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幻盛世下的尊孔鬧劇
劉曉波

● 編者按:守望在北京的傑出政論家劉曉波,十多年如一日地觀察分析中國政經與文化演變,落筆入木三分,大氣磅礡,概括力無出其右。這篇新作,不容錯過。


● 在山東曲阜舉行祭孔大典。

六四後,正統意識形態急遽衰落,鄧小平的「不爭論」使中共統治陷入意識形態焦慮,從江澤民的「三講」到「三個代表」,從胡錦濤的「新三民主義」到「和諧社會」,黨魁們提出的這些意識形態口號,雖然能夠靠權力壟斷寫進黨章和憲法,但在社會中卻如同過眼煙雲,普通百姓不當回事,就是七千萬黨員也口是心非。於是,民族主義迅速抬頭,變成國人的意識形態護身符,中共也把愛國主義確立為新的意識形態,對外,把大國外交和大國崛起的官方口號與反美反日反台獨捆綁在一起,把滿世界建「孔子學院」作為輸出軟實力的重頭戲;對內,官權引導著縱容著整個社會向皇權時代回歸,偉大的皇帝與偉大的盛世變成大眾文化的主旋律,就連對岸的李敖來大陸,也加入鼓吹「漢唐未有之盛世」的行列。

重溫帝國夢 凸顯大國崛起
隨著官方演奏的「盛世」主旋律的風靡,知識界再次扮演了吹鼓手的角色,在御用精英的筆下,一面是趕超英美的預言,一面是文化復興的號召。大動亂之後的發展經濟是休息養生,對未來的小康承諾是溫飽知足,和諧社會是傳統太平盛世的翻版,八榮八恥的德治迎合儒家傳統。君不見,配合著官方民族主義煽情,成群的社會名流振臂高呼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二○○五年春節晚會的開埸歌舞名曰:〈盛世大聯歡〉,收場節目名曰:〈盛世鐘聲〉,首尾呼應地突出當下中國已步入「太平盛世」的主題。此一主題,早在以古頌今的古裝戲熱中得到煽情的表達:「統一秀」、「天下秀」、「明君秀」、「青天秀」......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康熙、乾隆等帝王成為影視界搶拍的對象,由此生發的對歷史的再現和詮釋,完全基於成王敗寇而毫無是非善惡的極端功利主義的價值觀,用重溫「帝王夢」和「帝國夢」來凸現當下「大國夢」。

一群新儒家 大倡儒學治國
許嘉璐、王蒙、楊振寧、季羨林、任繼愈等名流領銜發表《甲申文化宣言》,號召重評和重建文化傳統,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

以蔣慶為代表的一群中年「新儒家」提倡所謂「王道政治」,主張「儒教」治國,呼籲政府用行政手段推廣「少兒讀經運動」,把儒教作為官方欽定的意識形態(王官學),重建新的科舉制度與經典教育制度,將《四書》、《五經》教育作為基礎課。與此同時,民間要建立「中國儒教協會」,將為儒教古籍等有形財產,以及包括孔子像等在內的無形財產申請專利保護。凡以各種方式出版的營利性的儒教古籍,使用具有儒教內容與人物形象的商標、廣告、公司企業名稱、經貿商旅活動,以及以儒教內容為題材的營利性的文藝作品與影視作品,均需向「中國儒教協會」交稅。如果這樣的設想變成現實,那麼「中國儒教協會」也就變成了「第二政府」。

十博士生公開號召抵制「耶誕節」,讓中國人找回一以貫之的辟邪教的傳統:先秦的孔孟主張「攻乎異端」和「放淫辭邪說」,唐代的韓愈等人極力「辟佛」,宋明儒學將中國文化復歸正統和正位。所以,今日國人「能言拒耶教者,聖人之徒也。」不僅要「拒斥耶教」和「天主教」,也要拒斥活躍於東三省的「東正教」。

前黨魁江澤民在亞太地區峰會上穿了「唐裝」,一時間「唐裝」風靡全中國;數十位教授、博士、碩士發出倡議書,呼籲政府把「漢服」定位北京奧運開幕式上的禮服。

于丹熱到祭孔 國內燒到海外
國學熱持續升溫,開辦國學院、國學班和國學大師講壇,開通國學短信,百名學者開通「國學博客圈」,央視的「百家講台」提供了大眾傳媒平台,邀請眾多文化人開講中國古代經典和朝代歷史,讓傳統文化由象牙塔走進千家萬戶,不斷地製造出文化熱點。最近,「于丹熱」風靡全國,為虛幻「盛世」注入通俗化的精神麻醉劑--無論遭遇到什麼,都不要向外抱怨,而要專注內心,就能隨遇而安。

士大夫狂妄傳統高調回歸,許多中國文化人的個人博客首頁都有宋儒張載的那段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甚至有人狂妄得目無地球,寫出《儒家文明整合全球》的專著。

國人開始玩起祭祖宗運動,從「祭黃帝」到「祭孔」,從國內祭孔發展為全球華人聯合祭孔,排場華麗和造勢誇張。〈二○○五中國曲阜孔子國際文化節祭孔大典祭文〉,也是民族主義和盛世的雙重奏:「小康初成,大同在夢。欣逢盛世,強國威風」。
然而,這種小康,不過是溫飽的「豬圈」;這種盛世,不過是繁榮「娼」盛的粉飾太平;這種威風,不過是官權對民眾的榨取盤剝和大款的富貴攀比而已。草根維權人士遭到官權的逮捕和黑社會的圍毆,更凸現了「盛世」掩飾下的政府黑社會化的末世。


● 青年女學者于丹在中央電視台講論語,風靡全國,然後又出書《論語心得》熱賣。

商業營造 盛世美感暴君美學
事實上,在今天的中國城市裡,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越來越遠離傳統,特別是高喊「民族復興」的中共權貴和知識精英,他們的衣食住行,他們的賺錢方式和消費方式,他們的家居用品和學術工具,早已「西化」到大多數生活細節,甚至細節化到內衣內褲。

在商業娛樂越來越成為官方主旋律的包裝的小品化時代,知識精英還營造出一種盛世美感和暴君美學,兩者共同使用著以古頌今的獻媚技巧,臆造古代中國的盛世狂歡,重溫狂歡中的大一統夢想,煽起夢想中的英雄主義和救世主義。這種偽崇高的英雄主義美學,在名導演張藝謀的《英雄》再上層樓。它既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也是偽崇高的英雄主義的美學表達,粗糙而牽強的人物關係和情結設置,與最精美的風景明信片的拼湊在一起,對暴力征服的崇拜披上偽善道義的盛裝,如同胡溫的恐怖政治披上「親民」的盛裝一樣。

它依靠一種自我改編的歷史和一種自我標榜的正義,用天下主義的「真理」來為嗜血的皇權文明辯護。是的,具有英雄情結和霸權野心的暴君最不在乎犧牲,因為他握有一言九鼎的絕對權力,又有太多的百姓可供他任意驅使,來作為他實現帝國夢的工具。所以,張藝謀取得了官方首席導演的地位,大一統和盛世包裝的暴力美學取得了準官方的美學地位。央視名嘴朱軍也跟著向皇家看齊,他在接受採訪時曾大言不慚地談及自己的主持風格:「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就要有皇家的氣派和風範!」

精英戲子化 精神假象必成泡沫
在獨裁制度仍然主宰國運的當下中國,綜觀「傳統文化復興」所製造的文化產品,如同一百多年前康有為「尊孔」和袁世凱的「祭孔」一樣,變成腐朽帝制價值復辟的意識形態前奏;也如同六四後普遍走向娛樂化的文化產品一樣,墮落為辯護意識與休閒消費,全民的調笑和尊孔有助知足常樂心態的普遍化。當學者和作家變成了小康時代舞臺上的明星戲子,學術和藝術自然蛻變為裝點謳歌盛世晚會上的小品。今日中國所謂的精英平民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知識份子的戲子化和人文精神的小品化;所謂知識份子的邊緣化,不過是知識人放棄知識而進入文化市場而已;知識明星成為小康時代最醒目的文化標誌。

後現代的技巧包裝著前現代的腐屍,御用文人的生花妙筆如同閃亮而柔軟的絲綢,編織出大紅頂戴和明黃龍袍的鮮豔,審美的視覺效果是何等醒目!利用現代媒體傳播前現代價值和獻媚於當權者,巨大投資、百般雕琢和鋪天廣告所堆砌的古今王朝,它們的精致也把審美上的粗俗和陳腐推向新高。暴露的恰恰是知識精英已經喪失「精神創造」和「文化重建」的能力,中國制度也喪失了鼓勵誠信的內在動力和培植高品味文化的底蘊。現在,對傳統文化的高調回歸,非但無助於國人精神危機的緩解和文化創造力的恢復,反而只能加深這一危機和文化創造上的無能。

反諷的是,精英們對「國學」和「儒家傳統」的所有言說,不過是與胡溫的「親民秀」相配合的「人文秀」;知識人和媒體共同製造的一個個傳統文化熱點,運用的恰恰是來自西方的市場營銷術,製造者和營銷者的最大收穫是贏得了市場,是靠製造精神假象來掩蓋無靈魂的生存。

在一個制度性造假的中國,假煙假酒假藥假食品假處女與假文憑假學術假孔子假傳統正好般配:「新政」是泡沫,「和諧」是泡沫,「盛世」是泡沫,「尊孔」也必然是泡沫。

二○○七年五月十八日於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