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廉租住房千萬間
林 淵

 

● 中國政府制定廉租屋政策已經十二年,但是今天十三億人口的國家,一年才解決三萬戶廉租屋的需要。問題不僅在於投資少,而且制度極不完善,講空話,不做事。



● 深圳出現的貨櫃屋,成為無殼蝸牛的暫居處。

  近期中國房價飈升、「蝸居」情況惡化,成為中國大陸的熱門民生話題,一方面反映出社會嚴重的貧富分化,另方面也看到中共體制的缺失,難以配合社會轉型發展的需要。政府提供廉價房屋,解決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問題,是政府的責任和穩定社會的重要政策。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的公共房屋建設素有好評,中共官僚更常說有借鑑之處。可是,大陸的廉價房屋建設舉步維艱。中國作為一個標榜「為人民服務」的後發展國家,為何不能吸收已發展國家的寶貴經驗,反讓房屋問題越趨嚴重?

廉租房政策成貪腐溫床

  早在一九九八年,中國停止福利分房制度後,國務院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就規定:「對不同收入家庭實行不同的住房供應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用由政府或單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但雷聲大雨點小,連中國官方亦承認這政策不但沒有落實,還成為貪污腐敗的溫床。

  建設部二○○六年的資料顯示:有十三個省(區)沒有將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納入省級政府的工作指標,主要在中西部的七十個地級以上城市沒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即使處於經濟改革最前沿的深圳特區,僅有六百四十六戶享受廉租房待遇,這對於戶籍人口逾一百六十萬,常住人口超千萬的大都市來說,廉租房制度的覆蓋面等同杯水車薪。到了二○○七年,全國廉租房數量佔房地產市場不足百分之十。大陸傳媒指出:當時全國一年所建設的廉租房只能解決三萬多戶居民住房問題,用這樣的速度需花上三百多年時間,才能解決佔城鎮家庭總戶數百分之五的低收入人士的住房問題。

  大陸傳媒在○七年亦披露:江西省對南昌、吉安等地的廉租房進行全面複核,有近二千個違規享受廉租房政策的住戶被清理。深圳市國土房產局的統計顯示,自十月下旬開始清查公務員違規佔用政策性廉租房以來,半個月已收回五百多套廉租房,還接到按要求應退房公務員的電話預約,準備退出三百多套。而未被揭露的,不知凡幾。

廉租房建設滯後三大問題

  大陸傳媒探討廉租房建設滯後時,經常提到三大問題:一、建設廉租房的資金嚴重缺乏。二、廉租房分配難度大,由於個人誠信體系不健全、收入來源多元化等原因,難以準確審核申請家庭的真實收入。三、廉租房制度不完善,監管、審批等程序均存在漏洞,符合條件的家庭不能及時得到住房保障。但當中涉及的體制問題,大陸傳媒則沒有或不敢深入分析。

  宏觀而言,鄧小平推動的所謂改革開放,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構想,促使整個中國社會由上至下,想方設法的追逐財富,卻沒有顧及如何保障佔人口多數、無法先富起來的弱勢社群,政府把重要的社會問題都推給市場解決,不單住房,醫療、教育、工人下崗、勞工福利等需要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範疇,政府都視作等閒,甚至抽身離場,讓民眾「適者生存」,等到有關情況惡化到無法掩蓋,或影響到社會穩定,政府才會加把勁以小修小補、小恩小惠的方式應付;而中國經歷了三十年缺乏民意監督、政治制衡的急速經濟發展,權勢和財富的關係已經糾纏不清,貪腐加劇,部份人先富起來了,卻沒有使貧富的距離拉近,反而社會缺乏誘因和風氣,促使既得利益者願意少取利益,回饋社會,讓社會變得較為平等公義。而願意身體力行改良現狀的人,在這畸變體制裡往住被打壓或排斥。這種大環境下,社會矛盾怎會不被激化。

  就以建設廉租房嚴重短缺資金來說,目前是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雙方注資,但這類建房項目無利潤可言,反會影響收入。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郭建鸞曾公開表示,廉租房的供給每增加百分之五,就會迫使商品房房價下降百分之三至四,而房價下跌,政府收入便減少。於是中央就說地方政府對建設廉租房欠積極性,地方則推說中央缺乏資援,雙方都不願拿出真金白銀來作這種穩定社會的長線投資。至於廉租房的監管、審批等程序存在漏洞的問題,其實普遍存在這個人治色彩濃厚的社會各領域,體制不透明、無監管,才有利於官商勾結,私相授受,堵塞漏洞就意味著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此外,在不少沿海城市,最急需廉租住房的,是在城市謀生,卻沒有城市戶籍的農民工,這些對城市發展貢獻良多,卻不受重視的弱勢社群,受了戶籍制度所限,絕大部份都不能成為廉租房的受惠者,甚至低保、醫保等基本福利都欠奉。最近廣州媒體大幅報導深圳民工在貨櫃箱及三輪車改裝成的蝸居內棲身,成了深圳這繁榮大都市的一大諷刺。

最終還是政治體制的問題

  廢除戶籍制度雖然已討論了十年多,今年兩會前夕,大陸十三家報社罕見地刊發共同社論,呼籲改革戶籍制度,可是得不到中央積極回應,參與這次呼籲的傳媒人還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壓,可見利益集團在權勢保護下,如何恃強凌弱、放恣專橫!

  廉租房嚴重短缺的情況拖了近十年後,中央政府顯然意識到住屋問題已響起警號,所以在二○○七年三月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上,溫家寶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財稅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被外界視為當年兩會的最大亮點之一。往後兩年,溫總還在工作報告中列明有關撥款,今年更聲稱中央財政將安排「保障性住房」(指政府按限定標準、限定價格或租金的為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賃住房構成)專項補助資金六百三十二億元,建築保障性住房三百萬套,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二百八十萬套,總共五百八十萬套的房屋。

  中國不改變政治體制來配合經濟發展帶來的轉變,即使溫家寶苦著臉大張鑼鼓,亦難以找出根治問題的良方。最近已有傳媒批評,中央撥出的六百三十二億人民幣要建五百八十萬間房子,平均一間只能補貼一萬多元人,對地方政府實毫不吸引。保障住房對地方的GDP、稅收與小金庫毫無益處,有何動力促使地方政府改變動輒上億交易的商業地用途?

  而部份地方政府,為應付中央的三令五申,除了虛報達標數字,亦推出不符合標準規格的住房以瞞混過關,例如在舊樓上加建一兩層,或讓大企業自己拿地出來建廉租房,然後該企業的合資格員工有優先分配權,而不是讓真正有需要的民眾受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再重演,而洞悉這個醬缸攤子並非長久安樂窩的富豪、貪官、高幹,早就安排後路,把大部份財富轉移到海外,並使自己或家庭成員取得外國居留權,以備不時之需!安得廉租住房千萬間?留給溫總繼續發愁吧!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