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攜手為西藏找出路
茉 莉


● 梅勒新作《林中城堡》。

● 美國作家非虛構小說《林中城堡》解剖希特勒成魔之謎,認為希魔是父母亂倫所生,因此先天邪惡。

那是五十九年前的事了,我初次認識諾曼.梅勒的名字是在密蘇里大學圖書館的新書陳列櫥窗中。與他的成名處女作《裸者與死者》並列的有杜魯門.卡波地的《別的語聲,別的房間》一九四八年是美國文學界在大戰結束後的豐收年,這兩位青年作家聲名後來都達到文壇頂點。卡波地於一九八四年逝世,近年英美兩國都曾拍有一部影片描寫他的事跡。梅勒已臨八十四歲高齡,又有一本新作出版。《林中城堡》( The Castle In The Forest )是他的第一部著作。


● 美國作家梅勒和他的妻子。

被梅勒成名作吸引

  過去數十年來我讀過他們很多著作。兩位名家的取材與手法有天淵之別,這在我當年初識他們作品時就有感觸。我猶記得五十九年前那個下午,進入暖和的密大圖書館時,就被兩本新書書封背面的作者肖照吸引。《裸者與死者》作者是個鬈髮粗獷的漢子,其神氣好像要找人打架。《別的語聲,別的房間》作者是個面目姣好的金髮少年,橫躺在沙發上,兩眼圓睜,好像逗引人。

  正如他們的肖像一樣,他們在創作上所走的道路也相異。不過他們都曾用同樣手法依據採訪實事寫過小說。一九六六年《殺人不眨眼》( In Cold Blood )出版時,卡波地在記者招待會宣稱他已創出一個新的文學樣式,稱之謂「非虛構小說」( Non-Fiction Novel ),因為他以親身在獄中採訪殺人犯的材料,加用想像力寫出一本小說。十餘年後,梅勒也用同樣手法寫了一本《劊子手之歌》( The Executioner 掇 Song ),兩本小說都甚暢銷,此後「非虛構小說」的名稱就在文學史上立足。

  我把《林中城堡》也放在「非虛構小說」之列。這本原達四七七頁的小說竟在後面附了長長的參考書目單,列出了一百二十六部作者參閱過的書籍。由於《林中城堡》故事講的是希特勒童年,作者只好靠參考書來替代實人實地的採訪。小說附了參考書目單是個不平常現象,描寫希特勒童年的想像力乃是來自他人的敘述。

解剖希特勒成魔之路

  希特勒是個公認的二十世紀大惡魔,梅勒寫此書意在解剖希特勒成年後化為殺人惡魔的心理發展的根源。敘事者是個納粹情報人員,他以獨得的情報來分析希特勒為人的成型,把希特勒的出生描繪為亂倫關係的結果。父親阿洛依斯是個喜好女色的海關官員,母親是父親的姪女,後來傳說其實是他的親生女兒。一九四五年希特勒在柏林地下室自殺後就即有這類傳說。謠言很難證實,但是梅勒用亂倫作為小說主幹。在他的心目中,亂倫是人類最大罪惡,是各種不人道行為的根源。小說中阿洛依斯後來為了贖罪而成為養蜂人,居住在骯髒棚屋中。書名《林中城堡》好像說出了梅勒對人生善惡的看法:「森林」代表了大自然所給予的各種美色中的一點黑,梅勒的書名是他對世界的嘲弄。

  敘事者這麼寫道:「作為一個惡魔,我不得不與各種樣式的糞便親近,實在的或想像的。」他也指出希特勒在幼年時即行為殘忍,如沒有人性的害蟲(蜂)。梅勒引用心理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解釋希勒特心理的發展。他憎惡父親,深愛母親,到了這本厚厚書本的終了,希特勒的惡魔內性成型,他相信世界上有些人種必須消滅,使另外一些人種可以生存。要大批屠殺猶太民族意念就此而生。

  可是這本書並不是性格研究。敘事人寫道:這本書可算是回憶錄,也可以作為好奇的傳記,但是以小說樣式出現。當然,這是作者本人的講話。我在匆匆翻閱後,認為長長的小說內容細節有時有衝突,有時互不協調,是不是他花了十年長的功夫、時作時輟的結果?

  但是《林中城堡》無疑具有梅勒作品的特殊性。正如他的處女作《裸者與死者》一樣,它聲勢浩大,想像力放蕩,好勝善辯。提到宗教方面的極端,作者譏諷地寫道:「我們喜愛原教旨主義者,他們的信仰終會發展為最有效的大規模殺人武器。」  

希魔憎恨父親深愛生母  

  梅勒的結論即是,希特勒化為惡魔性格的起源是他對生父的憎恨、對生母的深愛,這類心理描寫就需要許多書籍作參考。一百二十六項參考書目除了弗洛依德著作以外,也有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米爾頓的《失去的樂園》、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等。這些名作怎會影響《林中城堡》的寫作?令人難解。不過有人替梅勒辯護,例如,寫一部歷史小說可不也需要歷史著作做參考?奇怪的是,驚險小說作家邁考爾.克萊頓( Michael Crichton )新作《下次》( Next ),竟也列入了三十六部參考書。也許是出版界新風氣。不過克萊頓專長是科學奇幻小說,他的思想也古怪,例如,他不信科學家預言「地球溫暖」所可引起的未來全球性災難,乃用小說情節來替自己信仰作辯護。

  《林中城堡》敘事者乃是納粹SS份子,名狄依德,到了書的終末,狄依德想像讀者對他發問:「狄依德,你文字中的銜接在哪裡?你的故事中滿是樹林,但是城堡在哪裡?」狄依德解說道,森林中的城堡其實是關在納粹集中營中猶太人對營房的稱謂;廣大的荒野原是種植土豆的,沒有森林,沒有城堡。把集中營取名為森林中的城堡原乃出於一位聰明猶太囚犯的諷刺性靈感。

  梅勒認為《林中城堡》是一部值得生產的小說,他借用一個納粹SS份子口述希特勒出身與心理更具譏諷性。他說,這不單是「回憶錄」,而且也是一部充滿好奇的「傳記」,但是既以小說方式出現,作為作者,「我有自由進入書中角色頭腦的特權」。

  一位作為想像力創作家當然握有自由進出各種人物頭腦的特權,這是虛構小說的創作藝術。無論《林中城堡》參考了多少書籍,還是把它當作小說讀吧!

  二○○七年三月十日於紐約