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生信心危機
唐 龍

 

● 十月二十五日綠營六十萬人大遊行,將「無能」兩字打上總統府塔閣,也反映了藍營的心聲。同時阿扁展現實力,蔡英文漸顯權威。


● 1025大遊行中反大陸黑心食品為主要訴求之一。(大紀元)

十月二十五「反黑心、顧台灣」大遊行,綠營號召全台六十萬人北上集結凱達格蘭大道,為馬英九上任以來,遭遇最大街頭集會遊行事件。在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即將來訪前夕,發生中國進口毒奶粉及銨粉事件,遊行者以雷射光在總統府塔閣打上「無能」兩個大字。


台灣總統府塔閣上的雷射大字,總是反映台灣人民心聲。二○○六年陳水扁主政,發生了兩顆子彈及頻密的貪腐案件,紅衫軍打上塔閣的是一個「恥」字;馬英九上任五個月零五天,政府處理經濟危機、大陸毒奶粉事件甚至陳水扁等前第一家庭貪腐案不力,遊行者打上塔閣的兩個大字是「無能」。


當前信心危機來自三方面


雖然是綠營的活動訴求,但撇開有關陳雲林來台等意識型態的爭議不談,某些程度上,泛藍民眾和台灣中間選民都對馬英九政府上任後,對台灣面臨經濟問題,還有懲辦陳水扁,實現社會正義等許多政、經、民生議題,所展現的決斷力和執行力感到失望,逐漸對政府產生信心危機,「政府無能」是藍綠共同心聲,內閣表現荒腔走板,朝野要求內閣改組聲浪逐漸升高,只有馬英九充耳不聞。


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日前在台南遭綠營喊話推擠,凸顯台灣社會已出現對台灣是否有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感。台灣社會正出現對主權的信心危機!


這個信心危機主要來自三方面:對國際環境出現不利台灣發展趨勢的憂慮;在北京奧運後,對中國「反獨已經成功、統一指日可待」的高姿態對台作為的強烈無力感;以及對馬政府捍衛主權沒有信心。諸如有關「四年亡國」的悲觀預測逐漸在民間流傳。這股對主權的信心危機,加上對馬政府無能的認定,以及對市場經濟抱持悲觀看法,構成現階段社會三大信心危機。這也是激化張銘清事件與抗議陳雲林來台的原因。


馬英九原想在總統大選後能夠感化或軟化綠營群眾,但十月二十五大遊行帶給馬英九的警訊是「不可能討好所有人」,執政者重要在決斷力,馬英九政府事事瞻前顧後,尊重制度、重視專家,但卻忽略民意,事態變化到今日地步,甚至處處授綠營以柄,多少與馬英九的操作能力有關。


更弔詭的是,認為馬英九「無能」者,主要在藍營群眾,但卻是綠營群眾用行動為藍營群眾表達了心聲。不但綠營不支持,趁勢「嗆馬」,藍營支持者也愈看愈失望,這正是馬英九民調如台灣股價一般不斷下墜的原因,馬政府已不能再漠視此政治危機。


陳水扁再起蔡英文顯強人實力


馬英九就任總統後,就真如「宅男般」隱身幕後,說是尊重憲政制度,卻罔顧全民期待,「民心熱情」不再,人民要看的是領袖的決心,包括對振興台灣經濟、對改善兩岸?係、對捍衛國家主權,更對嚴懲前第一家庭貪瀆不法,實現社會正義。


馬總統是歷來得票率(五十八%)及得票數(七百六十五萬票)皆最高的直選總統,但如今就任不滿半年民心滿意度僅剩百分之二十,不滿意度更突破百分之六十,馬英九領袖角色失落,民心焦慮與疏離,讓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崩盤。


馬英九支持度崩盤,陳水扁支持度再起。大遊行落幕,前總統陳水扁遵守「三不原則」自制未發表談話,遊行完立即離開現場,把舞台留給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陳水扁與民進黨在遊行中各自獲得支持者的擁抱,民進黨人士分析,這證明藍營利用陳水扁切割民進黨的策略失敗,陳水扁成功匯聚人氣,黨內影響力仍不容小覷。


遊行前,貪瀆疑案纏身陳水扁高分貝號召「全民抓共匪」,批評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即將訪台,搶佔媒體版面,遊行時又匯聚人氣,再展民間「挺扁」實力,成了最大贏家。阿扁參加遊行並遵守承諾,在遊行中保持沈默。從支持者的熱烈反應來看,陳水扁「無聲勝有聲」,展現對司法的反撲力量。


遊行結束,陳水扁是否仍將引發民進黨內茶壺風暴,還有待觀察;但他的主要問題在司法,未來也勢必繼續「取暖之旅」,蓄積對抗司法的能量。如果司法機關不想弄巧成拙,未來的偵查手段必須更嚴守法律程序,否則,陳水扁將更有藉口以「司法不公」為名反撲。


至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成功結合時勢、凝聚民怨,號召了這次民進黨在野後最大規模的遊行,扮演了最佳女主角的角色,還下戰帖邀請馬英九總統進行主權辯論,展現女強人的一面,也樹立民進黨內的實力和領導權威。


「走了一個無恥的總統,來了一個無能的總統」,看十月二十五大遊行,「毒奶粉」風波惡化至此,可見馬政府處理技術之「無能」。是否馬英九的魅力不再?不!因為人民要的是領袖的魅力,不是馬英九的魅力,台灣人民選出的領導人不是要一個「師奶殺手」,而是要一個能帶領台灣接受挑戰、處理危機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