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的重要角色
◎ 楊力宇



●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右)與榮譽主席連戰(左)及立法院長王金平。


馬英九因市長特別費一案被起訴,立即辭去國民黨主席,並宣佈參選總統,但馬的總統之路仍是滿地荊棘。國民黨如無王金平及本土派的支持和參與,在二○○八年總統選戰中恐怕會減少勝選的可能性。


落地生根,認同本土

在蔣介石的威權統治下,台灣實施報禁、黨禁及戒嚴,並堅持反共抗俄、反攻大陸之國策。然而,一九七五年蔣介石逝世後,蔣經國開始在台執政,發現反攻大陸之國策極不現實,並無可能,因而強調他在台定居已數十年,也自認是台灣人,因此重用本土菁英(如李登輝、謝東閔等),積極推動本土化政策。


蔣經國生前也已認識到,市場經濟及世界民主化的洪流勢不可擋,因而積極推動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經濟建設,促成台灣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並解除戒嚴、報禁及黨禁,為台灣的民主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蔣經國於一九八八年逝世後,李登輝、連戰等新一代的國民黨領導人(均是台灣本土人士)積極推動民主化及本土化,但反對省籍意識,主張族群融合。


其實,台灣絕大多數民眾(有的是在台出生,有的是早年隨父母自大陸來到台灣,也有的是一九四五年以後移居台島)已在台落地生根,認同及溶入台灣社會,本土化及族群融合為多數民眾的願望,他們也多反對操弄族群意識。


國民黨內的兩條路線
然而,時至今日,在國民黨內仍然隱隱約約地存在兩條路線的矛盾。雖然本土派仍是主流,但仍有極少數人士(多是國民黨的元老)具有強烈的大中華意識,排斥性十分強烈。
在國民黨外,民進黨也堅持本土路線,但卻推動「四化」運動:去中國化、去兩蔣化、去國父化、去國語化;陳水扁總統已將「四不」承諾(包括不宣佈獨立)改為「四要」政策(包括要獨立),似有意凸顯族群意識,有意邁向台獨建國之途。


其實,台灣多數民眾主張維持現狀(意即維護實質獨立的現狀),不統不獨,兩岸和平,族群融合,反對中共的一黨專政││這是台灣的主流民意,而歷次民調均顯示,主張獨立及統一者均是少數,而要求維持現狀者已超過半數。


王金平與本土派
二○○○年國民黨在總統選戰中敗選後,雖有民進黨的挑戰,但卻無法憾動王金平的立法院長寶座,王始終是立法院的「龍頭」,極有影響力。


王金平為國民黨內本土派的重鎮,人脈好,人緣佳,擁有本土派的支持,與其他各方也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馬英九以「正直」自許,但「得罪」甚多黨內重量級人士。他與榮譽黨主席連戰之間頗多問題,他與立法院長王金平也多心結,王因而堅拒出任國民黨第一副主席,國民黨可能出現分裂之勢。馬英九應知團結的重要性,團結合作需要謙虛自制,尊重對方,以誠相待,嚴禁部屬放話,令對方心誠悅服,真誠合作;馬英九所欠缺的似是「人和」。


其實,在政治理念上,王馬並無太大差異,兩人均有強烈的本土意識,也均主張台灣優先,族群融合,維護現狀,兩岸和平,增加交流,反對中共對台的打壓及威脅,但王的本土色彩較馬濃厚。


最近王金平拒絕參選黨主席,也拒絕參加黨內總統初選,似有意與馬英九分道揚鏢。


一九九四年,國民黨分裂,民進黨的陳水扁因而贏得台北市長的寶座;二○○○年,國民黨再度分裂,連宋均敗,陳水扁當選總統,以至今日。


因此,馬英九應全力與王金平合作,真心誠意爭取王金平的支持,在二○○八年的總統選戰中,國民黨才有勝選的可能性。


王金平不但是本土派的龍頭,也是族群融合最重要的象徵之一,王金平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國民黨需要本土派,更需要王金平││這是國民黨應有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