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的雙城奇謀
金恒煒

 

● 蘇貞昌雄居民進黨四大天王之首,先選台北市長,後選總統,未出馬已氣勢若虹,說明人民已等不及馬英九下台。


● 蘇貞昌(1947-)屏東客家人,台大法律系畢業,1997-2004任兩屆台灣最多人口縣台北縣長,是他仕途最有成就的經歷。他在主持縣務會議。(《衝衝衝》)

  蘇貞昌在四席立委補選民進黨大勝之後,馬上跳出來公開宣佈參選台北市長;這是一場豪賭,是蘇貞昌的豪賭,當然也變成民進黨非得接受不可的豪賭,為年底「五都」(五個直轄市)選舉投下了不可測的變數。蘇貞昌不止打破了民進黨的棋局,同時也打爛了中國國民黨的規劃。

五都戰新北市(台北縣)是關鍵

  「五都」之戰是二○一二年大選的指標,哪個陣營贏了「五都」就能夠揮軍進駐總統府。「五都」勝負的計算在台北縣(即升格成為的新北市)之爭;誰拿到台北縣(新北市)誰就算贏!民進黨在南部高雄與台南基本上可操勝券,國民黨掌控下的台北市、台中市與台北縣(新北市)三都中,最弱的就是台北縣(新北市),因為現任縣長周錫瑋在《遠見》雜誌每年的縣市長政績評比中都掛車尾。相對的,做過八年縣長的蘇貞昌成為縣民最感念的縣長。蘇貞昌一旦披掛上陣,取台北縣如探囊;民進黨「五都」至少取三,甚而望四。

志在爭總統大位而進軍台北市

  為了保住台北縣,國民黨馬英九違反大選前三直轄市的承諾,利用行政權把北縣升格,目的在跳脫○九年的改選,台灣遂而從三直轄市成為五直轄市,引發「五都」之戰。但還是無法拉抬周錫瑋,秘書長金溥聰使盡所有壓力,迫周錫瑋放棄連任,推出做過桃園縣長的現任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應戰。朱立倫原是國民黨內中生代接班梯次中最被看好的,內閣改組時他的支持度比新任閣揆吳敦義還高,更不必說馬英九了。強迫現任縣長棄選另起用副閣揆,完全是衝著蘇貞昌而來;難怪《聯合報》怒急攻心,在「社論」中竟而語無倫次的指控「蘇貞昌引出了朱立倫,就責任政治而言,蘇就更不能撒手;因為能與朱立倫一搏者,蘇為第一人」云云,可見病急亂怪醫。

  蘇貞昌成為藍營口中的「第一人」,其實是時勢造英雄:民進黨四大天王中,謝長廷在○八年大選大輸了兩百多萬張選票,而且選前表態沒選上就退出政壇;呂秀蓮雖然是副總統,爭議性大;游錫一再宣稱退居二線 ;蘇聲望確居四人之上,尤其身繫贏取台北縣(新北市)的重責,聲望愈形增益。然而蘇貞昌志不在百里侯,要在二○一二年取總統大位,也是公開的秘密。所以蘇進軍台北市,即使輸了,選票直逼尋求連任的郝龍斌,就可循陳水扁模式,轉攻總統大位。這當然是險棋,一旦新北市沒有拿下,「五都」敗了,馬英九聲勢翻轉,蘇貞昌勢必成為眾矢之的。

  蘇貞昌下了險棋,等於拿民進黨或說綠營二○一二大選當賭注,引發反彈也是理所當然。首先站出來挑戰的是陳水扁當台北市長時延聘做副市長的台大教授陳師孟,他參選的目的很清楚,就是逼蘇回新北市去選。陳師孟向選民表示,並非要在他與蘇之間做選擇,而是思考兩種「五都」佈局,重點是,蘇應該到台北市或新北市?若蘇到新北市,黨主席蔡英文願意選台北市,他的參選宣言可以丟到垃圾桶去。比陳師孟稍後也宣稱參選的是市議員周柏雅,說法雖與陳不同,目的也同樣,希望蘇到新北市。

  蘇貞昌挾高人氣宣告參選,已沒有讓民進黨任何置喙的空間;陳師孟的策略或許是唯一能夠扭轉的方式。問題是,蘇貞昌宣佈進軍北市的同一天,幾家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的民調,基本上是蘇貞昌的贏面比郝龍斌大;蘇貞昌在台北市不只有一搏的機會,甚而有勝出的可能。這樣的發展,恐怕也出蘇貞昌自己的預料,故而向外強調,台北市長是值得做的工作。就此而言,蘇貞昌披掛競選北市已成定局。

  蘇貞昌提出「雙城奇謀」,就是台北市與新北市當一城來打。蘇認為如果國民黨發現台北市躺著選就贏,那麼重兵不僅移出北市圍堵新北市,甚至可以南下聲援高雄與台南;一旦台北市吃緊,國民黨全力固守北市,無力照顧新北市,雙城勝利的可能大增;否則,即使他去選新北市,雖然勝算大但也有不能承受的壓力。新北市的人選,民進黨內部包括蘇貞昌在內,其實都從事精算的工程,目前來看,前行政院長游錫出線的可能性最大。

馬英九兩年執政稻草人可擊敗之

  對蘇貞昌的高期望以及對民進黨「五都」之戰的看好──根據政治大學「未來事件交易所」的評估,民進黨可以勝四席,其實是對馬英九不滿到厭惡的反映。八席立委補選,民進黨大贏七席,無論藍綠媒體甚而藍營立委在內,一致認為「政績」才是人民選擇的最重要標準,「五都」勝負將決定於此。馬英九民調直直落,「打馬」成了顯學,二年多的執政,只能用難堪二字來形容。

  真的,在現代政治人物中找一個可以與馬匹敵的很難,不過,英國的首相梅傑(Sir John Major港譯馬卓安,在任1990-1997)倒可以相提並論。馬英九崛起之初,好像國民黨的「救世主」,一如梅傑之所以能夠挺立政壇,因為他是唯一能為保守黨力挽狂瀾的領袖。然而也與馬一樣,梅傑在位,黨內抗命之事屢見不鮮,而且地位逐漸流失;《泰晤士報》的主編一語中的:「未曾見過梅傑政府享受過風光的一天。」這句考語放在馬英九身上一點也不誇張,可以前後輝映。馬英九已經成了民進黨得分之鑰。

  三月有兩個由藍調媒體做的民調,一個是《聯合報》,披露於三月十九日,「如果現在就選總統」,蘇貞昌獲得百分之三十八,馬英九只有百分之二十九,如果對手是蔡英文,馬、蔡兩人以百分之三十三平手。《遠見》雜誌三月民眾對馬英九執政的總體表現,不滿意的高達百分之六六,滿意的只剩百分之二三.八。如果就「機構效應」做加成,恐怕馬輸得更多。《聯合報》民調可注意的有二。首先,民進黨過去的任何選舉,尤其縣市長到總統,無論民調機構的屬性,幾無例外的是開低走高,國民黨籍的要贏到超過百分之二十五才有贏的可能;從來沒有像這個民調,尚未起步民進黨就遙遙領先。其次,民進黨還沒有排出人選,兩個可能的「稻草人」都能打敗馬英九,難怪連台中市長胡志強都看得膽顫心驚,他表示不僅感到意外,還覺得挫折、緊張與難過,甚至連「沒救也要救」都出了口。他認為蘇可能選贏北市,不排除會往上選總統。

  蘇會不會順勢選總統,現在言之太早;政治發展不取決於邏輯、論述。蘇貞昌的算盤一撥,決心「冒進」北市,勝當然勝;輸了,只要輸得漂亮,也勝。值得觀察的是,竟然尚未出師──民進黨還沒有正式提薦候選人──就勢如破竹,原因只有一個,台灣人民來不及等著趕馬英九下台。現在連藍營人士都公開主張,二○一二與其讓馬送死,不如換人。問題是,馬找來心腹金溥聰出任黨秘書長,目的只有一個──鞏固馬英九的領導地位;國民黨內擁馬與反馬之鬥爭,是接下來的戲碼。馬英九搶坐黨主席的位置,即使「五都」輸了,恐怕也拉他不下來。何況,國民黨內、藍調統派媒體等所有權力機制,過去把全部資源、燈光全耗在馬身上,「三千寵愛集一身」,藍營內沒有餘裕製造二號人物;馬當上總統既沒有也無力培養接班人,相反的,人民見證馬政府就是「無能」的事實。

  蘇貞昌現象不過是一面鏡子,照出來的不僅是蘇貞昌也照出了馬英九。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