,不可輕易接過「總書記」這一燙手山芋般的職位。

  日記顯示,許多時候,李鵬一人被推到前台,竟至於,六四屠城後六月五日凌晨,只有退休老人王震一人,陪同李鵬到人民大會堂,為參與屠城的共軍官兵打氣。直到六月九日鄧小平露面後,其他中共高層人物和老人才隨同鄧一齊露面(唯江澤民仍託辭不出)。

  這個挽救了黨、有功於黨的強硬派代表人物,在重新鞏固後的黨內並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即便鄧小平,對李鵬也只是利用。鎮壓功成,鄧並未對李加官進爵,而是把李單獨叫到書房,說你繼續當總理。接著問:你看江澤民同志當總書記怎樣?

  在一九九八年的人大內部投票中,被內定轉任人大委員長的李鵬,竟從「自己人」那裡,得到二百張反對票和一百二十六張棄權票,創下中共領導人內部得票率最低紀錄。這正如,一個兇人,對外面人兇,也讓內部人害怕。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當年那個滿臉橫肉,不可一世的李鵬,在黨內卻當了「冤大頭」。

大量洩露「國家機密」

  胡錦濤當局封殺李鵬六四日記,相信原因之一是,以中共自訂的機密標準,李鵬日記大量洩露「國家機密」。

  一九八九年,鄧小平所調共軍,為民眾所阻,無法進京,最後以隱蔽和喬裝分散方式入城。此前,這些情節,止於人們的推測。而今經由日記,李鵬透露:在人民大會堂和天安門一帶,確有「人防地下通道」,共軍以隱蔽方式,經由這些地下通道,進入天安門。

  李鵬日記,也間接證實楊得志等七名上將寫信反對鎮壓的事實。李鵬日記還洩露,學潮後期,即便組成了以江澤民為首的中央「宣傳小組」,但共軍屠城後,「廣播和電視台在這關鍵時刻,都沒有堅決站到黨和政府這一邊。」李寫道:「今天中央電視台兩位播音員一反常態,有意身著黑色服裝,不知他們為誰弔喪。」李鵬還哀歎:「在平暴之後,中國新聞媒介卻鴉雀無聲。作為中國政府主要通訊機構的新華通訊社,在平暴後的三天內,沒有發佈任何外文稿,全世界突然聽不到中國的聲音。」

  李鵬強調「黨的團結」,但在日記中卻洩露出這個黨的嚴重分裂。不僅黨的總書記趙紫陽,人大常委會中,多數副委員長、甚至委員長,都不贊成鎮壓學生。萬里委員長外訪回國後,被江澤民截停於上海,並塞給他一份由李鵬部屬起草的文字,讓他照讀,算是表態。

孤注一擲要拖眾高官下水

  日記中李鵬毫不掩飾自己扮演的角色,固然出自他以為理所當然而頑固不化的一黨專制意識,但非要公開出版不可,目的何在?李鵬要表白於世的,究竟是什麼?

  在這部長達近十五萬字的日記裡,李鵬詳細羅列了他發佈戒嚴令、鄧調動軍隊後,中共高層人物和各省市部負責人的表態,多數「擁護」(部分猶豫,部分含蓄表示不贊同),包括當時在地方任職的江澤民、胡錦濤和主持「中辦」工作的溫家寶等,均屬「擁護」之列。這恰是李鵬日記洩露的最大「國家機密」。

  原來,李鵬借此日記,警告後來的當政者:誰也別想為「六四」翻案,誰也別想提「平反」。你們當初都支持鎮壓,你們和我,都在同一條船上,休想把「六四」屠城的責任扣到我一人頭上,誰想清算我,你們也跑不掉。

  這是晚年李鵬的孤注一擲。在該書「前言」和「後記」中,李鵬再三提醒:「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告誡:「黨的團結」,尤其是「領導集體的團結」,至關重要。這流露,黨內外「平反六四」呼聲的經久不息,讓李倍感焦慮。正是出於這種焦慮感,迫使李整理出長篇日記,並急於公開發表。

  然而,被李鵬視作「護身符」的這一重大「國家機密」,卻留下漏洞:當鄧、李作出調軍戒嚴的決策和動作後,其他中共高層人物,以及各省市部負責人的表態,即便擁護者,也只是表態支持戒嚴,並沒有表態支持軍隊對民眾開槍坦克壓人,甚至大規模屠城。如果今日或日後的中南海當政者有意翻案,仍然可以憑籍這一漏洞,將屠城責任,盡數推到李鵬和已經死亡的鄧小平頭上。

詆毀趙紫陽適得其反

  李鵬日記竭盡對趙紫陽的詆毀,仇恨情緒彌漫字裡行間。但卻從反面突出了趙的偉岸形象。李透露:趙自始至終堅持與學生和市民對話,要求通過緩和方式化解官民分歧,進而提出「民主化」和「透明化」的前瞻性主張。有人指趙的兒子「官倒」,趙主動要求中央調查。期間,趙還提出「取消對領導同志的特供」,這顯然觸動了黨內既得利益集團,尤其那些養尊處優的「老人幫」,如鄧小平等。趙的表現,在惡人當道的中共高層,難能可貴。

  李鵬日記,把自己塑造成挽救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但歷史必將記載,對中華民族而言,那一年,在逆流滾滾的中南海,真正的中流砥柱乃是趙紫陽。

  連續廢掉三任黨主席或總書記的強人鄧小平,留給中南海的殘局,便是鄧之後的任何繼任者,都屬於弱勢,都要花很長時間去鞏固權力,幾乎長達整個任期,於是無心作正事;待權力鞏固之後,任期已近結束,無心再有作為。換一屆當政者,周而復始。

  整個中國靠慣性運作,當政者的主題,除了經濟還是經濟。至於政治民主與社會開放等話題,連碰都不敢碰。對重商主義的中華民族而言,只要統治者不發動類似文革或大躍進那樣的破壞行動,國民經濟自然會積累式發展。只可惜這個被新專制主義牢牢束縛的古老民族,如今除了錢還是錢,竟無從著眼那些人類普世的奮鬥目標,與現代文明隔絕。

(陳破空:北美政治評論家)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