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沒戲唱團派崛起有隱憂
張祖樺

● 中共十七大不會啟動人們期望已久的政改,但政策層面會有微調,將胡錦濤的一些新提法寫入黨章。胡上台後中共政壇團派人材濟濟,一派獨大,但有隱憂。

中共十七大將於十月十五日召開。在中宣部的操控下,黨國的宣傳機器照例開足馬力全面啟動宣傳工程,硬是要造出一個熱氣騰騰、鶯歌燕舞的氛圍。無奈民間反映相當冷淡。

  真正值得關心的問題是,十七大會啟動政治改革嗎?十七大會在政策層面發生變化嗎?團系大員的崛起有哪些意味?

對待政改只說不做和假戲假做

  據香港媒體報導,九月七、八日,北京《炎黃春秋》雜誌社社長、前新聞出版署署長杜導正,應邀陪同人民大學前副校長謝韜前來香港演講「關於民主社會主義問題」。杜導正在多個場合都會朗讀溫家寶的講話:「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首先得從制度入手,因為造成腐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權力過於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約和監督,這就需要改革有關的制度 ...... 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我們要完成兩大任務,一是推進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二是以發展民主政治為目標的政治體制改革。」

  杜老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中共黨內開明派人士,我能體會到他引證溫總講話的弦外之音。但如有人以此宣示就相信中共會在十七大啟動政治改革,則難免會大失所望。

  中共對待政治改革歷來是「只說不做」或「假戲假作」,也就是說得好聽,做得不行。早在二十七年前,鄧小平就做過題為〈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改革〉的「八一八講話」。提出反對權力過分集中、個人專斷以及官僚主義,並認為「時機和條件都已成熟。」

  一九八二年「十二大」政治報告中也提出要「繼續改革和完善國家的政治體制和領導體制,使人民能夠更好地行使國家權力 ...... 」

  一九八六年鄧小平重提政治改革,並要求在次年舉行的中共「十三大」上把政治改革的問題提出來。為此,專門成立了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由趙紫陽、胡啟立、田紀雲、薄一波、彭沖五人組成。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由鮑彤、嚴家其、賀光輝負責。

  在趙紫陽、胡啟立、田紀雲、鮑彤等黨內改革派的積極推動下,政治體制改革的調研與探討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體現在一九八七年召開的十三大的政治報告中。

  趙紫陽在十三大報告「關於政治體制改革」中,首次提出了七項具體內容:(一)實行黨政分開;(二)進一步下放權力;(三)改革政府工作機構;(四)改革幹部人事制度;(五)建立社會協商對話制度;(六)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七)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這七項若能真正實行,中國可能就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但「六四」一聲槍響,政改從此被打入冷宮。鄧小平在「六四」之後曾說「十三大報告一個字也不能動」,果然一個字也沒有動,都停留在紙面上了。

  此後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要搞政治改革,但一點像樣的實際措施也未施行,不過是裝潢門面而已。不用說,十七大報告也少不了關於政治改革與黨內民主的論述,但鑒往知今,說說而已,當不得真的。

  據《北京日報》去年十二月十八日報導,中央黨校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只有百分之八左右的領導幹部關注政治改革,而百分之六十七點九的官員認為「保持社會穩定」是最重要的事情。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員文章指出「多數領導幹部對與政治體制改革缺乏熱情並不奇怪,因為政改將不可避免地觸及他們手中的權力和既得利益。事實上,中國的政治改革步履蹣跚並不是因為人們對中共理論有什麼樣的堅持,而是缺少當權者的擁護和推動。」

  「缺少當權者的擁護和推動」,一語道出了今日中國政改舉步維艱的癥結。大多數官員只關心自己的既得利益,攬權撈錢,還要在「社會穩定」的旗號下,動用國家公器鎮壓民間維權力量,縱使個別領導人良知尚存,「仰望星空」,意欲補天,安可得乎?

胡錦濤、曾慶紅黨校講話

  每次黨代會之前,黨的主要領導人都會通過發表講話的方式披露「本朝新政」意向,以「統一思想」。今朝也不例外。六月二十五日,胡錦濤在中央黨校披露了他的治國理念與政策要點,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為十七大進行的熱身操練,主要內容將會進入十七大報告。

  六二五講話的絕大多數內容是老調重彈,諸如「解放思想」、「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小康社會」、「以人為本」、「三個代表」、「反腐倡廉」,反映出胡總書記一貫的四平八穩、兼顧左右、面面俱到、舉輕若重的政治性格。

  值得注意的倒是外傳與胡總有瑜亮情結的曾慶紅,九月一日在中央黨校秋季開學典禮上發表演講,闡釋胡總六二五講話的微言大義。曾在演講中一口氣提出七個「深刻理解」: ( 一 ) 關於「一個始終不渝」和「四個堅定不移」; ( 二 )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 ( 三 ) 關於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場新的偉大革命; ( 四 ) 關於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 五 ) 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 六 ) 關於總體佈局的思想觀點,努力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 ( 七 )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思想觀點。

  至此,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已然揭曉。就是以「四個堅定不移」來繼承「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中共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才是綱,其他都是目。

從政治觀察的角度看,胡錦濤主導下的政策會在繼承的基礎上做出一些微妙的調整,主要是:以「科學發展觀」替代「片面發展觀」;以「和諧社會論」緩和社會衝突;以「改善民生」的姿態贖買大眾;以「和平發展」取代「韜光養晦」,爭取在國際社會有所作為。

團系崛起為不爭事實但有隱憂

  團系又稱團派,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團系是指曾在共青團系統任過職的。狹義團系則是指曾經在團中央或團省市委擔任過領導職務、現在政壇擔任要職的人。我數了一下,出身團系現擔任省委書記的有十人,擔任省長的有十二人;擔任副書記、副省長和省委常委就數不過來了;位列省部級者不下數百人。明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詳細介紹團派的書——《團徽照耀中國(胡錦濤的團隊)》,書中說「共青團派」中正部級到正局級的官員,數以千計,有人一言以蔽之為「五百羅漢」。「團派」中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剛」和「四小名旦」,總之是「人才濟濟」,後繼者如過江之鯽。可以預期,在十七大上會有一批團系大員進入中委會乃至政治局、書記處。團系在中國政壇的崛起已是不爭的現實。

  筆者曾在團的機關任職多年,對共青團的情況略知一二。據我瞭解,團系出身的官員並非一無是處。他(她)們大多受過高等教育,經受過較充分的政治歷煉,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與組織能力,思想觀念上較為開放,其中不少人懷抱理想。在知識界和民間享有很高聲譽的胡耀邦先生就是團系的祖師,胡克實、胡啟立、項南等開明領導人也是團系的前輩,劉賓雁、王蒙、張黎群、鍾沛璋、王軍濤、張煒、李大同、盧躍剛、潘岳等人均為團系出身。

  團系出身的官員大多能說能寫,務虛能力強,搞起意識形態來駕輕就熟;但相對而言,行政領導能力與經濟管理能力則較為遜色。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團系出身的官員擔任地方大員或部委領導普遍政績平平的重要原因。有的人連鄉鎮長、縣市長都沒幹過,一下就空降到地方做省長,許多事情都不懂,又喜歡誇誇其談、發號施令,難免被當地百姓傳為笑談。

  中國古代就講究「宰相必起自州部,猛將必拔於卒伍」,沒經過下層的艱苦歷練,缺乏實際辦事經驗的人,很難擔當重任,也難以服眾。這種關照安排還會令那些從基層一級一級幹上來的具有行政與經濟專長的官員心生怨恨,離心離德。

  從派系政治的角度看,在一個政治體系中,若某一派系權力過大,缺少競爭與制衡,則難免會缺乏改革動力並趨於保守;同時,強勢派系很容易由於權力分配失衡而成為其他派系的眾矢之的,最終自食其果。《易經》曰「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盛極而衰,歷史迴圈,其能得免乎?

(張祖樺:北京學者,曾擔任共青團中央常委、中央國家機關團委書記,六四事件後脫離中共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